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1/3)
太皇太后忙停了口,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元安十分惊讶地看了太皇太后一眼,太皇太后在她面前一直都是一个气质卓然,疼爱后辈的慈祥老人家,她还是头一次听太皇太后这么言辞辛辣讥讽太后,平日里太皇太后虽然也对太后不冷不热,但至少不会这么下她的面子。
元安不知道,她嫁过来之前,太皇太后最喜欢的就是娘家侄媳妇护国夫人,不为别的,只因护国夫人杀伐决断与太皇太后年轻时极为相似。
太皇太后生有两子,长子为庄煜父亲,次子就是先皇,后来兄弟阋墙,手足相残,次子亲手杀了长子一家,是她强行保下庄煜的,想太皇太后一介女流之辈,能在先皇屠刀下救下庄煜送去异国他乡避难,后来先皇无子,她又能力排众议,不顾先皇和姚家的反对,接回庄煜立为太子,足可见太皇太后手段非同一般,绝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慈眉善目。
姚太后被太皇太后一阵讥讽,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窍,险些就背过气去,也是太皇太后的话戳了姚太后的肺管子,要不是她膝下无子,她怎么会为了巩固后位拼命给先皇纳妃,若不是她膝下无子,怎么会让庄煜这个小畜生登上皇位?
姚太后当即就要太皇太后大吵大闹,却被身边的宫人丹娘死死拦住,丹娘是姚夫人送到太后身边的,她比姚太后要聪明的多,太皇太后刚才的话虽然难听,但是只有高台上的几人听到了,高台下的百官和贵眷只知道太皇太后说话了,却听不见太皇太后说了什么,姚太后若是闹将起来才是丢脸!
元安敬佩不已,十分崇拜地望着太皇太后,祖母一语致胜,兵不血刃啊!
高台下的百官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百官对庄煜所言的反应大抵分为三种,一种便是庄煜口中所说那种人,妻妾成群,僮仆众多,先皇后宫佳丽三千,他们也跟着上行下效,庄煜此举明显是针对他们这些人的。另一种则是以蔡尚书为首的洁身自好官员,他们早就看不惯姚相等人娇妾美婢环绕。第三种则是自己没有纳妾但是也无所谓别人纳多少妾的。
姚相面无表情,庄煜只差指着他的鼻子点出他的名字了,可是姚相却不能反驳,庄煜说得有理有据,他身为皇帝都肯委屈自己,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反驳?难不成他们比皇帝还要金贵?
蔡尚书一脸敬佩,起身走到中央,俯身下拜:“陛下英明!臣等敬佩!臣等一定以陛下马首是瞻,扼制此等奢靡不正之风!”
蔡尚书虽然只是礼部尚书,没有多少实权,但是他历经三朝,在百官中也算德高望重,而且蔡尚书虽然迂腐些,却是闻名朝野的正人君子,蔡尚书率先赞同庄煜,一直跟随他的中立派也纷纷站了出来,以荣国公为首的武将本就是庄煜亲信,庄煜说什么他们肯定都赞同。
剩下姚相一派却迟迟没有表态,庄煜也不急,只笑眯眯地看着姚相,姚相磨了磨后槽牙,缓缓起身,走到百官之首,高声道:“陛下英明决断,是大舜之福!”
这算是表明了立场,姚相表面上高风亮节,好像自己家里那群娇妾美婢都是摆设一样,其实心里却心疼的滴血,他想到房里刚纳的十八岁的美妾,便心疼得直磨后槽牙。
姚相都站出来了,姚家一派的大臣互相看了看,争先恐后站了出来,生怕晚了一步被人看出来他们的不情不愿。
废话,这种事谁敢说自己不愿意?他们自诩君子,在百姓面前都标榜自己是一心为国,两袖清风的好官,自古以来,只有好官劝谏皇上少纳妃子的,若真的因为纳妾一事和当今圣上杠上,只怕他们要被百姓戳着脊梁骨骂伪君子了!
而最开心的莫过于坐在百官对面的贵眷们了,她们身为女子,既要打理家事,又要侍奉公婆,还要善待丈夫的枕边人,就算是最温柔贤惠的女子,心里也难免会膈应,如今可好,陛下金口玉言,说要扼制纳妾之风,等于给了她们一个名正言顺打发那些小贱人的理由!
