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5)(2/3)
使查出来的,他办事赵璋从不会怀疑。
朕确实愤怒,但更多的是心痛,于通三朝元老,当过帝师,有过丰功伟绩,这样的人居然也是朝廷的大蛀虫,朕怎么不心痛?
杜总管安慰道:皇上息怒,也是于御史太擅长伪装了,谁能相信他居然说个大贪呢?他住的是城西小巷子的二进小宅子,穿的是旧衣裳,平时两袖清风的,哪里能想到他居然常年贪墨皇粮。此事一出,朝野上下又该震动了。
命锦衣卫将此案涉事官员全部清查一遍,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至于于家,抄没财产,于家男丁判充军,女眷流放岭南!
于通在官场名声太好,在百姓中也是多有赞誉,突然被剥了官服游街,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等听了他犯的事,不少人都表示不信。
沈大人,你事先可听说过这事?户部不少官员都找沈嘉打听情况。
沈嘉摇头说:我也不知,太突然了,听说是陆指挥使亲自查证的,人证物证俱在,还有不少帮凶同伙。
但这么大的案子怎么也没三司会审?只听锦衣卫的会不会过于草率?锦衣卫在大家眼中实在不是个好人,相比之下于御史的名声好太多了,大家都怀疑他是被锦衣卫陷害了。
皇上必然是再三查证过的,此案牵连甚大,如果按流程慢慢查,也许会多出许多麻烦来,皇上应该是想速战速决。
可万一服不了众
也有人说:其实,只要在于家抄出相应的金银,这案子也就没什么疑问了。
不知此次是谁负责抄家?
这个沈嘉知道,是顺天府尹曹大人与刑部侍郎应大人。
真想去看看,于家不少人都去过,就是一座旧宅,无法相信里头藏了巨额财富。
沈嘉对这也很好奇,于御史这个人他没打过交道,因为年纪大了,他很少上朝,但听说过不少他的事迹,早在先帝在时,他就敢弹劾蒲国公仗势欺人等等罪名,被大家视为铁胆御史。
夜里,沈嘉将大家的怀疑告诉赵璋,赵璋于是说:那你明日也一起去于家帮忙吧。
我去?合适吗?
户部原本就该有人去记账,抄没的资产也要移交国库,你去有什么不合适的?
那原先定了谁?
不知,周尚书自有安排。赵璋没过问这种小事,抄家的主官他定,其他相关人员自然是各衙门自己安排。
但为了沈嘉破个例也没什么,何况也不是什么大事。
沈嘉一开始只是好奇,并没有一定要去看的意思,但既然赵璋同意了也没什么好拒绝的,这种走后门得来的机会他向来用的心安理得。
我听说抄家也是有官场默契的,真金白银的不能动,但奇珍异宝只要没过明路的都可以挑,跟着去的衙役们也能拿点辛苦费,那明日我是该随大流呢还是该铁面无私呢?
赵璋笑骂道:你可是朕的亲信,那点小恩小惠有什么好拿的?告诉他们收敛一些,若是不怕锦衣卫半夜上门就尽管拿!
沈嘉翻个了身,打个哈欠说:那就公事公办,不要太过分就行,睡觉!
第八十四章 成亲
沈嘉身着官服站在这扇老旧的木门前,怀疑地问一旁的曹大人:这里当真是于大人的家宅?
曹瑞文点点头:不会错的,他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哪怕官职一路升迁也没挪地方。
那于大人家里几口人?他年纪这么大了,子孙成群了吧?
曹瑞文今天才知道户部来协同抄家的人是沈嘉,他记得昨天拿到的名单并不是他,而是户部王郎中,一夜之间换人,要么是周尚书的主意,要么就是皇上主动要求的,而周尚书显然是更亲近王郎中的。
曹瑞文做过几年皇帝伴读,但沈嘉却和皇帝同窗几年,感情深厚应该是差不多的,两人在朝堂上都很受重用,又都年轻,也时常被人拿出来比较。
他在长安长大,对官场上的人和事比沈嘉知道的多得多,也不瞒着他,于大人如今四世同堂,但他夫人当年只给他生了一子一女,女儿嫁到外地,儿子如今任常州知府,有孙儿三人,曾孙就多了,但这宅子除了于御史,只有长孙与他同住,其他子孙要么在外地要么住在别处。
沈嘉眼睛一亮,问:那假如在于家找不到赃款,是否可以去他子孙家查看?
这得皇上批准,还是先看了再说吧。曹瑞文还没进门就开始四处看,门缝里的灰尘,墙壁上的苔藓都看了一遍,心细如发,不愧是断案出身的。
于家昨天就贴上了封条,里头的人全部下了牢狱,门推开,入眼的是一座别有韵味的江南园林,房子虽小但五脏俱全,看得出来是精心设计过的。
今日来抄家的不是衙门的衙役而是锦衣卫,领头的是一名百户,沈嘉听别人喊他陆百户,也不知他和陆翦有没有亲戚关系。
锦衣卫查抄很有经验,地板一片一片地翻过去,每面墙都敲过去,如果有空的地方,声音是不一样的。
沈嘉先登记了明面上的家产,桌椅摆件什么的,但看着都不是名贵的样式,如果一个人真的贪了那么多银子,会连家里的摆设都不换好一点的吗?
