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跑一趟。我没有换工作的打算。”
    另一位年轻一点的男人有些着急,“周海笙,我们可以给你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月薪一千,年底还有分红,怎么样?”
    周海笙皱了皱眉头,“抱歉,你们可能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无论你们给出多高的待遇,我也不会跟你们走的。这是我的选择,盛夏服装厂就是我的家。”
    具体来说,江夏在哪里,他就会跟到哪里。
    她是他的老师,也是他设计路上的领路人。
    hd服装公司的人虽然一早做了心理建设,但是听到这么果决的答案,他们还是有些触动。试问,如果给他们的设计师开这么高的薪水,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跳槽。
    “真的很遗憾!”两名西装笔挺的男人再也没有待下去的理由,起身告辞。
    周海笙见杜大哥有话要说,放下背包后,在客厅里坐了下来。
    “你的选择在我意料之中,盛夏服装厂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企业。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一辈子都像这样沉溺在无止境的设计中吗?难道,你不想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不想成为像威廉姆森那样受人追捧的设计大咖?”
    杜文砚并没有鼓励周海笙离开的意思,身为他的大哥,他看得比周海笙更加长远。
    盛夏服装厂的定位一直很清晰,他们的客户是低端市场的消费者。这就意味着,周海笙的设计始终面对的是重复和大量的设计工作。这些衣服不需要太过精细的设计,甚至不需要独一无二。
    杜文砚担心的是,周海笙迟早有一天会被磨掉所有的激情和灵感,成为一个走量而不走心的设计师。
    “杜大哥,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你知道吗?夏老师的作品一旦拿到国际赛事上,那会是让大师都拍案叫绝的设计。可是,她选择去掉有菱角的部分,把设计提供给最普通的百姓。”
    周海笙的眼神十分坚定,关于这个问题,他早在去法国参加比赛之前,就已经想得十分透彻。
    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才能成为让人惊艳的作品。
    他的沉淀还远远不够。
    现在的每一天不是在磨灭他的灵感,而是在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不是所有高雅昂贵的东西才是值得被追求的,就像他参加这次新锐服装设计大赛一般,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而是给江夏设计几套适合她的衣服。
    适合比昂贵更难得。
    这是周海笙从江夏身上学到的东西,受用终身。
    当江夏得知hd服装公司准备把周海笙挖过去,却失败的消息。她找到周海笙:“海笙,我发现我给你的工资好像有点低。这样吧,工资每个月一千块,干股我从我个人部分再划三个点给你。”
    周海笙直接拒绝了。
    理由竟然是:你给我的工资已经很多了,钱太多不知道该怎么花。
    第101章
    普通的盛夏服装厂员工,根据他们生产的娴熟程度,一个月能够拿到六十块至九十块钱不等的工资。
    相对比其他国营单位的工人来说,他们的月薪是别人的两到三倍。
    这还不包括他们从盛夏服装厂获得的各种福利,以及年终奖。
    在这里,工人们找到了归属感,也看到了自己的家庭因为这份工作变得更好。尤其是江夏在开年时候所说的技工培训学校,让大家期待不已。
    他们盼着盛夏服装厂的衣服能够卖得更多,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好。
    对于周海笙来说,他的吃穿住行都由工厂里给他提供。每个月需要花钱的地方几乎没有,而且江夏给他的工资实在不低,和年终分红加在一起,已经是一笔巨款。
    他把赚来的钱都存了起来,等着以后给杜文砚治病用。
    正如他跟杜文砚所说的一样,在盛夏服装厂,他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也找到了设计真正的意义所在。
    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盛夏服装厂就像是他的家,他怎么可能离开自己的家?
    不管周海笙的态度如何,江夏既然说了涨工资、分股权就一定会做到。
    她给周海笙提升待遇,并不是担心他被hd服装公司挖走,而是他应该得到这份肯定。
    大半年以来,周海笙给工厂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承担了大部分设计的工作,参加比赛获奖,给盛夏服饰带来极好的名声,还经办了进口布料设备的采购,为工厂生产节约成本。
    从始至终,他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
    江夏一直坚持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无论是娘家人还是婆家人,无论是周海笙还是黄桂花,又或者是李家姐弟、何海彦。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跟工厂一起进步。
    去年,盛夏服装厂开办的学前班非常成功。它不仅解决了工厂里双职工家庭孩子的托管问题,还在孩子早期教育上做出了很好的引导。
    工人们发现自家孩子在读了学前班之后,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也就能够分出更多的心思用在工作上。
    当盛夏服装厂的技工学校做报名统计的时候,甚至有工人询问: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直系亲属也送到技校来学习?
    对此,江夏的答复当然是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