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6节(1/3)
然后这人留够自己的,就在外面吆喝:“赶紧的还有谁要……”
蜂拥而上啊!
老乡就问呢:“老家还有……你们要是要……”
“要要要!全都要。你们有多少,我们要多少。”一个个都是这么回应的。
然后第二天天不亮,车拉的,手提的,肩扛的,一溜一串的往厂里来。
白菜萝卜大葱,秋里的半红不红的西红柿,老黄瓜老茄子老豆角,霜杀过的青辣椒,还有土豆大蒜一串串的红辣椒,南瓜冬瓜,包括白萝卜的萝卜缨子还有雪里蕻,都是有的。另外还有农家做的红薯粉,粉条粉皮啥的。
林雨桐心说,挑着买点。
可老太太着急啊,见着啥都买。老太太的心理,跟大家是一样的。只要能吃,就能哄肚皮。
于是转眼间,地窖就要被塞满了。林雨桐就说:“把萝卜留下,给我娘送回去,在家里晒成干,再拿来……”
这个败家的啊!
一斤萝卜才能晒几两干啊!
老太太表示不答应:“留一半,晒一半的干。”
但有些菜,老太太是不往菜窖放的。雪里蕻和萝卜缨子,做腌菜。放点生姜和辣椒碎,再好没有了。还有青红辣椒,青辣椒都腌制,红辣椒穿起来挂在门口的灶台边上,吃的时候拽着吃就行。老茄子是要晒干的,黄瓜泡了做酸菜。一筐子西红柿,当天,趁着朝阳睡觉的时候,老太太全给做成西红柿酱了。密封在叫辛甜送来的已经煮过的葡萄糖玻璃瓶里。
过冬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停当了。
结果老三和刘铃铛两口子来了。门房的人认识了,直接放了两人进来。到的时候林雨桐和四爷都去上班了。老太太带着孩子在家呢。
老太太就说:“我喊人叫老四两口子回来……”
刘铃铛死活给拦住了:“老奶,可别。我们就来看看……孩子……”她说着,就瞅躺在摇篮里睡的特别踏实的胖娃娃:“……心说地里的活忙完就来看看,结果还是来晚了,孩子都这么大了……”她从门口提了一大篮子的鸡蛋,“这是我跟他哥的一点心意……”说着,又指了指外面,“拉了几袋子红薯,几袋子白菜萝卜,还有十几个大倭瓜,另外还有一只公鸡……城里的粮食紧张,要是不够吃了,跟家里说一声,别的没有,红薯是尽够的……我们再给送来……”
老太太把昨儿蒸的包子拿出来叫两人吃,“也顾不上热了,先垫吧点。”
两人没多吃,一人吃了一个,就摇头,“路上带着干粮,进来前吃过了,尝尝味儿就好。”然后叫老三把东西卸下来,说什么都要走。
老太太不能叫人家这么空着手走,把她手里的布票,连同林雨桐之前买的细棉布都递给刘铃铛,“你拿着,你少不了以后还得添孩子。这些给孩子留着置办衣裳。”
农村不用粮票,也没有粮本这些,但布票却是统一都要用的。农村的布匹供应,跟城里比,还是有差距的。
这东西比较稀罕。
林雨桐回来听说了,就记下了。觉得这刘铃铛还挺有意思的。不管有几分真心吧,但至少知情识趣。
她就跟四爷说:“以后粮食彻底不寄了。过节也不寄了。还是个寄钱,直接寄给刘铃铛……”
然后再给老家寄钱的时候,林雨桐就附带的写了几句话。意思是,因为父母年迈,劳烦兄嫂照看之类的话。
邮递员帮着念的,大冷天的在外面晒太阳的乡亲们都听着呢。
刘铃铛腰杆都直溜了,小叔子小婶子把钱寄给嫂子,这是啥意思?
这是绝对的信任。
信任她这嫂子会对一家老小好。
钱拿到手里,刘铃铛的手都颤抖了。周围满是夸赞的声音,她把钱贴身放好:“相亲们都看着呢,我刘铃铛要是当不起这个家,哪里做的不好,大家就往我脸上唾……”
李月芬要闹,要半夜起来进城里去找小儿子说道说道。被刘铃铛直接给拦了:“……您头一回去人家把您当菩萨的供着,第二回 去,好好的娶媳妇就变成了招赘儿子了,第三回去,小叔子撂下话说不回来了。如今第四回去,您想怎么着啊?彻底的断道了,就好了?”
招赘出去的儿子跟嫁出去的闺女是一样的。嫁出去的闺女能跟娘家断道,招赘出去的儿子也一样可以。好些人把儿子招赘的远了,几十年不来往的都是常事。
人家把钱直接寄到自己名下,还不明白啥意思吗?
李月芬到底是聪明人,再不愿意也不得不面对,儿子跟她离心了。
于是,家里轮到刘铃铛当家了。
疙瘩的待遇不变,叫吃的是细粮。把城里寄回去的精粉拿去换成九零粉。
啥是九零粉。
面粉是分等级的,如果一百斤麦子留够九十斤面粉,这就叫九零粉。如果一百斤面粉,磨出七十斤面粉,这叫七零粉。出面越是少,证明收的麦麸越多,面粉就越精细,看起来就越白。反之,就越是粗糙。
但粗糙点就粗糙点,粗糙点能多吃点。又不是需要米糊糊喂着的孩子了,早该这么吃了。
换了之后多出来的那点粮食,跟精细的玉米粉蒸出来二合面的馒头,松松软
蜂拥而上啊!
