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节(1/3)
嘴上却道:“我们清平是知道他爸妈挣钱不容易,我们清宁跟清平不一样,他爸妈有钱叫我们花……”
宋大婶的大儿子娶了以前的女知青,女知青返城的时候还算有良心,也没自己跑了不顾丈夫。人家爸爸当时恢复工作了,给两口子在县城安顿了个家,也都安排了工作。既照顾了闺女,又考虑到女婿要照顾爹妈。因此上,宋大婶以前最爱在金大婶面前炫耀他有能干的儿子。
如今金大婶可不都给还回去了,你儿子能干,我儿子不能干吗?我儿子只比你家儿子更能干。有钱叫我孙女霍霍,你管得着吗?
说完又疼惜的摸清平的头,有点不得意蔡姥姥管孩子。
凭啥就得叫我孙女啥啥啥的都省着。姑娘家怎么了?怎么就非得顾着爹妈顾弟妹,顾着丈夫顾孩子。这不得跟自己这一辈子是一样样的。自己活的够憋屈了,干啥叫孙女还得重复这日子。我孙女就得给清宁似的,打小就过好日子。
一想到这里,金大婶瞬间就有了决定,叫了金老二,“清平给我抱来,我自己管的过来。英子那边不是忙吗?叫她姥姥帮着摘摘菜,也给英子搭把手。”
抱着清平就是不撒手,瞪着老二,你要是敢把孩子要回去你就给我等着。
也不是不行啊。主要是老两口跟老五分着呢。再说了,老五就是再犯浑,对清平肯定不会差了,英子咋对他的,他心里没数?
英子连多想都没多想,婆婆看着跟姥姥看着,差别不大。
他们不多想,但是蔡姥姥肯定多想了。孩子姓金,到底是人家的孩子。肯定是孩子奶奶觉得带的不好了,才把孩子接去了。
这话还不能跟英子说,说了这就是挑事。回头跟小老太说了。
小老太眼睛闪了闪,却只说她多心了,“人家那边疼孩子是真的。你给英子搭把手才好呢,你也不想想,她这当婆婆的要是过来给英子帮忙,肯定在这边吃饭。英子的公爹不得跟着。这慢慢的,是不是就得跟着老二两口子过了?老二两口子肯定乐意,可这不是夹着老五家呢吗?住着老宅就得赡养父母,这是规矩。这么着老五得说啥?说老二是故意要臭了他……”
这么说好像也对。
蔡姥姥叹了一声:“你说这谁家的日子好过?”
谁家都有烦难的地方呢。
等蔡姥姥走了,小老太才摇头。教养孩子各有各的道理。勤俭持家,顾家孝顺,这都是优点。看英子就知道了。宁肯吃亏,也绝对不占便宜。对公婆妯娌实心实意的,任劳任怨吃苦耐劳。
这样的媳妇简直就是典范。
可是典范是典范了,她自己呢?顾了这个顾那个,啥时候能顾的到她了?
孟大蚕喜欢那样的媳妇,但觉得不希望她自己的孙女成了那样的人。
英子是个实诚人,老两口愿意带孩子,她顾上给两人坐针线,钱却不少给,五块八块的给老人。老五还是老习惯,接了婚了,偶尔过来吃顿好的,也不给钱,英子不计较。有时候借上三毛五毛的,也就顺手给了。
因此上,清平在老宅呆的挺好的。
老两口就不说了,疼到骨头里了。金老头不是会做席面吗?红白喜事,人家都爱请他。不给钱的,给的都是一条毛巾一瓶酒两包烟。但金老头每次都跟人家提前说好,“熟肉我要留上二三两,家里有孙女……”
跟厨子计较这个就是犯蠢。你不答应人家也一样能贪污。
谁家都乐呵呵的说好。于是每次金老头回来都会带烟盒大小的一块熟肉回来。老两口又舍不得吃,变着花样的做给孙女做。大部分时候还送清宁一半。金老头坐在边上,看着清宁吃完了,才溜达着走回去。
金大婶跟对门宋大婶还彪上了。宋家那大儿媳妇娘家在省城,人家给了不要的旧衣裳,看起来也时髦的很。那大儿媳妇不要,就都送回来给老家了。有小孩的衣服,洗洗就叫她家芳芳穿。白白净净的漂亮小姑娘,穿着城里人的衣裳,人家都夸。金大婶就觉得,有啥了不起?儿子们孝顺的钱,拿着就去了县城,找一样的买。一买还买双份。你家穿旧的,我家就给孩子穿新的,怎么的吧?
宋大婶在家里气的跳脚的骂:“指着她孙女给她送终呢。”
其实清宁不缺好衣裳穿,不过是如今的童装,那布料真不敢恭维。小老太是嫌弃那料子孩子穿着不舒服,所以才不叫穿的。孩子奶奶送来了,她每回都可高兴的接了,但回头在家里玩的时候,从来不叫上身。但在外面却也替金大婶宣扬名声,又给孩子买什么了等等的话。
反正在平安三村,金大婶属于有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说那是个好婆婆,帮着媳妇带孙女,还搭钱给孩子买这买那,叫孙女吃的好穿的好。又有人说,好啥啊?最是势利眼,见哪个儿子有出息就溜须哪个,没看见那大儿媳妇一个人带孩子,听说那亲孙子从生下来,那当奶奶的连抱都没抱过。那可是孙子——男孙!
