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贵人(1/2)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一个身穿粗布衣服的中年文士举着一个“麻衣神算”的牌子,站在路边招揽生意。
这个中年文士名叫“刘基”。说刘基,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是他的字是伯温。乡里的人,时常叫他刘伯温。
刘伯温现在刚辞官,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的儿子刘琏上个月出生。
儿子的诞生,让刘伯温心中充满了喜悦。他把这种喜悦,化作读书的动力,好像得到了古之圣贤们的加持,不但精力充沛,并且记忆力成倍提升,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
以前书中不懂的地方,现在一下子融会贯通了。
刘伯温小时候就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
乡亲们都称之他为“神通”。
做了官以后,刘伯温刚正不阿,见识了元朝朝廷和劣绅们的黑暗。
可惜,刘伯温再博学,有着堪比诸葛孔明的智慧,但是他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小,改变不了整个社会现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独善其身,不和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同流合污。
随着年纪的增长,刘伯温看事情越来越透彻。
蒙元朝廷腐败,元兵甚至对百姓们烧杀抢掠,官员压榨百姓,令百姓们苦不堪言。
朝廷不得民心,是灭亡之兆。
刘伯温在等待明主出现,出山辅佐。
今日。
刘伯温心血来潮,觉得自己来这里可以见到一个重要的人。
否则,就算刘伯温真是麻衣相士的传人,也不会来到这山间小路招揽生意。在这里守半个月,怕是都招揽不到一个生意,只能喝西北风。
一个背着大刀的年轻人出现在了眼帘。
正是秦至庸。
刘伯温看着秦至庸,心中有一种感觉,认定他就是自己要等的人。一般的人,可没有秦至庸身上如玉君子的气度。
秦至庸见到刘伯温,惊讶了一下。
刘伯温的心境修为,竟然和自己一样,是儒家的“静”之境界!刘伯温的念头之纯净,比起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刘伯温不会武功。
秦至庸向刘伯温走了过去,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话。刘伯温抱拳道:“这位公子,好高贵的命格。不知让我替你算一卦可好?”
其实刘伯温的心中也非常吃惊。
见到秦至庸的那一刻,他就知道秦至庸的命是贵不可言。这种高贵,不是指地位和财富,而是指的内在气质和精神状态。
古人都相信命格。
命格高贵的人,就算暂时落魄,可是终有一天会一鸣惊人。就像刘邦,本来是一个乡间老痞子,区区一亭长,四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可是谁又能预料到,他可以得到张良、萧何、韩信、樊哙等人的辅佐,建立大汉王朝?
张良、萧何、韩信……都是真正的人才。他们心甘情愿辅佐刘邦,那么刘邦必然有过人之处。
秦至庸气质如玉,精神如玉,浑身一尘不染,像是得道的圣贤。这样的气度和精神,已经超越了普通读书人的状态。
刘伯温是真的被震惊到了。
秦至庸一脸温和,笑着说道:“算命?我看还是算了吧。命是天注定,能改的只能是运。俗话说气运气运,想要改变气运,只能靠自己。我不过是个普通人,哪里有什么高贵的命格?以我看,朋友你不是算命先生,而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儒家弟子秦至庸,见过兄台,在此有礼了。”
秦至庸看出来了,眼前这位文士精神念头虽然纯粹,心境和自己不相上下,但是他不懂得运用心灵之力。
想来,他是依靠天赋,心灵境界才达到这种程度。
秦至庸通过如履薄冰的修行,才达到目前的心境修为。可是眼前这人,还不知道他自己的心境有多强大。
不过,天赋这东西,是老天爷赏饭吃,羡慕不来。
刘伯温施礼道:“在下刘基,字伯温,见过秦兄。今日刘某心血来潮,来此等待贵人。没想到秦兄这么快就出现。刘某见到秦兄的第一眼就确定,你是我要等的人。”
刘伯温?
秦至庸暗道:“怪不得此人的心境修为如此之高。居然是刘伯温。那就不奇怪了。”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
心境修为,并不是武术家独有。
文学家,画家,科学家,思想家,其实更容易培养心境修为。因为探索求道,心中没有半点杀意。而武术家心境就算再平和,都会带有点杀戮气息。除非像秦至庸这样,只是把武术修行当成养生的手段。
秦至庸有些时候,也会心血来潮,预知一些要发生的事情。不过,预判并不是十分准确,有时候还是会出错。
心血来潮说起来神秘,但秦至庸觉得这是属于超级第六感,只是自己并不能掌握。
心境修为越高,第六感越强,预判的事情就越是精准。
秦至庸有时候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刘伯温说道:“秦兄,我家离这里不远。不如到我家里做客,咱们再详聊,任何?”