老乡就问呢:“老家还有……你们要是要……”
“要要要!全都要。你们有多少,我们要多少。”一个个都是这么回应的。
然后第二天天不亮,车拉的,手提的,肩扛的,一溜一串的往厂里来。
白菜萝卜大葱,秋里的半红不红的西红柿,老黄瓜老茄子老豆角,霜杀过的青辣椒,还有土豆大蒜一串串的红辣椒,南瓜冬瓜,包括白萝卜的萝卜缨子还有雪里蕻,都是有的。另外还有农家做的红薯粉,粉条粉皮啥的。
林雨桐心说,挑着买点。
可老太太着急啊,见着啥都买。老太太的心理,跟大家是一样的。只要能吃,就能哄肚皮。
于是转眼间,地窖就要被塞满了。林雨桐就说:“把萝卜留下,给我娘送回去,在家里晒成干,再拿来……”
这个败家的啊!
一斤萝卜才能晒几两干啊!
老太太表示不答应:“留一半,晒一半的干。”
但有些菜,老太太是不往菜窖放的。雪里蕻和萝卜缨子,做腌菜。放点生姜和辣椒碎,再好没有了。还有青红辣椒,青辣椒都腌制,红辣椒穿起来挂在门口的灶台边上,吃的时候拽着吃就行。老茄子是要晒干的,黄瓜泡了做酸菜。一筐子西红柿,当天,趁着朝阳睡觉的时候,老太太全给做成西红柿酱了。密封在叫辛甜送来的已经煮过的葡萄糖玻璃瓶里。
过冬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停当了。
结果老三和刘铃铛两口子来了。门房的人认识了,直接放了两人进来。到的时候林雨桐和四爷都去上班了。老太太带着孩子在家呢。
老太太就说:“我喊人叫老四两口子回来……”
刘铃铛死活给拦住了:“老奶,可别。我们就来看看……孩子……”她说着,就瞅躺在摇篮里睡的特别踏实的胖娃娃:“……心说地里的活忙完就来看看,结果还是来晚了,孩子都这么大了……”她从门口提了一大篮子的鸡蛋,“这是我跟他哥的一点心意……”说着,又指了指外面,“拉了几袋子红薯,几袋子白菜萝卜,还有十几个大倭瓜,另外还有一只公鸡……城里的粮食紧张,要是不够吃了,跟家里说一声,别的没有,红薯是尽够的……我们再给送来……”
老太太把昨儿蒸的包子拿出来叫两人吃,“也顾不上热了,先垫吧点。”
两人没多吃,一人吃了一个,就摇头,“路上带着干粮,进来前吃过了,尝尝味儿就好。”然后叫老三把东西卸下来,说什么都要走。
老太太不能叫人家这么空着手走,把她手里的布票,连同林雨桐之前买的细棉布都递给刘铃铛,“你拿着,你少不了以后还得添孩子。这些给孩子留着置办衣裳。”
农村不用粮票,也没有粮本这些,但布票却是统一都要用的。农村的布匹供应,跟城里比,还是有差距的。
这东西比较稀罕。
林雨桐回来听说了,就记下了。觉得这刘铃铛还挺有意思的。不管有几分真心吧,但至少知情识趣。
她就跟四爷说:“以后粮食彻底不寄了。过节也不寄了。还是个寄钱,直接寄给刘铃铛……”
然后再给老家寄钱的时候,林雨桐就附带的写了几句话。意思是,因为父母年迈,劳烦兄嫂照看之类的话。
邮递员帮着念的,大冷天的在外面晒太阳的乡亲们都听着呢。
刘铃铛腰杆都直溜了,小叔子小婶子把钱寄给嫂子,这是啥意思?
这是绝对的信任。
信任她这嫂子会对一家老小好。
钱拿到手里,刘铃铛的手都颤抖了。周围满是夸赞的声音,她把钱贴身放好:“相亲们都看着呢,我刘铃铛要是当不起这个家,哪里做的不好,大家就往我脸上唾……”
李月芬要闹,要半夜起来进城里去找小儿子说道说道。被刘铃铛直接给拦了:“……您头一回去人家把您当菩萨的供着,第二回 去,好好的娶媳妇就变成了招赘儿子了,第三回去,小叔子撂下话说不回来了。如今第四回去,您想怎么着啊?彻底的断道了,就好了?”
招赘出去的儿子跟嫁出去的闺女是一样的。嫁出去的闺女能跟娘家断道,招赘出去的儿子也一样可以。好些人把儿子招赘的远了,几十年不来往的都是常事。
人家把钱直接寄到自己名下,还不明白啥意思吗?
李月芬到底是聪明人,再不愿意也不得不面对,儿子跟她离心了。
于是,家里轮到刘铃铛当家了。
疙瘩的待遇不变,叫吃的是细粮。把城里寄回去的精粉拿去换成九零粉。
啥是九零粉。
面粉是分等级的,如果一百斤麦子留够九十斤面粉,这就叫九零粉。如果一百斤面粉,磨出七十斤面粉,这叫七零粉。出面越是少,证明收的麦麸越多,面粉就越精细,看起来就越白。反之,就越是粗糙。
但粗糙点就粗糙点,粗糙点能多吃点。又不是需要米糊糊喂着的孩子了,早该这么吃了。
换了之后多出来的那点粮食,跟精细的玉米粉蒸出来二合面的馒头,松松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