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1/4)
这样的兵乱并不少见,赵九福一直生活在较为安稳的戴河镇,以至于他几乎都忘记了这个时代的国家都不太安定。
不过从头至尾翻下来,他倒是微微松了口气,至少现在大周朝看起来还是较为强盛的,虽然边关常有动乱,但都是非常小型的那种,无一不是被边关将士狠狠反击。
而大周朝之内更是安稳,小偷小摸的不少见,但能上邸报的那种大乱子却没有,这样的情况足以证明中央朝廷的控制力还十分强大,并且国内阶级矛盾并不激烈,所以百姓安安稳稳,没有出现军士作乱,或者农民揭竿而起的情况。
再往下看,果然如他猜想的一般,大周朝也有受灾的区域,比如去年八月份辽东三万洪山堡猛风猛火齐起,烧毁官民房屋共计三百四十二家。
再比如今年正月的时候,云南地震,有裂开处十余,开裂达二十余丈……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灾害,最后都会归类一句圣上体恤,拨款赈灾。
赵九福不知道这些款项是不是落到了实地,但从戴河镇这些年也没听闻哪里有百姓流离失所,当官的就算有小贪也不敢肆无忌惮,可以窥见当今必定还算圣明。
这么想着,看完了邸报的赵九福倒是心情不错,虽说乱世容易出英雄,但他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能让家里人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心满意足了。
有一个好皇帝,百姓们的日子总是会轻松许多,这么琢磨着,赵九福也就把大槐村一对不孝顺夫妻引发的惨案抛到了脑后。
苦读的日子过得飞快,大约是被大槐村的事情吓到了,以至于陈家村这些天安稳的很,不说关起门来如何,至少大家出门都不敢大小声了。
就在这样诡异的气氛中,赵九福家来了个衙役,通知他第二天去衙门一趟,县太爷要见一见他们这一批的县试考生,当然,只有最后成功上榜的那五十人。
对此老赵头兴奋异常,要知道他从小到大见过最大的官就是里长,还是隔着好多人的时候见过一面,谁知道现在他儿子要去见县太爷了。
赵九福倒是不意外,毕竟按照习俗县太爷也会见一见县试的考生的,这一次若不是大槐村的事情来得突然,也不会一直拖到了这个时候。要知道再过几日的话,他们这群考生怕就要出门却参加府试了,县太爷总不能拖到明年。
第二天,老赵头又连着赵老四一起赶着牛车,一路把赵九福送到了衙门里头。
赵九福到的时间不算早,他一眼就看到自家熟悉的那位师兄,谁知道没等他走过去,那师兄去转过身去不再看他,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赵九福微微挑眉,心中想着大约是两人的名次相差甚大,他年纪小却是第一名,这位师兄年纪小却吊车尾,以至于心里头不平衡了。
于是他也就懒得用自己的热脸去贴冷屁股,索性自顾自站在那边,没有人搭理他就自己默默背书,将周围的人都当做了背景墙。
县太爷进来的时候就瞧见这样的场景,只见赵九福的个子是这一批考生之中最矮小的,脸色却最为镇定,微微垂着眼皮子一脸淡然,就是他最喜欢的那种处事不惊的模样。
县太爷心中微微一笑,对他的印象更好了一些,等众位考生行了礼才施施然叫起,还笑着说了一句:“不错不错,都是我戴河镇出色的儿郎,本官预祝诸位学子前程似锦,有朝一日你们得了秀才功名,也就不用再向本官行礼啦。”
众人都谦虚称不敢,县太爷微微一笑看向了赵九福:“这就是这一届的县案首,果然是年轻才俊,一表人才。”
“大人谬赞了,学生比起诸位同窗还远远不如。”赵九福也随大流谦虚了一句。
“难得你少年成才,还能沉得住气。”县太爷又说了一句,顺着这话茬又点了几个人的名字,无一例外都是前十名之内 ,可见这位县太爷看重的人也不多。
问完之后,县太爷才开口说道:“四月府试,诸位还得继续努力才是,本官特意准备了程仪,盼着诸位能为我戴河镇争光。”
每一年的府试,院试,都是各个府市县镇的较劲时刻,若是能出几个出色的学子,不只是名头上好听,当地的县太爷考评也会更好一些。
正因为如此,这位县太爷才会抽出时间来见这些连秀才都不是的学生,不然的话以他现在的地位,哪里需要对他们客客气气的。
送完了程仪,县太爷也没有久留他们,很快有人送了他们出去。
赵九福拿着自己的那一份走出衙门,那是一个绣工精致的荷包,拎着却沉甸甸的,他心中有些猜测,却见有人居然出了衙门就打开了荷包来看。
赵九福有些无语的看向那个人,这还在衙门门口,衙役都还在看着呢,那人直接看了不说,还对旁边的人问:“我是一两,你那个里头有多少银子?”
