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魂石”等,不管是哪个名儿,都不难看出这种石头被赋予的好兆头:如意吉祥,护佑众生、辟邪消灾。不少文人墨客利用其中空为盂为砚,所盛水墨色味经久不变。
    村长送的这一套里头有木鱼石茶壶、套筒杯与茶叶筒各一,“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伎,洁之方也”,尽管价值远不及玉,但这些判别玉质的标准同样适用于木鱼石。
    显然,眼前这套茶具品相不差。表面光滑,干净,用手触摸感觉流畅自然;且刀工有力,一气呵成,那些个细节和一些不易观察的小地方也都处理得当、细致,杜芊芊拿着茶壶端详,有些迟疑道:“咱们……该收这份厚礼吗?”
    “怎么?还不想收?不收,赶紧放下给我走,莫要再踏进这门半步。”村长对着同样迟疑的裴华如是说。
    最后礼裴华收下带回来了,但村长却到底没来吃那桌酒席。
    村长送出这么份厚礼也不是心血来潮,虽因为自家闺女李曼与裴华闹得十分不愉快,但村长不仅仅是李曼的爹,同样也是吉安村的一村之长,村里好容易祖坟上冒青烟出了裴华这么个副典吏,还是主管赈灾、收粮的户房副典吏,往后总有需要他照拂村里老小的时候,他这个村长岂有拒之门外、与之交恶的道理。
    第545章 豇豆红瓶
    那套木鱼石的茶具下边儿是一个锦盒,打开里面赫然是一对豇豆红瓶。因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撇口、长颈、丰肩,长腹下敛,圈足。器形挺拔而秀美,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以自然釉色取胜,仅于颈部饰两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
    釉色滋润且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绿色苔点,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掺杂在红釉色中相映成趣。
    “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气韵极美。
    瓷器既是容器,也是包装。由于瓷器易碎.其运输包装十分讲究,“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是基本的包装原则。劳动人民的智慧无穷,极巧妙的绿色生物包装方法,用豆类、草种或者麦芽掺上泥土填在瓷器空隙中,不断浇水,让种子发芽生长,越生长就包裹得越结实牢固。正是最适合瓷器运输的最佳包装方式。
    眼前的这对豇豆红瓶里头麦芽已然长出瓶口几寸高,显然是外地跋涉运来的。这份贺礼是谁送的,杜芊芊心里已经猜了个**不离十。
    果然,“这是栾县丞给的。”裴华将豇豆红瓶拿出来递过去,“你喜欢插花,正好用得上。”
    杜芊芊小心地接了过来,娇嗔地睨了他一眼:“拿这么贵重的瓷器来插花?!我可舍不得!”小心翼翼地把玩抚摸着。
    裴华瞧着她爱不释手的样儿就忍不住勾了嘴角发笑,自己这个小媳妇儿真是有趣儿,这会子财迷的劲儿透着股子娇憨市侩的可爱,雪白娇嫩的玉手配上明快鲜艳的釉色养眼极了。
    “笑什么?”杜芊芊轻轻摸了几下,洁净无瑕的釉彩上头留下了几个指头印儿,不舍得继续摸,发现身边人在忍笑。
    “嗯……”裴华想了想,想到之前杜芊芊埋汰过自己的一个词,“剖腹藏珠。”说着捏了一下杜芊芊翘起的嘴,捏成了个小鸭子状,“东西就是拿来用的,你既这般喜欢,拿出来搁在窗台上供了花,每日瞧着心情也好,便是这样东西的好处了。”
    杜芊芊将豇豆红瓶轻手轻脚复又放回锦盒内,想了想,摇了摇头,“还是太贵重了些,先好生收着吧,等……”皱眉想着要多早晚自己才会舍得拿出来用。
    “那……,索性就留着等咱们孩子成亲时再拿出来使。”裴华接口道。嘴角上勾着微微笑,虽是玩笑话但口气却认真,在杜芊芊看来,这种认真比做作的轻佻性感迷人万倍。
    被裴华深邃明亮的眸子盯着,无可避免又想到昨晚的情景,杜芊芊觉着自己两只耳朵“嗡——”地一声犹如火车鸣笛,双颊“腾”一下就红了,为了掩饰窘态,背过身去对着那些贺礼。
    除却夹了名帖、不能收的那些,其余的都已打开,杜芊芊挑了几样,油灯一架,内盛香油和蜜,灯油内以红头绳为芯;两匹茧绸布料;几个荷包……等物。
    裴大娘气呼呼而去,见小儿子两口子送来的东西,立刻阴转多云,有了笑模样。
    旁的罢了,柞蚕丝为原料织造的茧绸却是难得的,野蚕食山中椒、椿、樗、柘、柞、槲等树叶后产柞蚕丝,所成的织物有着“轻薄如纸,柔轻如绵,不褶不皱,活颤拂扬,离皮离汗,坚固耐穿”的优点。
    见婆婆笑得高兴,杜芊芊想着,倒也好哄,不过两匹茧绸就皆大欢喜了,看来婆媳关系也没那么难处理。
    只不过等小两口一走,裴大娘和李菊花就商量开了,既为“计谋”成了而得意,看来服软这招的确管用,自以为拿住了七寸,又讨论着茧绸做夏季衣裳最好,先紧着柱子做身新衣裳赶在小暑之前穿。
    第546章 中秀才
    “连骑匆匆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
    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