如果不是这案子已经定了,沈嘉也要怀疑这件案子的真实
朕确实愤怒,但更多的是心痛,于通三朝元老,当过帝师,有过丰功伟绩,这样的人居然也是朝廷的大蛀虫,朕怎么不心痛?
杜总管安慰道:皇上息怒,也是于御史太擅长伪装了,谁能相信他居然说个大贪呢?他住的是城西小巷子的二进小宅子,穿的是旧衣裳,平时两袖清风的,哪里能想到他居然常年贪墨皇粮。此事一出,朝野上下又该震动了。
命锦衣卫将此案涉事官员全部清查一遍,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至于于家,抄没财产,于家男丁判充军,女眷流放岭南!
于通在官场名声太好,在百姓中也是多有赞誉,突然被剥了官服游街,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等听了他犯的事,不少人都表示不信。
沈大人,你事先可听说过这事?户部不少官员都找沈嘉打听情况。
沈嘉摇头说:我也不知,太突然了,听说是陆指挥使亲自查证的,人证物证俱在,还有不少帮凶同伙。
但这么大的案子怎么也没三司会审?只听锦衣卫的会不会过于草率?锦衣卫在大家眼中实在不是个好人,相比之下于御史的名声好太多了,大家都怀疑他是被锦衣卫陷害了。
皇上必然是再三查证过的,此案牵连甚大,如果按流程慢慢查,也许会多出许多麻烦来,皇上应该是想速战速决。
可万一服不了众
也有人说:其实,只要在于家抄出相应的金银,这案子也就没什么疑问了。
不知此次是谁负责抄家?
这个沈嘉知道,是顺天府尹曹大人与刑部侍郎应大人。
真想去看看,于家不少人都去过,就是一座旧宅,无法相信里头藏了巨额财富。
沈嘉对这也很好奇,于御史这个人他没打过交道,因为年纪大了,他很少上朝,但听说过不少他的事迹,早在先帝在时,他就敢弹劾蒲国公仗势欺人等等罪名,被大家视为铁胆御史。
夜里,沈嘉将大家的怀疑告诉赵璋,赵璋于是说:那你明日也一起去于家帮忙吧。
我去?合适吗?
户部原本就该有人去记账,抄没的资产也要移交国库,你去有什么不合适的?
那原先定了谁?
不知,周尚书自有安排。赵璋没过问这种小事,抄家的主官他定,其他相关人员自然是各衙门自己安排。
但为了沈嘉破个例也没什么,何况也不是什么大事。
沈嘉一开始只是好奇,并没有一定要去看的意思,但既然赵璋同意了也没什么好拒绝的,这种走后门得来的机会他向来用的心安理得。
我听说抄家也是有官场默契的,真金白银的不能动,但奇珍异宝只要没过明路的都可以挑,跟着去的衙役们也能拿点辛苦费,那明日我是该随大流呢还是该铁面无私呢?
赵璋笑骂道:你可是朕的亲信,那点小恩小惠有什么好拿的?告诉他们收敛一些,若是不怕锦衣卫半夜上门就尽管拿!
沈嘉翻个了身,打个哈欠说:那就公事公办,不要太过分就行,睡觉!
第八十四章 成亲
沈嘉身着官服站在这扇老旧的木门前,怀疑地问一旁的曹大人:这里当真是于大人的家宅?
曹瑞文点点头:不会错的,他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哪怕官职一路升迁也没挪地方。
那于大人家里几口人?他年纪这么大了,子孙成群了吧?
曹瑞文今天才知道户部来协同抄家的人是沈嘉,他记得昨天拿到的名单并不是他,而是户部王郎中,一夜之间换人,要么是周尚书的主意,要么就是皇上主动要求的,而周尚书显然是更亲近王郎中的。
曹瑞文做过几年皇帝伴读,但沈嘉却和皇帝同窗几年,感情深厚应该是差不多的,两人在朝堂上都很受重用,又都年轻,也时常被人拿出来比较。
他在长安长大,对官场上的人和事比沈嘉知道的多得多,也不瞒着他,于大人如今四世同堂,但他夫人当年只给他生了一子一女,女儿嫁到外地,儿子如今任常州知府,有孙儿三人,曾孙就多了,但这宅子除了于御史,只有长孙与他同住,其他子孙要么在外地要么住在别处。
沈嘉眼睛一亮,问:那假如在于家找不到赃款,是否可以去他子孙家查看?
这得皇上批准,还是先看了再说吧。曹瑞文还没进门就开始四处看,门缝里的灰尘,墙壁上的苔藓都看了一遍,心细如发,不愧是断案出身的。
于家昨天就贴上了封条,里头的人全部下了牢狱,门推开,入眼的是一座别有韵味的江南园林,房子虽小但五脏俱全,看得出来是精心设计过的。
今日来抄家的不是衙门的衙役而是锦衣卫,领头的是一名百户,沈嘉听别人喊他陆百户,也不知他和陆翦有没有亲戚关系。
锦衣卫查抄很有经验,地板一片一片地翻过去,每面墙都敲过去,如果有空的地方,声音是不一样的。
沈嘉先登记了明面上的家产,桌椅摆件什么的,但看着都不是名贵的样式,如果一个人真的贪了那么多银子,会连家里的摆设都不换好一点的吗?
如果不是这案子已经定了,沈嘉也要怀疑这件案子的真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