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解体的苏联情况从综合水平来看,真的比中国差吗?当然不是,客观来说要强很多。
    可为什么同样存在思想震荡,伟大的苏维埃没有扛住,中国却能坚持下去呢?
    从个人角度来讲,因为两国的元首情况不一样。一个心存幻想,一个始终警惕。
    从国家人民的角度来说,就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中国人,已经看到改革开放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希望。
    普通民众很清楚,再艰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眼下继续走下去,生活只会越来越好的。
    周崇斌轻声叹息,“从很久以前,你们的战争就在别人的国土上发生,除了军人,谁还记得战争的苦难。胡萝卜加大棒,大棒打在自己身上才知道痛。”
    波克罗夫斯基叹气:“是啊,我们只看见了胡萝卜。”
    周崇斌突然间笑了起来:“在我们国家有种说法,胡萝卜是钓在驴鼻子上的,这样毛驴被胡萝卜引诱着,就会不停地往前走。”
    波克罗夫斯基脸上蒙上了一层灰色,喃喃自语道:“我们就是被蒙蔽了双眼的驴子啊。”
    糟糕透了,以为放弃既有的一切,张开双臂拥抱西方,就能够过上美国式的生活,结果情况更加恶化。
    苏联的财富去哪儿了呢?他们不可能凭空蒸发呀。
    周崇斌笑得意味深长,伸手轻轻点了点桌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搞清楚财富的来源以及去向,搞清楚到底是谁在享受财富的红利。”
    他放下了叉子,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巴,“有两句话我想留给你,我亲爱的朋友,第一,空谈误国。第二,枪杆子里出政权。”
    民意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很多人都有选择困难症,其实需要别人替他作出决定。
    两年前,现在的那位总统为什么能赢?其实最关键的因素是他展现出强硬的姿态。
    人类总是慕强的,尤其是在风雨飘荡中的人类。
    一个态度强硬的人,往往在某种程度上给他人心理暗示:相信他,没错。
    这才是领袖必须得具备的品质,天生的号召力。
    周崇斌站起身,冲他的朋友点点头,微笑示意:“我还有点儿事情,得先走了。你随意,账单我支付过了。”
    波克罗夫斯基神色怔愣,只胡乱点了点头,没有跟来自中国的商人客气。
    等到时钟走向下午3:00的时候,他才跟下定决心似的站起身。
    等候已久的服务员立刻上前,笑容满面的递上袋子:“这是您的朋友为您准备的。”
    波克罗夫斯基愣了下,低头看纸袋,里头装着打包好的牛奶布丁,那是他的妻子跟孩子最喜欢的零食。
    呵,这个中国商人。
    周崇斌拖着行李箱慢慢行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
    坦克堂而皇之地开上了大街,见惯了大世面的莫斯科人视而不见,继续忙着排队。
    在这座城市里头,排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流。
    几乎每时每刻,他们都在排队。
    习惯了这种生活的人们,谁也没有抱怨,每个人都神色平静,仿佛用他们挺直的脊梁撑起整个民族的希望。
    周崇斌经过商店门口的时候,刚好轮到了一位俄罗斯老妇人。
    她听了售货员报出来的价格,轻轻叹了口气,只得收回钱包。
    她带出来的卢布甚至不够买一个大列巴。
    “见到您实在太好了。”周崇斌笑容满面,赶紧掏出钱包,“夫人,我一直在找您,想把钱赶快还给您。”
    老妇人愣了一下,记不起来自己面前的究竟是谁。
    周崇斌笑容可掬,已经将钞票递给了售货员,不仅仅是大列巴,还有昂贵的蛋糕跟牛奶。
    他将纸袋子转交给老妇人,还是那副笑容满面的模样:“您忘了,当时我刚到莫斯科,是您招待了我们一顿丰盛的晚餐。我可真忘不了您做的牛肉汤,实在太美味了。”
    他陪伴老妇人往前走,态度殷勤,“教授还好吗?上次我去大学,没有碰到他。”
    “他们不需要退休的人。”老妇人的脸上蒙上了一层阴霾。
    她的丈夫去年退休了,按照惯例,学校一般会返聘。
    这样在退休金的基础上,他还能拿到一笔额外的收入。
    可惜学校说经费不足,没有在理会他们这些退休人员。
    周崇斌听着直叹气,不时发出一声感慨:“真糟糕,教授是我见过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
    他的面上浮出浅浅的微笑,将手提包跟纸袋老妇人手上时,鼓励性的安慰对方,“我相信俄罗斯的困境是暂时的,一切肯定会好起来。”
    这句话给了老妇人莫大的安慰,她连连点头,“没错,只要我们放弃计划经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周崇斌笑了笑,掏出张名片递到老妇人手上,语气含蓄:“我有位朋友在搞点儿自己的小事业,教授应当能够帮上忙。如果教授方便的话,能否联系我,我的朋友对教授仰慕已久。”
    遥远的美好未来显然不能够吃饱肚子的现在更吸引人,老妇人立刻礼貌地应声,表示自己会向丈夫转达。
    周崇斌冲她点点头,礼貌地打完招呼后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