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我更怕出事。”
    回去得走大路,大路就必过出事的那两排人家门口。家里都是死过儿子孙子的,他们格外的较真。
    掰扯来掰扯去的,就是觉得清涓的女婿得来。
    把清涓给刺激的,结果没掰扯结束呢,连城来了。是他爷爷亲自给送来的。知道这儿的规矩,就给孙子打了电话。然后紧赶慢赶的,还是迟了。
    小伙子漂亮,被那么多人看着,不好意思的低头。然后悄悄的站到清涓的身边去了。
    清涓又是生气这破规矩,又是高兴连城能来。她低声问:“怎么来的?”
    “开车回来的。”他低声道:“就等我了吗?”很是不安的样子。
    人到齐了,乌泱泱的都跪下了。人肯定不少。大的小的,徐天抱着启明往边上躲了躲。
    而跪着的孝子孝女,又是烧纸,又是放鞭炮,去晦气。然后磕头撒钱,算是跟各路神灵买路。最后把从纸扎铺子买来的白灯笼一人给了一盏,点起来。人手一个,照引着亡灵的归家之路。严格和徐强都是拿了两个,一大一小。替俩孩子拿的。老杨替清收家的闺女启福拿,花花的爸帮启瑞拿着。
    一路走一路撒钱,一路走一路喊人。
    小辈张不了嘴,边上陪着的村里的人就说呢:“不喊就停下,等等你大伯……要不然留下一点魂魄来又害谁啊!”
    清涓就牵着清悦:“姐怎么喊,你就跟着喊……”
    跟耍把戏似的在这里,还这么多人围观,唱猴戏都不是这样的。
    清悦都快哭了。
    还是连城有办法,蹲下来不知道跟清悦嘀咕了什么,然后这娃喊的可嘹亮了。以为特别害羞的连城,喊的有板有眼,特别有节奏。
    后来清涓问起了,他才说。他爸当年是死在手术台上的。也是死在外面了。那时候爷爷奶奶住的地方还不算是县城,只能是县郊区。四岁的他,也这么喊过他的父亲。就怕把爸爸带不回家。
    哪怕现在这个伯岳丈没见过,但他还是做的特别的虔诚。
    就这么走了一路,喊了一路。把‘人’才迎进家门了。
    然后又是鞭炮烧纸磕头,感谢各路神灵开路护佑亲人回家。
    这事到这里,清平和清宁觉得暂时她们在不在的,都行了。在巷子口点了火盆,从火盆上跨过去,今儿的事就算是完了。
    清平带着孩子回镇上的宅子,清宁和严格回了县城,孩子还要吃奶呢。
    姚思云带着清悦和清涓送走了连城,也就跟着清平回了老二家那边。
    到了家清涓才骂:“这什么破讲究。都什么年代了,还来这一套。还有我爸那个什么大舅的,跟有病似的,干啥说叫侄女去。我爸跟我二伯也是……也不说拦着……还有我二伯,还叫我大姐去……”然后又问清平:“大姐还是胆大,一点也不怕。哼!要是我!我管他去球!儿子媳妇都不去,凭啥叫我去!我就是进去了,动都不动,有本事咬我啊?”
    清平就说:“以前我老听人说‘男人凭外家,女人凭娘家’。一直不明白被老人强调的这句话是啥意思。这一回,我才算是真知道了。”
    老家一直有句流传的话,九零后大概都未必知道了,但是作为八零后的这一批,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这句话就是‘男人凭外家,女人凭娘家’。
    她不理解男人为啥要凭外家,却单纯的以为女人凭娘家是说,女人到夫家受欺负了,要凭着娘家撑腰。
    其实这种理解是特别片面的。
    这句话的意思,压根就不是这样的。
    为啥那边的孟大舅,那么大年纪了,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省城的医院。为什么他在丧事上指手画脚,却没有一个人反驳。连自家爸爸都听了。
    如今再想起以前自家或是村里的丧事就会发现,若是家里死的是男主人。那么先被叫过来的,就一定是男人的舅家人。如果舅舅不在了,表哥表弟也行。表哥表弟也没有,表侄子也行。如果舅家直系里没亲人,那就是舅家的本家怎么也得来个人。如果真是外家一个人都没有的,人家就会说真是可怜。如果是女主人,来的一定是娘家的兄弟,娘家的侄儿。如果娘家没来人,也会被贴上一个可怜的标签。当初英子和林雨桐是有几分被裹挟的认了林家,金大婶就说过,“女人凭娘家。就是再有亲兄弟,但亲兄弟姓郭不姓林!门第不亲,管的名不正言不顺。”
    为啥可怜呢?为啥说要管?该管什么呢?
    男的死了,舅家来人了。女的死了,娘家来人。来干嘛的?
    来监督的!来审视的!来察看这里面是不是有不孝不好的事的。
    这规矩从什么时候传下来,这就不可考了。但制定这规矩的初衷,应该是为了一个‘孝’字。监督其子女是不是孝顺。
    比如家里的老人死了。或是外家,或是娘家来人了。来人以后,人家会指定给老人梳洗的人。那时候儿子都不是一个,有的人家有闺女,有的人家没闺女。有闺女的呢,一般会指着闺女去给老人梳洗。为啥的?闺女不会替儿媳妇隐瞒。比如说,老人是不是非正常死亡,老人是不是被虐待身上有伤痕。老人久病在床,伺候的精心不精心,这也从遗体上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