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3/4)
裴华,“你几日没回来了,小曼姑娘估摸着下午会来,你吃完了就早点回来。”
南子抬起头小心地打量着裴华的反应,果然,裴华皱起了眉,没待裴华说话呢,李菊花又嘟囔着缀上了一句:“娘说得对,别让小曼姑娘等。同那些人能混出个什么好歹来?”
当着南子的面突然加上最后那句话,无缘无故又没个轻重,南子直觉脸上挂不住。
第103章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见裴华忍不住就要呛起来,南子赶紧拉着裴华往外走,自己是来叫人去高高兴兴吃饭的,别来了这儿倒让裴华哥和家里人吵起来。
饶是这么着,裴老娘仍不放人,想了想,不就是不乐意自己婆媳俩去吃么,肉就这么多,别看柱子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可吃起肉来食量可不轻,眼珠子一转,拉了柱子往裴华身前塞:“这可是你正经侄儿,比那些外四路的可要亲,杜家丫头不是手艺好吗?带上柱子,也开开荤。”
南子忙又空出一只手来,牵了柱子,快步往外走,而早在一旁眼巴巴望着的柱子,听说要去隔壁吃饭,哪里还要人牵?早一蹦三跳往外跑了。
裴华对于南子无辜卷进来被自己娘和嫂子贬了一通,很是过意不去,又听说下午李曼要来,心中烦意顿起。进了杜家院门,厨房离院门最近,里面三个姑娘正忙着午饭。不知道方才在说些什么,三个如一把水葱般的姑娘,笑声不断。从裴华站的地方只能看到杜芊芊的侧面,唇边噙着笑,手里却飞快忙着,鬓间的碎发挽在耳边,乌亮的秀发衬得耳垂玉一样的洁白细嫩。
砧板旁大大小小碗里盛放着各种蔬菜、肉类,杜芊芊虽忙却不乱,太阳从外面照进厨房,裴华甚至能够看清阳光下杜芊芊忽闪忽闪的长睫毛,厨房里一通繁忙景象、笑语不断,但杜芊芊微俯的侧身却别有一种安静的美。
如果说之前还只是猜测,那么现在南子心里是百分之百确认了裴华哥对杜芊芊的情意,话可以违心,但是眼神却骗不了人。
见南子含笑促狭地看着自己,裴华忙扭了头,不自然地咳了一声,幸好还是柱子化解了裴华的尴尬。
“姨,我来啦!”柱子亲热地叫杜芊芊,抬脚就要往厨房里跑。
乡下人家的地没有城里的金贵,同南子家比起来,厨房要大上许多,但此时里面已经有三个人了,又在忙着,怕柱子进去添乱,裴华一把抓了柱子的后脖子处的袄子,将小侄子提溜了起来,柱子双脚离地,乱蹬着,非要去厨房。
樱子见柱子被悬空提了起来,腿一直乱踢,就像那过节时看的皮影戏般,当下就笑了出来:“柱子,你咋和皮影戏里的小人似的?”
