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2/3)
既然是娘关心他,受着就是了,只是他想轻衣简裘的去安庆的想法怕是要泡汤了。
顾启珪边说边往门口退,“娘,我先去师父那儿,今儿晚上怕是回不来了。”
再不走怕是走不了了,他娘亲这两年最是会念人,说起人来都不带停的,他还是躲一躲,这个福气还是留给他爹吧,今日去陈府就不回来了。
不过相想也是,回安庆本家,他三叔父,五叔父和朱家一大家子都在那儿,拜访时免不礼的,还是娘亲想的周到。他娘疼他,他知道的。
顾启珪坐在去陈府的马车上,他这次回安庆是要去参加这一次的童生试。
虽然他入学国子监,成为了监生,但和直接通过选拔进入太学的监生又不大一样,他们更像是小学生,需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一步步考上去才行,而太学的监生可以直接参加乡试。
而顾启珪已经缺席了两届太学的选拔,他想经历所有的科举来为自己积累乡试的经验,而不只是在学校学习。
本朝科举要求回原籍,甚是严格,不过对于国子监学生,也是有优待的,可以在京城近郊择一县城挂名考试。
不过本次县试、府试结束以后,恰逢朱老太爷八十大寿。
七十已是古稀,八十是大寿,自然是要大办的,就连朱氏此次也决定带着儿女回安庆为祖父拜寿。
再加上顾启珪本身对江南充满好奇,所以就想着回原籍参加考试,正好今年为正科,可以参加完县试、府试以后参加院试,要是顺利的话还可以参加秋闱。虽在江南呆的久了些,但因为江南有底蕴在,倒也安全。他可以见识一番,还可以跟着娘亲一起回京,一举三得。
于是,在与自家师父和爹爹商量后,就决定此次回江南参考。
顾启珪掀开车帘,看着街道两旁,这里的一切是他熟悉的样子,倒是记忆里那个全是现代化的城市在他脑海里已经变得模模糊糊,记不清了。
时间啊时间,真的奇妙,它可以抚平一个人所有的以前,却又在上面刻上独属于它的记忆。
第39章 此子肖“父”
马车悠悠很快就到了陈府,这些年顾启珪到陈府,和到自己家里没什么两样。他手脚利落的跳下马车,大喊一声:“陈伯,我来了。”
“七少来了?怎么没提前着人来报个信儿。今日夫人去了曲府,要是知道您来,肯定是推了宴,在家等着呢。”老管家说笑道,这几年老爷夫人对这位少爷的重视,陈府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他们是真心待这位的,也幸好,这位小主子的脾气不错,品行也好,知道努力,倒是没有辱没自己家老爷的名声。再有,因为他时常来陈府,倒是令府里有活力了许多。
“没事儿,我去书房待着吧,等师娘回来了麻烦陈伯着人叫我一声。还有我今日就住在这儿,明日一早去国子监。”顾启珪说着向书房走去,他没有提他师父陈恪,是因为他师父平日回家用中膳的时候并不多。
“是,我这就去吩咐下去。”管家回道,他还要叫人去打扫一下顾少爷的住处,因为顾启珪时常过来陈府小住,曲氏就在前院为顾启珪收拾了专门的院子,供他休息。
“好的,有劳陈伯了。”顾启珪道谢的声音还是从远处传来。
陈伯跟在后头失笑,曾几何时,七少爷已经真正把这里当家了?想他小时候,说话办事还带着十足的客气,显得生分。现在说话语气已经非常随意了,带着亲昵,这种转变他是非常开心的。
顾启珪对这里和他家一样熟悉,根本用不着人领着他,也能自力更生。他其实还挺喜欢待在陈府的,起码安静,想想他家里的那一串子人,顾启珪只觉得无比头疼。
推开书房的门,顾启珪走到书案旁,拿起毛笔,在铺平的宣纸上落笔。他现在的心还是不平静,他需要完全静下来。
一个“静”跃然纸上,这些年,他一直临摹爹爹的字,初时他的字和爹爹的非常像,当然是指形似。
随着他慢慢长大,手腕拿得住劲儿了,他的字就开始有自己的风格了,现在他的字在细微处还有爹爹的影子,但是在神韵上倒是和爹爹的字完全不同了。
他到现在都是用左手写字,都道他是天生左撇子,因为大齐朝的书写习惯就是从右往左写,他用左手倒也方便。
没有人知道的是,其实顾启珪的右手也写得一手好字,他前世学的是中文,书法是他的必修课,他也练得一手毛笔字,这也算是他的隐藏技能了吧。必竟,他右手和左手写出的字,完全是两个人的,任谁都认不出来那是出自一人之手。
纸上继续出现了“心明德”三个字,因为此三字是顾启珪一气呵成所写,看着像是一个整体,和之前的“静”连起来倒有些格格不入。
顾启珪看着自己所写的“静心明德”四个字,摇摇头,他心里竟然乱成这样,本该一口气写好的四个字,他在第一个字就停下来了,真是……
他写这四个字,本是想给自己一些忠告,人身处权力涡漩之中,只有有坚定的毅力才能守住本心,但人生有太多的逼不得已。
在这个他即将真正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就是他也是有些迷茫的。