秦至庸笑着说道:“好。那秦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好不容
一个身穿粗布衣服的中年文士举着一个“麻衣神算”的牌子,站在路边招揽生意。
这个中年文士名叫“刘基”。说刘基,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是他的字是伯温。乡里的人,时常叫他刘伯温。
刘伯温现在刚辞官,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的儿子刘琏上个月出生。
儿子的诞生,让刘伯温心中充满了喜悦。他把这种喜悦,化作读书的动力,好像得到了古之圣贤们的加持,不但精力充沛,并且记忆力成倍提升,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
以前书中不懂的地方,现在一下子融会贯通了。
刘伯温小时候就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
乡亲们都称之他为“神通”。
做了官以后,刘伯温刚正不阿,见识了元朝朝廷和劣绅们的黑暗。
可惜,刘伯温再博学,有着堪比诸葛孔明的智慧,但是他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小,改变不了整个社会现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独善其身,不和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同流合污。
随着年纪的增长,刘伯温看事情越来越透彻。
蒙元朝廷腐败,元兵甚至对百姓们烧杀抢掠,官员压榨百姓,令百姓们苦不堪言。
朝廷不得民心,是灭亡之兆。
刘伯温在等待明主出现,出山辅佐。
今日。
刘伯温心血来潮,觉得自己来这里可以见到一个重要的人。
否则,就算刘伯温真是麻衣相士的传人,也不会来到这山间小路招揽生意。在这里守半个月,怕是都招揽不到一个生意,只能喝西北风。
一个背着大刀的年轻人出现在了眼帘。
正是秦至庸。
刘伯温看着秦至庸,心中有一种感觉,认定他就是自己要等的人。一般的人,可没有秦至庸身上如玉君子的气度。
秦至庸见到刘伯温,惊讶了一下。
刘伯温的心境修为,竟然和自己一样,是儒家的“静”之境界!刘伯温的念头之纯净,比起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刘伯温不会武功。
秦至庸向刘伯温走了过去,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话。刘伯温抱拳道:“这位公子,好高贵的命格。不知让我替你算一卦可好?”
其实刘伯温的心中也非常吃惊。
见到秦至庸的那一刻,他就知道秦至庸的命是贵不可言。这种高贵,不是指地位和财富,而是指的内在气质和精神状态。
古人都相信命格。
命格高贵的人,就算暂时落魄,可是终有一天会一鸣惊人。就像刘邦,本来是一个乡间老痞子,区区一亭长,四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可是谁又能预料到,他可以得到张良、萧何、韩信、樊哙等人的辅佐,建立大汉王朝?
张良、萧何、韩信……都是真正的人才。他们心甘情愿辅佐刘邦,那么刘邦必然有过人之处。
秦至庸气质如玉,精神如玉,浑身一尘不染,像是得道的圣贤。这样的气度和精神,已经超越了普通读书人的状态。
刘伯温是真的被震惊到了。
秦至庸一脸温和,笑着说道:“算命?我看还是算了吧。命是天注定,能改的只能是运。俗话说气运气运,想要改变气运,只能靠自己。我不过是个普通人,哪里有什么高贵的命格?以我看,朋友你不是算命先生,而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儒家弟子秦至庸,见过兄台,在此有礼了。”
秦至庸看出来了,眼前这位文士精神念头虽然纯粹,心境和自己不相上下,但是他不懂得运用心灵之力。
想来,他是依靠天赋,心灵境界才达到这种程度。
秦至庸通过如履薄冰的修行,才达到目前的心境修为。可是眼前这人,还不知道他自己的心境有多强大。
不过,天赋这东西,是老天爷赏饭吃,羡慕不来。
刘伯温施礼道:“在下刘基,字伯温,见过秦兄。今日刘某心血来潮,来此等待贵人。没想到秦兄这么快就出现。刘某见到秦兄的第一眼就确定,你是我要等的人。”
刘伯温?
秦至庸暗道:“怪不得此人的心境修为如此之高。居然是刘伯温。那就不奇怪了。”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
心境修为,并不是武术家独有。
文学家,画家,科学家,思想家,其实更容易培养心境修为。因为探索求道,心中没有半点杀意。而武术家心境就算再平和,都会带有点杀戮气息。除非像秦至庸这样,只是把武术修行当成养生的手段。
秦至庸有些时候,也会心血来潮,预知一些要发生的事情。不过,预判并不是十分准确,有时候还是会出错。
心血来潮说起来神秘,但秦至庸觉得这是属于超级第六感,只是自己并不能掌握。
心境修为越高,第六感越强,预判的事情就越是精准。
秦至庸有时候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刘伯温说道:“秦兄,我家离这里不远。不如到我家里做客,咱们再详聊,任何?”
秦至庸笑着说道:“好。那秦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好不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