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京城里的富户们也有不少将水田空置出来打算下半年种水稻的,毕竟用新式种植方式种出来的水稻亩产量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大米营养价值高,也卖得上价,他们没道理放着高产的水稻不种改种低产的作物吧?
    富户们的水田可不少,可插秧就那么几天,得赶紧将秧苗种地水田里,不能误了农时,否则影响产量就不好了。
    这活得急干快干,不能慢悠悠地。所以富户们光凭自己养的下人长工是不够用的。
    人手不够咋办,请人呗,请短工。以前富户们请短工都是偏爱壮年男性,今年大不一样了。表明了要请农妇,而且给的工钱还不少,比以前农忙时雇男性短工还要高。
    为了能让手脚灵活的年轻媳妇儿去挣这份钱,家里有婆婆的都主动帮忙带孩子什么的。这些媳妇儿呢,到家就有一口热饭吃,家务也不让干,尽量让她们少沾事休息好。
    这是大梁建国以来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地,让女人能凭着自己的双手挣到一份不输给男人的工钱。随之而来的变化,特别是家庭地位的一点点变化,让她们感觉到很满足很开心。
    此时许多人都没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弱小的女性意识在萌芽,原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她们也可以通过双手挣钱,也可以在嫁人后过得很舒心。
    农忙过了之后,不少年轻农妇都挺遗憾这样的日子结束了。
    那几天纵然身体累了点,但能挣到钱,家里家婆也对好,不挑毛病,丈夫也体贴,日子是真的舒心极了。
    所以他们对引发了这一切好现象的虞国公府充满了感激啊。
    特别是当他们得知,这新式水稻的种植方式最初还是宫大少夫人和宫二少夫人领头倡导的,那种感激和自豪的情绪差点就要溢满胸腔了。
    所以当有人小小声地提议宫大少夫人的小公子满月宴快到了,他们要不要尽一份心意的时候,立即就有人附和了,要的,这是必须的。于是她们各自回去说服男人和婆婆,这倒不难,毕竟国公府教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增产的方法,送点心意大家都很舍得。
    于是便有了老百姓们纷纷往虞国公府送鸡鸭鱼蛋这一幕。
    王桂花便是当时的提议人,她是住在百花山下的一户姓卫的农家的新媳妇,说起来她夫家与人称卫神农的卫老爹还能扯上点亲戚关系。
    她娘家恰好是虞国公府百花山下那一片地的佃户,也是主家决定改变耕种方式都不走的那几家佃户之一。
    在最初实施新式种田法之际,宫大少夫人曾狠狠下过卫神农的脸,偏偏她娘家不愿意像别的佃户一样拿了补偿另谋他途,而是还在虞国公府手底下干活。
    那一阵子她日子难啊,婆婆看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现在好了,国公府的那一片水稻丰收,皇上决定先在京中大力推广这新式种田法。
    她娘家父亲和哥哥们是第一批全程参与了水稻新式种植法的人,用宫大少夫人的话说,都是有经验有技术的人。
    多的是富户愿意请他们前去指导,给的工钱还不低,活也不累,全程只需用嘴拿话指导,偶尔动一下手。每日三四两银子,最少得请三天,不然不去。
    这些银子也不是直接给他们,而是由虞国公府这边的人和对方结算,她的父亲哥哥们则是每月一结。
    因为她爹和哥哥们经常和富户打交道,于是便有了一些接活的门路。她娘家大嫂便趁机组了一个农妇插秧队,承接一些对方扔出来的农活。
    她王桂花能得到这份活还是多亏了娘家大嫂拉拔她呢。
    这一日三四两的大价钱其实也不是他们张口要的,是在最初时有富户想雇佣他们,她爹和哥哥们都拿不定主意,于是便去请教三管家冯咏。
    冯管家一时也说不好,于是便往上请示,这一请示就请示到了宫大少夫人跟前。
    主家的回答其实也就是林蔚然的回答,她说,对于这些邀请雇佣,他们可以去,但要价不能太低了,低于三两一天都别想请到人。
    这可将他们吓了一跳,如果主家不说,他们是完全不敢张口要那么多银子的,每天能有个几百钱他们就满足了。
    最后主家那边还给了一个建议,让他们拿出个章程,统一战线,预防富户们嫌给银子多,各个击破。
    主家那么尽心为他们考虑,可将他们感动坏了。当下也不肯自己单干挣钱了,自愿少拿一部分银子,请主家做主这事,拿一份章程,他们就跟着章程来做事就好。
    林蔚然得知后,倒也无所谓,直接将这事扔给冯咏负责。可以抽佣,但钱就留在账上,供这个农事团体日后发展之用。或者将来这个农事团体的成员遇到困难之事,可以合理从这笔他们积攒的佣金中抽出一部分来为他们解决困难。
    林蔚然随手一划拉弄出来这么一个带着章程的农事团体,却没想到后来越发展越大,容纳了这个时代很多农事方面的精英们,并且让他们很有归属感,在往后的农事研究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138章
    这一日, 虞国公府注定是宾客盈门的。
    与虞国公府交好的人家都来了, 还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