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墓之禁地迷城 第212节(1/3)
李东此时凑过来说道:“山上肯定有座阵法,将这里和外界隔绝,所以温度才会保持不变。”
我自动忽略了他的猜测,因为这已经是明摆着的了,这里要是没有阵法,那才叫怪事。只是,那池水为何不结冰?水中的花朵怎么也不怕冷?难道那里另有阵法不成?
只是,这女孩究竟是什么人?她穿着一身单衣,却无惧于此间的寒冷,就连面色都一直没变,还是白里透红的粉嫩颜色。
我刚才试着用真气覆盖在体表,但让我失望的是,本以为会将寒气逼开,却是毫无作用,反而使得毛孔大开,又吸入了不少寒气。
看着女孩惬意的表情,我心中暗自不服气,只觉得应该是我方法没用对,她不可能是天生就不怕冷,肯定是练了特殊的功法,这才能抵御寒冷的低温。
女孩身边的那只小鹿不知哪里去了,可能是怕冷没跟进来,小小则跟在女孩边上,瞪大了双眼不停的左顾右盼。
我们经过了一座宫殿,女孩没有停下来,继续向前走去,这偌大的冰宫显得有些冷清,除了刚才的白猿,我们竟然没看到其他人或动物。
这些冰雕宫殿也有些古怪,明明都是透明的,可是却看不清里面的东西,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神秘莫测。
我们几个走在这空旷的宫殿间,不时传来脚步的回音,若不是能清楚的感受到女孩身上的阳气,我差点以为她是个女鬼。
转过了一座冰宫,前方是一个方形的广场,中间有一座冰雕高台,高台的四面都是上行的阶梯,而中间却是一根独特的圆柱。
这根柱子直径约有三米多,高达五十多米,最上方是一个人物雕像,离得太远看不清是什么形象,但那人用双手举着一个巨大的圆盘,托过头顶。
最为奇特的就是这圆柱的材质,与周围所有建筑都不同,它不是用冰雕成,而是青铜铸造的。
那女孩带着我们从广场边上绕过,我可以看到广场的地面上,横七竖八的刻画着看不懂的图案,仔细看去让人感到头晕目眩。
我不禁暗暗好奇,这广场和铜柱到底是做什么的,只是那女孩无法沟通,许多问题都憋在了心里。
我扭头想与李东探讨一下,却发现,他手中拿着罗盘,正对着那根铜柱发呆。我立刻走过去拍了他一下,问道:“怎么了?有什么发现?”
李东没有看我,嘴里喃喃道:“不可思议,没想到它竟然会在这里……”
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问道:“你说谁在这里?”
李东这才看了我一眼,然后淡淡的说道:“唐代的李贺有一句诗,我想你一定听过:天若有情天亦老……而这首诗,说的就是它。”
我顺着李东手指看去,他口中的它,竟然是那个铜柱顶端的圆盘
第四百零七章 承露盘
这首诗我虽然知道,但却不知道出处,于是问他:“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个我知道,难道不是主席的诗吗”
李东摇头道:“主席只是借用了一下,前半句是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文是: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我听的是一头雾水,问他:“这到底说的是什么又和那个柱子有什么关系”
李东叹了口气说道:“那个东西叫承露盘,全称是金铜仙人承露盘。说起这东西的来历,那可就说来话长了”
接下来,李东将承露盘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而那白衣女孩和小小两人,也停下来默默的静听。
这话要从汉武帝刘彻说起
自秦始皇嬴政起,历代帝王们就开始追求长生不死的成仙之道,其中以汉武帝为最。
他遍寻海外仙洲及甘液玉英,以求“长生不死”,为求得和渺茫的仙界达成一种神秘的“生命信息”上的契合,不惜斥重资去营建一系列接待仙家的建筑,承露盘仙人像为其中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
那么承露盘还有什么作用呢自古以来,“露”被附会为瑞祥之物。
初学记引瑞应图说:“露色浓为甘露,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可见,“甘露降”是帝皇施仁政德泽万民的征兆。
又据汉朝郭宪洞冥记载:“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玄黄青露盛之璃器以授帝指汉武帝。帝遍赐群臣,得露尝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这则传说反映了汉人的普遍心理,即认为服用甘露可以祛病延寿。
基于标榜德政和求长生两种考虑,汉武帝在长安建造了承露盘,用以承接上天赐予的甘露。
太平御览:“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一零九年作甘泉通天台。上有承露盘擎玉杯,承云天之露。元fèng年间前八零年前七五年台自毁,榱桷皆化为龙风,随风雨飞去。”
汉武故事:“筑通天台于甘泉,去地百余丈,望云雨悉在其下,望见长安城。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祭泰乙云。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
这两则关于甘泉
我自动忽略了他的猜测,因为这已经是明摆着的了,这里要是没有阵法,那才叫怪事。只是,那池水为何不结冰?水中的花朵怎么也不怕冷?难道那里另有阵法不成?
