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姜淮娡抓着淮姻的手,“你好好养胎,这些事情,姐姐能处理好。”
    姜淮娡是大家闺秀,又有先前在荣丰伯府的经验,于人情往来上她其实比淮姻更具谋略。
    淮姻点头:“阿衍哥要是来帮忙,姐姐也别嫌他,他到底有官职在身,能出些力呢。”
    提到宋衍,姜淮娡可得发愁,她眉头微微蹙起:“你不提他还好,说到这个……”
    姜淮娡话没说完,只是微微叹了口气。
    姐姐很少发愁,淮姻的好奇心不禁被勾起来:“怎么了?”
    “你在府里,可能不知道。他前几日与付明,在翰林院较上劲了。”姜淮娡说,“这几天,街头巷尾都在议论。”
    听到宋衍与付明较劲,淮姻更好奇了,她睁着一双大眼睛打算听姐姐讲故事。
    第45章 较劲
    其实事情的起源非常简单。
    前几日, 付明在机缘巧合下得了一幅王右军的字,王右军是魏晋的书法大家, 一直有一字千金之说。
    得了他的真迹, 付明喜不自胜是自然的,他在翰林院里便开始炫耀。
    翰林院这地,文人多, 文人呢, 都喜好收藏名家的字或者名家的画。然而这东西一直有价无市。
    你喜欢,不一定买得起, 你买得起,不一定碰得到。
    付明作为一个买得起又恰好撞了狗屎运的人,那几天里走路都在飘。
    宋衍起复之后,便与付明在一处当值。本来他无意和付明搀和在一起, 炫耀便炫耀呗, 关他啥事。
    偏偏付明不识好歹,故意往墙根上撞。
    他拿着字到了宋衍跟前,笑问:“宋大人觉得,这副字怎么样?”
    宋衍压根懒得搭理他,结果付明生怕他看不见似的,眼看着这幅字都要撞到自个儿脸上了, 宋衍只好扫一眼。
    这一扫,他乐了, 不过脸上的表情仍然装得淡淡地:“付大人怎么敢确定,这字是出自王右军之手?”
    听了这话, 付明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打量他。不仅是付明不乐意,刚刚好几位鉴赏了此“真迹”的同仁们,也都不大高兴。
    王右军的字极有辨识度,一手草书写得龙飞凤舞。自王右军之后,多少人争相模仿,却皆是有形无骨,谁都写不出王右军的洒脱。
    翰林院的好几位大人也都是满腹诗书的人,皆认为此字为真迹,现在一听宋衍这样说,各个都觉得宋衍不识货。
    “宋大人此意,我这字是假的?”付明抬眼看他,冷笑道,“宋大人又凭什么说,这不是出自王右军之手呢。”
    宋衍看也不看他,只专心看字,他如画的眉眼有些冷凝:“王右军的草书堪为一绝。他的字独树一帜,自成一体。这副《十七帖》看似是王右军手笔,实则还是模仿,有神无形而已,付大人看走眼了。”
    付明脸色越来越差,这副《十七帖》是他在一家书画行偶然看到的。那书画行刚刚开业,《十七帖》便被摆在了书画行正显眼的位置上。
    因为刚开张,所以无人问津,也就被他捡了这个便宜,《十七帖》并不算他花重金买的。
    那老板确实也拿不准是不是王右军真迹,但付明是有才学的人,他自认是识字认画的一把好手,以鲜少看走眼过。
    这宋衍不过十九,即使读书比他好,又凭何在这大放厥词!
    与付明交好的黄大人此刻看不下去了,呛声道:“宋大人到底年轻,虽有状元之才,眼见却是要多学学的。”
    付明也不屑道:“不瞒诸位大人,当年,我有幸见过一眼王右军的《兰亭集序》。虽说与这篇《十七帖》字体不一,但同为一人之手,两幅都颇具气度,可看出是一家的风格。”
    付明理直气壮,宋衍不由笑了。
    他的一口小白牙格外惹人眼:“付大人谬赞了。这副《十七帖》是宋某当年临摹之作,能得付大人如此夸奖,真是愧不敢当。”
    付明一时没听清,他的话脱口而出,嘴巴比大脑反应更快:“什么?”
    这时候,许多看热闹的翰林学士也都凑了过来。每个人表情各异,连刚才讲话讲得头头是道的黄大人也怔住了,他一双眼珠子瞪得溜圆:“这是你写的?”
    宋衍轻描淡写道:“是宋某十七岁的一时戏作,想不到能得几位大人如此高看。尤其是付世子,竟拿宋某与一代书法大家相提并论,我怎么敢当。”
    付明的面目涨成了一张猪肝色,他拿着《十七帖》的手都在发抖,他正想说“凭什么说是你写的”,宋衍却像有了读心术一般,率先开口道:“因为是临摹,所以下角王右军的刻章可以抹掉,付世子拿点茶渍试一试便知。”
    “宋某写字还有个习惯,会在最后一字放笔时带钩,这也是这副《十七帖》与王右军的真迹,最大不同之处。”
    宋衍放笔时的那一小勾无伤大雅,若不是极为熟悉《十七帖》真迹或者极为熟悉宋衍的人,还真看不出来。
    可被他这样一提,刚才那几个言之凿凿这《十七帖》是真迹的翰林立刻便察觉了最后一笔奇异的地方,很快就有墙头草说:“你们看,这郗司马帖里的‘示复数字’还真有勾,挺明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