金大婶听说了,就骂一声放屁!我自己的儿子,还用的着溜须?脑子被门夹了。
有人帮着带孩子,对于要忙碌的宝爸宝妈来说,真的是福气。
林雨桐忙着背书呢,真的!如今这考试中间就间隔三个月
宋大婶的大儿子娶了以前的女知青,女知青返城的时候还算有良心,也没自己跑了不顾丈夫。人家爸爸当时恢复工作了,给两口子在县城安顿了个家,也都安排了工作。既照顾了闺女,又考虑到女婿要照顾爹妈。因此上,宋大婶以前最爱在金大婶面前炫耀他有能干的儿子。
如今金大婶可不都给还回去了,你儿子能干,我儿子不能干吗?我儿子只比你家儿子更能干。有钱叫我孙女霍霍,你管得着吗?
说完又疼惜的摸清平的头,有点不得意蔡姥姥管孩子。
凭啥就得叫我孙女啥啥啥的都省着。姑娘家怎么了?怎么就非得顾着爹妈顾弟妹,顾着丈夫顾孩子。这不得跟自己这一辈子是一样样的。自己活的够憋屈了,干啥叫孙女还得重复这日子。我孙女就得给清宁似的,打小就过好日子。
一想到这里,金大婶瞬间就有了决定,叫了金老二,“清平给我抱来,我自己管的过来。英子那边不是忙吗?叫她姥姥帮着摘摘菜,也给英子搭把手。”
抱着清平就是不撒手,瞪着老二,你要是敢把孩子要回去你就给我等着。
也不是不行啊。主要是老两口跟老五分着呢。再说了,老五就是再犯浑,对清平肯定不会差了,英子咋对他的,他心里没数?
英子连多想都没多想,婆婆看着跟姥姥看着,差别不大。
他们不多想,但是蔡姥姥肯定多想了。孩子姓金,到底是人家的孩子。肯定是孩子奶奶觉得带的不好了,才把孩子接去了。
这话还不能跟英子说,说了这就是挑事。回头跟小老太说了。
小老太眼睛闪了闪,却只说她多心了,“人家那边疼孩子是真的。你给英子搭把手才好呢,你也不想想,她这当婆婆的要是过来给英子帮忙,肯定在这边吃饭。英子的公爹不得跟着。这慢慢的,是不是就得跟着老二两口子过了?老二两口子肯定乐意,可这不是夹着老五家呢吗?住着老宅就得赡养父母,这是规矩。这么着老五得说啥?说老二是故意要臭了他……”
这么说好像也对。
蔡姥姥叹了一声:“你说这谁家的日子好过?”
谁家都有烦难的地方呢。
等蔡姥姥走了,小老太才摇头。教养孩子各有各的道理。勤俭持家,顾家孝顺,这都是优点。看英子就知道了。宁肯吃亏,也绝对不占便宜。对公婆妯娌实心实意的,任劳任怨吃苦耐劳。
这样的媳妇简直就是典范。
可是典范是典范了,她自己呢?顾了这个顾那个,啥时候能顾的到她了?
孟大蚕喜欢那样的媳妇,但觉得不希望她自己的孙女成了那样的人。
英子是个实诚人,老两口愿意带孩子,她顾上给两人坐针线,钱却不少给,五块八块的给老人。老五还是老习惯,接了婚了,偶尔过来吃顿好的,也不给钱,英子不计较。有时候借上三毛五毛的,也就顺手给了。
因此上,清平在老宅呆的挺好的。
老两口就不说了,疼到骨头里了。金老头不是会做席面吗?红白喜事,人家都爱请他。不给钱的,给的都是一条毛巾一瓶酒两包烟。但金老头每次都跟人家提前说好,“熟肉我要留上二三两,家里有孙女……”
跟厨子计较这个就是犯蠢。你不答应人家也一样能贪污。
谁家都乐呵呵的说好。于是每次金老头回来都会带烟盒大小的一块熟肉回来。老两口又舍不得吃,变着花样的做给孙女做。大部分时候还送清宁一半。金老头坐在边上,看着清宁吃完了,才溜达着走回去。
金大婶跟对门宋大婶还彪上了。宋家那大儿媳妇娘家在省城,人家给了不要的旧衣裳,看起来也时髦的很。那大儿媳妇不要,就都送回来给老家了。有小孩的衣服,洗洗就叫她家芳芳穿。白白净净的漂亮小姑娘,穿着城里人的衣裳,人家都夸。金大婶就觉得,有啥了不起?儿子们孝顺的钱,拿着就去了县城,找一样的买。一买还买双份。你家穿旧的,我家就给孩子穿新的,怎么的吧?
宋大婶在家里气的跳脚的骂:“指着她孙女给她送终呢。”
其实清宁不缺好衣裳穿,不过是如今的童装,那布料真不敢恭维。小老太是嫌弃那料子孩子穿着不舒服,所以才不叫穿的。孩子奶奶送来了,她每回都可高兴的接了,但回头在家里玩的时候,从来不叫上身。但在外面却也替金大婶宣扬名声,又给孩子买什么了等等的话。
反正在平安三村,金大婶属于有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说那是个好婆婆,帮着媳妇带孙女,还搭钱给孩子买这买那,叫孙女吃的好穿的好。又有人说,好啥啊?最是势利眼,见哪个儿子有出息就溜须哪个,没看见那大儿媳妇一个人带孩子,听说那亲孙子从生下来,那当奶奶的连抱都没抱过。那可是孙子——男孙!
金大婶听说了,就骂一声放屁!我自己的儿子,还用的着溜须?脑子被门夹了。
有人帮着带孩子,对于要忙碌的宝爸宝妈来说,真的是福气。
林雨桐忙着背书呢,真的!如今这考试中间就间隔三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