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府衙大门,频频有人进出,除本州官吏衙役之外,其余人需要通报,或递名帖,或盘问记名等。
    门房杂役跑腿忙至晌午,往来之人渐少,方有空坐在条凳上休息闲聊。
    一中年人抖抖腿,“唉哟,忙了一上午,跑腿累得腿酸。”
    “忍忍,两刻钟后就交班了。”
    “最近拜访知州的客人,实在是多。”
    “咱们大人任满三年,升迁了,月底回都城上任,同僚亲友纷纷贺喜,肯定比往常热闹嘛。”
    “说是道喜,实际十有八/九趁机套近乎,攀交情来了。”
    “指望咱们大人提携呗。”
    一年轻人聊兴奋了,掏出钱袋,得意晃了晃,“啧,管那么多做甚?道喜也好,攀交情也罢,只要给赏钱,我就乐意跑腿!”
    “哟,小子,行啊,你今儿上午领了多少赏?”
    “嘿嘿,不多不多,也就、就一两。”年轻小伙含糊答。他见同伴起哄嚷“请喝酒”,顿时后悔炫耀,忙收起钱袋,打岔问:“不知‘司农卿’究竟是管什么的官?官位大吗?”
    同伴嘀咕几声“抠门吝啬”,随口闲谈,“听说是专门管农桑的。去年,朝廷设立了司农衙门,让姜知州负责掌管,她是第一位司农卿,正四品,深受朝廷信任,屡次升迁,真个是‘巾帼不让须眉’。”
    “她丈夫更加有本事!郭将军已经封侯了,镇北侯,大名鼎鼎。”
    “姜知州也不错,两口子都是有能耐的人。不然,哪儿来的‘宁州’?从前的图宁县,百姓穷,官府也穷,闹饥荒,日子苦啊。”
    “我小时候经常挨饿,亲戚朋友也少有富足的,吃了上顿愁下顿,那滋味,够难受的。”
    ……
    下一刻,一辆马车缓缓驶来,车夫勒马,搀下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陌生中年人,其随从赔笑走向门房。
    方才拿出钱袋炫耀的年轻人立刻小跑相迎,抢在同伴之前,扬起笑脸,“这位爷,不知您来宁州府衙有何贵干?”
    来人擦擦汗,“我家老爷乃滁节知县,专程拜访知州大人,有事相商。”说话间,他递上名帖的同时,悄悄塞了一角碎银,“烦请通报一声。”
    门房熟练收下跑腿赏钱,歉意告知:“不巧,知州大人外出办事,还没回来。”
    “啊?那、那怎么办?”
    门房热情洋溢,“无妨,小的可以帮您禀报同知大人,多半会安排客人住下等候。请稍等。”
    “好,好,多谢!”
    结果,滁节知县喝了半天茶,又回客房歇了一觉,至傍晚时,知州仍未返回府衙。
    暮色四起,塞外长风猎猎。
    姜玉姝骑马回城,穿过街市,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热闹极了。
    宁州虽是塞外之地,却盛产粮食,商贸繁荣,被誉为“塞外江南”,犹如一颗明珠,拂去蒙尘之后,熠熠生辉。
    入夜,护卫簇拥下,姜玉姝按辔徐行,途经酒肆茶馆、当铺布庄、粮坊面摊……食物飘香,商贩吆喝,冷不防传来一阵娇媚调/情与悠扬乐曲,是妓坊女子在殷勤揽客。
    她顺路巡察了一番,待踏进后衙,夜已漆黑。
    “娘!”
    “您回来了。”郭炅十五岁了,少年英气勃勃,疾步迎接母亲,“滁节知县前来拜访,等了半天,在客房住下了。”
    “哦?派人去说一声,今天太晚,倘若没有急事,请他好生休息,明天再见面。”奔波操劳,风里来雨里去,姜玉姝的身体逐渐不如年轻时,面露倦色。
    郭炅立即打发小厮去传令,关切问:“事情办妥了吗?”
    “几个镇争执数年,在官府主持下反复丈量,终于把那片荒山划分清楚了。”她走向卧房,疲惫说:“否则,娘实在不放心离开。”
    “母亲辛苦了,进屋坐会儿,晚饭马上好!”
    母子边走边聊,路过厢房时,听见挪动重物的动静,她抬脚前去一看:
    地上两个木箱,婆子正合力往外搬。
    “母亲回来啦。”郭晓嫣亲昵贴近,下人纷纷行礼。
    姜玉姝含笑问:“行李还没收拾好吗?”
    “快了快了!”郭晓嫣已及笄,出落得亭亭玉立,雪肤花貌,脆生生说:“这两箱是各色砚台和石雕,女儿想带回都城,送给亲戚们。”
    “随你。不错,懂得给亲戚带礼物了。”
    郭炅顺手打开箱子,拿起一块鹅黄缀绿的砚台,“两箱石头,忒沉。”
    “放车上呀,又不用人拎着。”少女把砚台放回箱内,“这些石料,大多是父亲带着咱们去草原边上乱石沟捡的,精挑细选,辛辛苦苦,我一个也舍不得丢。”
    郭炅不喜欢五颜六色的石头,“既然妹妹喜欢,那就统统带回都城!”
    “娘,父亲什么时候能忙完?”
    姜玉姝坐在一旁喝茶,“说不准,指挥使必须把公务交代清楚才能离开。总之,月底启程。”
    “然后呢?”
    “什么‘然后’?”
    少女环顾住了几年的卧房,神色有些茫然,“这次回去之后,我们还会回来吗?”
    姜玉姝一愣,捏着茶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