第107节(2/3)
“若真能惩治了地方毒瘤,平平安安将人救出,嫂子也有功德。要不是经你提起,我都想不起来那出,遑论提醒相公。”
吴氏尝了尝刚端上来的桂花糕:“这吃着还行,不像上回那么腻人,你俩尝尝。就别说这事了,等老三回来,再跟他提。”
三人又聊了些女眷的家常,就发现砚台牵着弟弟过来了。问他怎么没在读书,他说游先生跟人闲谈去了,许他歇会儿,来见见客。砚台过来之前找了一圈,找到坐在抄手游廊不知道在干啥的宣宝,旁边还有个婆子守着他。砚台打发了那婆子,使出吃奶的劲儿把弟弟抱下来,让他站好,牵着他往厅里去了。
心想两个儿子恐怕都不认识林家夫妻,姜蜜给介绍了一下。
一大一小排着队喊了人,喊完之后砚台在旁边坐下来了,宣宝人小,坐不上去,他仰头盯着哥哥看了会儿,做哥哥的没把兄弟捞起来,姜蜜起身给他抱上去的。
六岁半的砚台已经很明白科举考试是怎么回事,听说来的是他爹以前的同窗,砚台本来有六分的好奇心就降到三分。
想到他爹当官都好几年了,同窗还在应科举,这同窗笨。
他在心里给盖了个戳子,嘴上没说,老实坐着喂弟弟吃桂花糕,边喂边往自个儿嘴里塞,吃着点心听大人说话。
林家娘子看卫家俩小子这样,就知道这是两个聪明的,又羡慕了姜蜜一轮。姜蜜看着儿子的眼神也很疼爱,嘴上却不好得意太过,说他俩这会儿是乖,也有闹人的时候,闹起来一样的烦。
“我刚才就想问,你们家这个才这么小,已经开蒙了?”
姜蜜让砚台自己说。
砚台朝客人看去,回说:“我两岁多学的三百千,蒙书早念完了,现在读四书五经。”
林家娘子:……
“会背也会写吗?”
砚台说他能认两三千字,会写的少一些,也就两千。
原先卫成每天教他一个字,三四年间可不就是一千多?最近半年跟着游先生他学得快,前面基础打得牢,如今可谓一日千里。学到这份上砚台也没感觉很吃力,其实他都没有很早起来很晚睡觉,姜蜜怕他坏了眼睛不让这么早就挑灯读书,他学习都是天光大亮之后,学一个白日,天黑之前必须收工。
这孩儿聪明,脑子转得快,又是个坐得住的,像这么安排竟也绰绰有余。
关于砚台有多聪明,家里从主子到奴才都清楚得很。一开始还稀奇,现如今都觉得理所应当,这孩子和别人就是不同,他就是天上文曲星下凡,生来就是读书的材料。
林家娘子是头一回听说,就跟听天书似的。
恍恍惚惚,不敢相信。
她看向姜蜜,问这孩子说的是真的吗?他才六岁就能认那么多字?
姜蜜让砚台给弟弟喂点水,别光吃点心,噎人。看宣宝喝了水,她才替大儿子证实说是真的:“我怀着他的时候经常听相公读书,可能间接有些影响,他从小爱学嘴,甭管谁说什么他听一遍就记住,长大一点就跟着他爹读书,每天学一点寒暑都不间断,累到今日会的可不就多了。也是看他三百千都读完了相公才会请了游先生来,游先生是进士出身,只是开蒙岂不大材小用?”
林家娘子听了这话,心里挺尴尬的。她这些年主要把心思放男人身上,儿子那头操心不多,看岁数到了是有送去开蒙,没管得这么细致,自家的岁数比卫成这儿子大,学得反倒不如他。
林家娘子说:“他天分好,你们又上心,这么培养出来二十年后没准比卫兄弟更要出息。”
砚台:“应该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嘛。”
吴氏听着乐呵,姜蜜扫他一眼:“让你谦虚一点。”
砚台苦着脸说:“我爹在乡下读书,教他的是秀才。我在京城读书,先生是进士,还只教我一个,这都赶不上爹,我丢人不丢人?我还是哥哥,要给宣宝带个好头。”
“娘说不过你。”
砚台就嘿嘿笑,笑了一会儿想起来扭头看向并排坐着的弟弟:“宝啊,哥教你的三字经会背了吗?”