不管是那一派的贵眷,都是真心实意举双手赞同庄煜。
元安端着得体的微笑站在庄煜身边,其实心里波涛翻涌,她如今与庄煜新婚情热,他们又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元安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庄煜纳妃,但是她却没想到庄煜会自己主动在百官面前说自己此生不纳妾。
元安只觉得心里像是喝了蜜一样甜,她心里清楚庄煜此举大半是为了她,庄煜身为皇帝,纳四五个甚至十数个妃嫔都算少的,他其实不用把话说得这么绝,皇帝的话可是金口玉言,是要记到史书上的,庄煜今日当着百官说出绝不纳妾四个字,来日若是纳了妃妾,必会受后世耻笑。
可他还是这么说了,自此以后,大舜臣民提到庄煜不愿纳妃一事,只会说庄煜体察民隐,是个愿为天下苍生委屈自己的好皇帝。
若非如此,日后太后和姚相提起为庄煜纳妃一事,多半要把苗头指向元安,逼着她替庄煜纳妃,若她不愿,便是善妒不贤,不配为后。
庄煜这是断了他们日后为难元安的路了。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元安悄悄握紧了手,微微侧头看着庄煜,眼中星光点点,庄煜似乎感觉到元安的视线,也侧过头望着元安,眼神温柔
元安十分惊讶地看了太皇太后一眼,太皇太后在她面前一直都是一个气质卓然,疼爱后辈的慈祥老人家,她还是头一次听太皇太后这么言辞辛辣讥讽太后,平日里太皇太后虽然也对太后不冷不热,但至少不会这么下她的面子。
元安不知道,她嫁过来之前,太皇太后最喜欢的就是娘家侄媳妇护国夫人,不为别的,只因护国夫人杀伐决断与太皇太后年轻时极为相似。
太皇太后生有两子,长子为庄煜父亲,次子就是先皇,后来兄弟阋墙,手足相残,次子亲手杀了长子一家,是她强行保下庄煜的,想太皇太后一介女流之辈,能在先皇屠刀下救下庄煜送去异国他乡避难,后来先皇无子,她又能力排众议,不顾先皇和姚家的反对,接回庄煜立为太子,足可见太皇太后手段非同一般,绝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慈眉善目。
姚太后被太皇太后一阵讥讽,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窍,险些就背过气去,也是太皇太后的话戳了姚太后的肺管子,要不是她膝下无子,她怎么会为了巩固后位拼命给先皇纳妃,若不是她膝下无子,怎么会让庄煜这个小畜生登上皇位?
姚太后当即就要太皇太后大吵大闹,却被身边的宫人丹娘死死拦住,丹娘是姚夫人送到太后身边的,她比姚太后要聪明的多,太皇太后刚才的话虽然难听,但是只有高台上的几人听到了,高台下的百官和贵眷只知道太皇太后说话了,却听不见太皇太后说了什么,姚太后若是闹将起来才是丢脸!
元安敬佩不已,十分崇拜地望着太皇太后,祖母一语致胜,兵不血刃啊!
高台下的百官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百官对庄煜所言的反应大抵分为三种,一种便是庄煜口中所说那种人,妻妾成群,僮仆众多,先皇后宫佳丽三千,他们也跟着上行下效,庄煜此举明显是针对他们这些人的。另一种则是以蔡尚书为首的洁身自好官员,他们早就看不惯姚相等人娇妾美婢环绕。第三种则是自己没有纳妾但是也无所谓别人纳多少妾的。
姚相面无表情,庄煜只差指着他的鼻子点出他的名字了,可是姚相却不能反驳,庄煜说得有理有据,他身为皇帝都肯委屈自己,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反驳?难不成他们比皇帝还要金贵?
蔡尚书一脸敬佩,起身走到中央,俯身下拜:“陛下英明!臣等敬佩!臣等一定以陛下马首是瞻,扼制此等奢靡不正之风!”
蔡尚书虽然只是礼部尚书,没有多少实权,但是他历经三朝,在百官中也算德高望重,而且蔡尚书虽然迂腐些,却是闻名朝野的正人君子,蔡尚书率先赞同庄煜,一直跟随他的中立派也纷纷站了出来,以荣国公为首的武将本就是庄煜亲信,庄煜说什么他们肯定都赞同。
剩下姚相一派却迟迟没有表态,庄煜也不急,只笑眯眯地看着姚相,姚相磨了磨后槽牙,缓缓起身,走到百官之首,高声道:“陛下英明决断,是大舜之福!”
这算是表明了立场,姚相表面上高风亮节,好像自己家里那群娇妾美婢都是摆设一样,其实心里却心疼的滴血,他想到房里刚纳的十八岁的美妾,便心疼得直磨后槽牙。
姚相都站出来了,姚家一派的大臣互相看了看,争先恐后站了出来,生怕晚了一步被人看出来他们的不情不愿。
废话,这种事谁敢说自己不愿意?他们自诩君子,在百姓面前都标榜自己是一心为国,两袖清风的好官,自古以来,只有好官劝谏皇上少纳妃子的,若真的因为纳妾一事和当今圣上杠上,只怕他们要被百姓戳着脊梁骨骂伪君子了!
而最开心的莫过于坐在百官对面的贵眷们了,她们身为女子,既要打理家事,又要侍奉公婆,还要善待丈夫的枕边人,就算是最温柔贤惠的女子,心里也难免会膈应,如今可好,陛下金口玉言,说要扼制纳妾之风,等于给了她们一个名正言顺打发那些小贱人的理由!
不管是那一派的贵眷,都是真心实意举双手赞同庄煜。
元安端着得体的微笑站在庄煜身边,其实心里波涛翻涌,她如今与庄煜新婚情热,他们又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元安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庄煜纳妃,但是她却没想到庄煜会自己主动在百官面前说自己此生不纳妾。
元安只觉得心里像是喝了蜜一样甜,她心里清楚庄煜此举大半是为了她,庄煜身为皇帝,纳四五个甚至十数个妃嫔都算少的,他其实不用把话说得这么绝,皇帝的话可是金口玉言,是要记到史书上的,庄煜今日当着百官说出绝不纳妾四个字,来日若是纳了妃妾,必会受后世耻笑。
可他还是这么说了,自此以后,大舜臣民提到庄煜不愿纳妃一事,只会说庄煜体察民隐,是个愿为天下苍生委屈自己的好皇帝。
若非如此,日后太后和姚相提起为庄煜纳妃一事,多半要把苗头指向元安,逼着她替庄煜纳妃,若她不愿,便是善妒不贤,不配为后。
庄煜这是断了他们日后为难元安的路了。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元安悄悄握紧了手,微微侧头看着庄煜,眼中星光点点,庄煜似乎感觉到元安的视线,也侧过头望着元安,眼神温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