杜芊芊和阿青听了手里的活儿往外一瞅,这比喻可太形象了,柱子四肢上下划愣着,可不就是那被线牵了动的皮影么,都“咯咯”笑了起来。
这阵笑声将裴华心中的烦闷都消减了好些,提溜着侄子同面前这三个上次让他闹了个大红脸的姑娘打了招呼:“劳你们辛苦,柱子进去只会添乱,我带他进堂屋了。”
虽然手里拎着个三四十来斤的柱子,可裴华脸不红气不喘,脊背笔直如松,长身玉立,又含笑盯着她们三人道谢,而一旁的南子生得虽不如裴华那般好看,但也浓眉大眼,身量颀长,这下子轮到樱子和阿青脸红了。
裴华拎着柱子同南子进了堂屋,身后厨房里又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芊芊,阿青,刚裴华哥还同咱们道谢呢。”樱子手里剥着一头蒜,一边说一边笑着缩头耸了下肩膀。
这次可不比上次,裴华他们就在十几步远的堂屋里坐着,怕樱子又要说出什么不妨头的话来,杜芊芊忙拿话头打岔:“樱子,这葱还得烦你多剥几层皮,生姜也要先把皮给刮干净了再剁成碎碎的姜末儿。”
樱子答应着,心想怪道芊芊做菜这么好吃,光是这些姜啊蒜的配菜都这么讲究。
今儿一早就已经洗净了手将羊肉细细捏过一遍,将杨二叔剔肉时残留在肉上的那些个骨膜、筋膜、脆骨还有碎骨都用一一剔除干净,接着放在厨房窗台上冻着,做菜时候拿来切,正好硬度合适,一刀刀下去,切成薄片儿,切出的薄片儿厚度均匀,把个樱子和阿青都看呆了:“芊芊,你可真厉害,全都一般厚。”
拿出家中许久没用的陶土暖锅,暖锅就是这个时代对火锅的称呼,又因为将食材投入沸汤内时发出的“咕咚”之声,人们又将其称之为“古董羹”。别看后世的涮锅都是铜锅,但其实这时候正宗的民间暖锅都是陶土制的,倒锥形,可以保证受热面积大,吃的时候锅子下面一直燃着火。一个陶土暖锅可以供十来个人吃。
为了制作汤底,杜芊芊从溪水旁网了三四条鱼,网眼儿里还有些蹦跶的小虾米,个头虽都不大,但倒无妨,为的就是那口汤,鱼羊凑在一起不才成了个“鲜”字吗?
暖锅里加了浓白的鱼汤、姜片再扔了仨红枣点缀其上,下面点好火,怕烫着樱子和阿青,杜芊芊自己小心地将暖锅一路端到堂屋。
一屋子人见状都抢着去接过杜芊芊手里的暖锅,柱子也冲着要往前,裴华连忙又一把抓住侄儿后背的厚棉袄,这滚烫的汤不管烫到芊芊还是柱子,可都
南子抬起头小心地打量着裴华的反应,果然,裴华皱起了眉,没待裴华说话呢,李菊花又嘟囔着缀上了一句:“娘说得对,别让小曼姑娘等。同那些人能混出个什么好歹来?”
当着南子的面突然加上最后那句话,无缘无故又没个轻重,南子直觉脸上挂不住。
第103章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见裴华忍不住就要呛起来,南子赶紧拉着裴华往外走,自己是来叫人去高高兴兴吃饭的,别来了这儿倒让裴华哥和家里人吵起来。
饶是这么着,裴老娘仍不放人,想了想,不就是不乐意自己婆媳俩去吃么,肉就这么多,别看柱子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可吃起肉来食量可不轻,眼珠子一转,拉了柱子往裴华身前塞:“这可是你正经侄儿,比那些外四路的可要亲,杜家丫头不是手艺好吗?带上柱子,也开开荤。”
南子忙又空出一只手来,牵了柱子,快步往外走,而早在一旁眼巴巴望着的柱子,听说要去隔壁吃饭,哪里还要人牵?早一蹦三跳往外跑了。
裴华对于南子无辜卷进来被自己娘和嫂子贬了一通,很是过意不去,又听说下午李曼要来,心中烦意顿起。进了杜家院门,厨房离院门最近,里面三个姑娘正忙着午饭。不知道方才在说些什么,三个如一把水葱般的姑娘,笑声不断。从裴华站的地方只能看到杜芊芊的侧面,唇边噙着笑,手里却飞快忙着,鬓间的碎发挽在耳边,乌亮的秀发衬得耳垂玉一样的洁白细嫩。
砧板旁大大小小碗里盛放着各种蔬菜、肉类,杜芊芊虽忙却不乱,太阳从外面照进厨房,裴华甚至能够看清阳光下杜芊芊忽闪忽闪的长睫毛,厨房里一通繁忙景象、笑语不断,但杜芊芊微俯的侧身却别有一种安静的美。
如果说之前还只是猜测,那么现在南子心里是百分之百确认了裴华哥对杜芊芊的情意,话可以违心,但是眼神却骗不了人。
见南子含笑促狭地看着自己,裴华忙扭了头,不自然地咳了一声,幸好还是柱子化解了裴华的尴尬。
“姨,我来啦!”柱子亲热地叫杜芊芊,抬脚就要往厨房里跑。
乡下人家的地没有城里的金贵,同南子家比起来,厨房要大上许多,但此时里面已经有三个人了,又在忙着,怕柱子进去添乱,裴华一把抓了柱子的后脖子处的袄子,将小侄子提溜了起来,柱子双脚离地,乱蹬着,非要去厨房。
樱子见柱子被悬空提了起来,腿一直乱踢,就像那过节时看的皮影戏般,当下就笑了出来:“柱子,你咋和皮影戏里的小人似的?”