只是,这女孩究竟是什么人?她穿着一身单衣,却无惧于此间的寒冷,就连面色都一直没变,还是白里透红的粉嫩颜色。
我刚才试着用真气覆盖在体表,但让我失望的是,本以为会将寒气逼开,却是毫无作用,反而使得毛孔大开,又吸入了不少寒气。
看着女孩惬意的表情,我心中暗自不服气,只觉得应该是我方法没用对,她不可能是天生就不怕冷,肯定是练了特殊的功法,这才能抵御寒冷的低温。
女孩身边的那只小鹿不知哪里去了,可能是怕冷没跟进来,小小则跟在女孩边上,瞪大了双眼不停的左顾右盼。
我们经过了一座宫殿,女孩没有停下来,继续向前走去,这偌大的冰宫显得有些冷清,除了刚才的白猿,我们竟然没看到其他人或动物。
这些冰雕宫殿也有些古怪,明明都是透明的,可是却看不清里面的东西,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神秘莫测。
我们几个走在这空旷的宫殿间,不时传来脚步的回音,若不是能清楚的感受到女孩身上的阳气,我差点以为她是个女鬼。
转过了一座冰宫,前方是一个方形的广场,中间有一座冰雕高台,高台的四面都是上行的阶梯,而中间却是一根独特的圆柱。
这根柱子直径约有三米多,高达五十多米,最上方是一个人物雕像,离得太远看不清是什么形象,但那人用双手举着一个巨大的圆盘,托过头顶。
最为奇特的就是这圆柱的材质,与周围所有建筑都不同,它不是用冰雕成,而是青铜铸造的。
那女孩带着我们从广场边上绕过,我可以看到广场的地面上,横七竖八的刻画着看不懂的图案,仔细看去让人感到头晕目眩。
我不禁暗暗好奇,这广场和铜柱到底是做什么的,只是那女孩无法沟通,许多问题都憋在了心里。
我扭头想与李东探讨一下,却发现,他手中拿着罗盘,正对着那根铜柱发呆。我立刻走过去拍了他一下,问道:“怎么了?有什么发现?”
李东没有看我,嘴里喃喃道:“不可思议,没想到它竟然会在这里……”
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问道:“你说谁在这里?”
李东这才看了我一眼,然后淡淡的说道:“唐代的李贺有一句诗,我想你一定听过:天若有情天亦老……而这首诗,说的就是它。”
我顺着李东手指看去,他口中的它,竟然是那个铜柱顶端的圆盘
第四百零七章 承露盘
这首诗我虽然知道,但却不知道出处,于是问他:“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个我知道,难道不是主席的诗吗”
李东摇头道:“主席只是借用了一下,前半句是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文是: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我听的是一头雾水,问他:“这到底说的是什么又和那个柱子有什么关系”
李东叹了口气说道:“那个东西叫承露盘,全称是金铜仙人承露盘。说起这东西的来历,那可就说来话长了”
接下来,李东将承露盘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而那白衣女孩和小小两人,也停下来默默的静听。
这话要从汉武帝刘彻说起
自秦始皇嬴政起,历代帝王们就开始追求长生不死的成仙之道,其中以汉武帝为最。
他遍寻海外仙洲及甘液玉英,以求“长生不死”,为求得和渺茫的仙界达成一种神秘的“生命信息”上的契合,不惜斥重资去营建一系列接待仙家的建筑,承露盘仙人像为其中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
那么承露盘还有什么作用呢自古以来,“露”被附会为瑞祥之物。
初学记引瑞应图说:“露色浓为甘露,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可见,“甘露降”是帝皇施仁政德泽万民的征兆。
又据汉朝郭宪洞冥记载:“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玄黄青露盛之璃器以授帝指汉武帝。帝遍赐群臣,得露尝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这则传说反映了汉人的普遍心理,即认为服用甘露可以祛病延寿。
基于标榜德政和求长生两种考虑,汉武帝在长安建造了承露盘,用以承接上天赐予的甘露。
太平御览:“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一零九年作甘泉通天台。上有承露盘擎玉杯,承云天之露。元fèng年间前八零年前七五年台自毁,榱桷皆化为龙风,随风雨飞去。”
汉武故事:“筑通天台于甘泉,去地百余丈,望云雨悉在其下,望见长安城。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祭泰乙云。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
这两则关于甘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