顾启珪边说边往门口退,“娘,我先去师父那儿,今儿晚上怕是回不来了。”
再不走怕是走不了了,他娘亲这两年最是会念人,说起人来都不带停的,他还是躲一躲,这个福气还是留给他爹吧,今日去陈府就不回来了。
不过相想也是,回安庆本家,他三叔父,五叔父和朱家一大家子都在那儿,拜访时免不礼的,还是娘亲想的周到。他娘疼他,他知道的。
顾启珪坐在去陈府的马车上,他这次回安庆是要去参加这一次的童生试。
虽然他入学国子监,成为了监生,但和直接通过选拔进入太学的监生又不大一样,他们更像是小学生,需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一步步考上去才行,而太学的监生可以直接参加乡试。
而顾启珪已经缺席了两届太学的选拔,他想经历所有的科举来为自己积累乡试的经验,而不只是在学校学习。
本朝科举要求回原籍,甚是严格,不过对于国子监学生,也是有优待的,可以在京城近郊择一县城挂名考试。
不过本次县试、府试结束以后,恰逢朱老太爷八十大寿。
七十已是古稀,八十是大寿,自然是要大办的,就连朱氏此次也决定带着儿女回安庆为祖父拜寿。
再加上顾启珪本身对江南充满好奇,所以就想着回原籍参加考试,正好今年为正科,可以参加完县试、府试以后参加院试,要是顺利的话还可以参加秋闱。虽在江南呆的久了些,但因为江南有底蕴在,倒也安全。他可以见识一番,还可以跟着娘亲一起回京,一举三得。
于是,在与自家师父和爹爹商量后,就决定此次回江南参考。
顾启珪掀开车帘,看着街道两旁,这里的一切是他熟悉的样子,倒是记忆里那个全是现代化的城市在他脑海里已经变得模模糊糊,记不清了。
时间啊时间,真的奇妙,它可以抚平一个人所有的以前,却又在上面刻上独属于它的记忆。
第39章 此子肖“父”
马车悠悠很快就到了陈府,这些年顾启珪到陈府,和到自己家里没什么两样。他手脚利落的跳下马车,大喊一声:“陈伯,我来了。”
“七少来了?怎么没提前着人来报个信儿。今日夫人去了曲府,要是知道您来,肯定是推了宴,在家等着呢。”老管家说笑道,这几年老爷夫人对这位少爷的重视,陈府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他们是真心待这位的,也幸好,这位小主子的脾气不错,品行也好,知道努力,倒是没有辱没自己家老爷的名声。再有,因为他时常来陈府,倒是令府里有活力了许多。
“没事儿,我去书房待着吧,等师娘回来了麻烦陈伯着人叫我一声。还有我今日就住在这儿,明日一早去国子监。”顾启珪说着向书房走去,他没有提他师父陈恪,是因为他师父平日回家用中膳的时候并不多。
“是,我这就去吩咐下去。”管家回道,他还要叫人去打扫一下顾少爷的住处,因为顾启珪时常过来陈府小住,曲氏就在前院为顾启珪收拾了专门的院子,供他休息。
“好的,有劳陈伯了。”顾启珪道谢的声音还是从远处传来。
陈伯跟在后头失笑,曾几何时,七少爷已经真正把这里当家了?想他小时候,说话办事还带着十足的客气,显得生分。现在说话语气已经非常随意了,带着亲昵,这种转变他是非常开心的。
顾启珪对这里和他家一样熟悉,根本用不着人领着他,也能自力更生。他其实还挺喜欢待在陈府的,起码安静,想想他家里的那一串子人,顾启珪只觉得无比头疼。
推开书房的门,顾启珪走到书案旁,拿起毛笔,在铺平的宣纸上落笔。他现在的心还是不平静,他需要完全静下来。
一个“静”跃然纸上,这些年,他一直临摹爹爹的字,初时他的字和爹爹的非常像,当然是指形似。
随着他慢慢长大,手腕拿得住劲儿了,他的字就开始有自己的风格了,现在他的字在细微处还有爹爹的影子,但是在神韵上倒是和爹爹的字完全不同了。
他到现在都是用左手写字,都道他是天生左撇子,因为大齐朝的书写习惯就是从右往左写,他用左手倒也方便。
没有人知道的是,其实顾启珪的右手也写得一手好字,他前世学的是中文,书法是他的必修课,他也练得一手毛笔字,这也算是他的隐藏技能了吧。必竟,他右手和左手写出的字,完全是两个人的,任谁都认不出来那是出自一人之手。
纸上继续出现了“心明德”三个字,因为此三字是顾启珪一气呵成所写,看着像是一个整体,和之前的“静”连起来倒有些格格不入。
顾启珪看着自己所写的“静心明德”四个字,摇摇头,他心里竟然乱成这样,本该一口气写好的四个字,他在第一个字就停下来了,真是……
他写这四个字,本是想给自己一些忠告,人身处权力涡漩之中,只有有坚定的毅力才能守住本心,但人生有太多的逼不得已。
在这个他即将真正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就是他也是有些迷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