杜芊芊和阿青听了手里的活儿往外一瞅,这比喻可太形象了,柱子四肢上下划愣着,可不就是那被线牵了动的皮影么,都“咯咯”笑了起来。
这阵笑声将裴华心中的烦闷都消减了好些,提溜着侄子同面前这三个上次让他闹了个大红脸的姑娘打了招呼:“劳你们辛苦,柱子进去只会添乱,我带他进堂屋了。”
虽然手里拎着个三四十来斤的柱子,可裴华脸不红气不喘,脊背笔直如松,长身玉立,又含笑盯着她们三人道谢,而一旁的南子生得虽不如裴华那般好看,但也浓眉大眼,身量颀长,这下子轮到樱子和阿青脸红了。
裴华拎着柱子同南子进了堂屋,身后厨房里又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芊芊,阿青,刚裴华哥还同咱们道谢呢。”樱子手里剥着一头蒜,一边说一边笑着缩头耸了下肩膀。
这次可不比上次,裴华他们就在十几步远的堂屋里坐着,怕樱子又要说出什么不妨头的话来,杜芊芊忙拿话头打岔:“樱子,这葱还得烦你多剥几层皮,生姜也要先把皮给刮干净了再剁成碎碎的姜末儿。”
樱子答应着,心想怪道芊芊做菜这么好吃,光是这些姜啊蒜的配菜都这么讲究。
今儿一早就已经洗净了手将羊肉细细捏过一遍,将杨二叔剔肉时残留在肉上的那些个骨膜、筋膜、脆骨还有碎骨都用一一剔除干净,接着放在厨房窗台上冻着,做菜时候拿来切,正好硬度合适,一刀刀下去,切成薄片儿,切出的薄片儿厚度均匀,把个樱子和阿青都看呆了:“芊芊,你可真厉害,全都一般厚。”
拿出家中许久没用的陶土暖锅,暖锅就是这个时代对火锅的称呼,又因为将食材投入沸汤内时发出的“咕咚”之声,人们又将其称之为“古董羹”。别看后世的涮锅都是铜锅,但其实这时候正宗的民间暖锅都是陶土制的,倒锥形,可以保证受热面积大,吃的时候锅子下面一直燃着火。一个陶土暖锅可以供十来个人吃。
为了制作汤底,杜芊芊从溪水旁网了三四条鱼,网眼儿里还有些蹦跶的小虾米,个头虽都不大,但倒无妨,为的就是那口汤,鱼羊凑在一起不才成了个“鲜”字吗?
暖锅里加了浓白的鱼汤、姜片再扔了仨红枣点缀其上,下面点好火,怕烫着樱子和阿青,杜芊芊自己小心地将暖锅一路端到堂屋。
一屋子人见状都抢着去接过杜芊芊手里的暖锅,柱子也冲着要往前,裴华连忙又一把抓住侄儿后背的厚棉袄,这滚烫的汤不管烫到芊芊还是柱子,可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