看屋里几个全盯着他,宣宝挺配合的,张嘴念了起来,他念了得有七八句,打住了,乌溜溜一双眼瞅着他哥,说:“口渴了,要喝水。”
姜蜜看着老大小心翼翼给老二喂水,没再提背书的事,心想两个儿子个性真相差不少。给砚台一个机会,他能一口气把三百千全背下来,宣宝还知道见好就收……
又一想他兴许不是低调,只是懒。
懒得费口水,不想背了。
过了一会儿砚台说他还有两篇字要写,就从厅里出去了,吴氏招手让宣宝过去,把小孙子抱起来。林家娘子看着白胖胖的宣宝,又想到砚台那机灵样,真羡慕坏了。
姜蜜是她见过命最好的女人。
公婆好性情,相公好本事,儿子聪明孝顺。她男人当着大官也没纳妾,府上凭她说了算,平日里有儿子逗乐,又有奴才端茶送水伺候着,日子可真舒坦。
林家娘子希望男人中进士的心更迫切了。
要翻身就得改换门庭,要改换门庭最好有个进士出身,光凭举人功名家底不硬的话,要谋官也不容易。
吴氏尝了尝刚端上来的桂花糕:“这吃着还行,不像上回那么腻人,你俩尝尝。就别说这事了,等老三回来,再跟他提。”
三人又聊了些女眷的家常,就发现砚台牵着弟弟过来了。问他怎么没在读书,他说游先生跟人闲谈去了,许他歇会儿,来见见客。砚台过来之前找了一圈,找到坐在抄手游廊不知道在干啥的宣宝,旁边还有个婆子守着他。砚台打发了那婆子,使出吃奶的劲儿把弟弟抱下来,让他站好,牵着他往厅里去了。
心想两个儿子恐怕都不认识林家夫妻,姜蜜给介绍了一下。
一大一小排着队喊了人,喊完之后砚台在旁边坐下来了,宣宝人小,坐不上去,他仰头盯着哥哥看了会儿,做哥哥的没把兄弟捞起来,姜蜜起身给他抱上去的。
六岁半的砚台已经很明白科举考试是怎么回事,听说来的是他爹以前的同窗,砚台本来有六分的好奇心就降到三分。
想到他爹当官都好几年了,同窗还在应科举,这同窗笨。
他在心里给盖了个戳子,嘴上没说,老实坐着喂弟弟吃桂花糕,边喂边往自个儿嘴里塞,吃着点心听大人说话。
林家娘子看卫家俩小子这样,就知道这是两个聪明的,又羡慕了姜蜜一轮。姜蜜看着儿子的眼神也很疼爱,嘴上却不好得意太过,说他俩这会儿是乖,也有闹人的时候,闹起来一样的烦。
“我刚才就想问,你们家这个才这么小,已经开蒙了?”
姜蜜让砚台自己说。
砚台朝客人看去,回说:“我两岁多学的三百千,蒙书早念完了,现在读四书五经。”
林家娘子:……
“会背也会写吗?”
砚台说他能认两三千字,会写的少一些,也就两千。
原先卫成每天教他一个字,三四年间可不就是一千多?最近半年跟着游先生他学得快,前面基础打得牢,如今可谓一日千里。学到这份上砚台也没感觉很吃力,其实他都没有很早起来很晚睡觉,姜蜜怕他坏了眼睛不让这么早就挑灯读书,他学习都是天光大亮之后,学一个白日,天黑之前必须收工。
这孩儿聪明,脑子转得快,又是个坐得住的,像这么安排竟也绰绰有余。
关于砚台有多聪明,家里从主子到奴才都清楚得很。一开始还稀奇,现如今都觉得理所应当,这孩子和别人就是不同,他就是天上文曲星下凡,生来就是读书的材料。
林家娘子是头一回听说,就跟听天书似的。
恍恍惚惚,不敢相信。
她看向姜蜜,问这孩子说的是真的吗?他才六岁就能认那么多字?
姜蜜让砚台给弟弟喂点水,别光吃点心,噎人。看宣宝喝了水,她才替大儿子证实说是真的:“我怀着他的时候经常听相公读书,可能间接有些影响,他从小爱学嘴,甭管谁说什么他听一遍就记住,长大一点就跟着他爹读书,每天学一点寒暑都不间断,累到今日会的可不就多了。也是看他三百千都读完了相公才会请了游先生来,游先生是进士出身,只是开蒙岂不大材小用?”
林家娘子听了这话,心里挺尴尬的。她这些年主要把心思放男人身上,儿子那头操心不多,看岁数到了是有送去开蒙,没管得这么细致,自家的岁数比卫成这儿子大,学得反倒不如他。
林家娘子说:“他天分好,你们又上心,这么培养出来二十年后没准比卫兄弟更要出息。”
砚台:“应该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嘛。”
吴氏听着乐呵,姜蜜扫他一眼:“让你谦虚一点。”
砚台苦着脸说:“我爹在乡下读书,教他的是秀才。我在京城读书,先生是进士,还只教我一个,这都赶不上爹,我丢人不丢人?我还是哥哥,要给宣宝带个好头。”
“娘说不过你。”
砚台就嘿嘿笑,笑了一会儿想起来扭头看向并排坐着的弟弟:“宝啊,哥教你的三字经会背了吗?”
看屋里几个全盯着他,宣宝挺配合的,张嘴念了起来,他念了得有七八句,打住了,乌溜溜一双眼瞅着他哥,说:“口渴了,要喝水。”
姜蜜看着老大小心翼翼给老二喂水,没再提背书的事,心想两个儿子个性真相差不少。给砚台一个机会,他能一口气把三百千全背下来,宣宝还知道见好就收……
又一想他兴许不是低调,只是懒。
懒得费口水,不想背了。
过了一会儿砚台说他还有两篇字要写,就从厅里出去了,吴氏招手让宣宝过去,把小孙子抱起来。林家娘子看着白胖胖的宣宝,又想到砚台那机灵样,真羡慕坏了。
姜蜜是她见过命最好的女人。
公婆好性情,相公好本事,儿子聪明孝顺。她男人当着大官也没纳妾,府上凭她说了算,平日里有儿子逗乐,又有奴才端茶送水伺候着,日子可真舒坦。
林家娘子希望男人中进士的心更迫切了。
要翻身就得改换门庭,要改换门庭最好有个进士出身,光凭举人功名家底不硬的话,要谋官也不容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