幸亏他那同伴不是没脑子的人,脸色不大好的回了一句:“无论多少,都是大人体恤我等的心意,吴兄,我家中有事就先走了。”
赵九福也赶紧走到老赵头他们的牛车旁边,生怕被那人抓着问有多少钱。
老赵头这会儿倒是兴奋的很,见他出来就笑着问道:“阿福,你见着县太爷老人家了吗?”
不过从头至尾翻下来,他倒是微微松了口气,至少现在大周朝看起来还是较为强盛的,虽然边关常有动乱,但都是非常小型的那种,无一不是被边关将士狠狠反击。
而大周朝之内更是安稳,小偷小摸的不少见,但能上邸报的那种大乱子却没有,这样的情况足以证明中央朝廷的控制力还十分强大,并且国内阶级矛盾并不激烈,所以百姓安安稳稳,没有出现军士作乱,或者农民揭竿而起的情况。
再往下看,果然如他猜想的一般,大周朝也有受灾的区域,比如去年八月份辽东三万洪山堡猛风猛火齐起,烧毁官民房屋共计三百四十二家。
再比如今年正月的时候,云南地震,有裂开处十余,开裂达二十余丈……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灾害,最后都会归类一句圣上体恤,拨款赈灾。
赵九福不知道这些款项是不是落到了实地,但从戴河镇这些年也没听闻哪里有百姓流离失所,当官的就算有小贪也不敢肆无忌惮,可以窥见当今必定还算圣明。
这么想着,看完了邸报的赵九福倒是心情不错,虽说乱世容易出英雄,但他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能让家里人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心满意足了。
有一个好皇帝,百姓们的日子总是会轻松许多,这么琢磨着,赵九福也就把大槐村一对不孝顺夫妻引发的惨案抛到了脑后。
苦读的日子过得飞快,大约是被大槐村的事情吓到了,以至于陈家村这些天安稳的很,不说关起门来如何,至少大家出门都不敢大小声了。
就在这样诡异的气氛中,赵九福家来了个衙役,通知他第二天去衙门一趟,县太爷要见一见他们这一批的县试考生,当然,只有最后成功上榜的那五十人。
对此老赵头兴奋异常,要知道他从小到大见过最大的官就是里长,还是隔着好多人的时候见过一面,谁知道现在他儿子要去见县太爷了。
赵九福倒是不意外,毕竟按照习俗县太爷也会见一见县试的考生的,这一次若不是大槐村的事情来得突然,也不会一直拖到了这个时候。要知道再过几日的话,他们这群考生怕就要出门却参加府试了,县太爷总不能拖到明年。
第二天,老赵头又连着赵老四一起赶着牛车,一路把赵九福送到了衙门里头。
赵九福到的时间不算早,他一眼就看到自家熟悉的那位师兄,谁知道没等他走过去,那师兄去转过身去不再看他,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赵九福微微挑眉,心中想着大约是两人的名次相差甚大,他年纪小却是第一名,这位师兄年纪小却吊车尾,以至于心里头不平衡了。
于是他也就懒得用自己的热脸去贴冷屁股,索性自顾自站在那边,没有人搭理他就自己默默背书,将周围的人都当做了背景墙。
县太爷进来的时候就瞧见这样的场景,只见赵九福的个子是这一批考生之中最矮小的,脸色却最为镇定,微微垂着眼皮子一脸淡然,就是他最喜欢的那种处事不惊的模样。
县太爷心中微微一笑,对他的印象更好了一些,等众位考生行了礼才施施然叫起,还笑着说了一句:“不错不错,都是我戴河镇出色的儿郎,本官预祝诸位学子前程似锦,有朝一日你们得了秀才功名,也就不用再向本官行礼啦。”
众人都谦虚称不敢,县太爷微微一笑看向了赵九福:“这就是这一届的县案首,果然是年轻才俊,一表人才。”
“大人谬赞了,学生比起诸位同窗还远远不如。”赵九福也随大流谦虚了一句。
“难得你少年成才,还能沉得住气。”县太爷又说了一句,顺着这话茬又点了几个人的名字,无一例外都是前十名之内 ,可见这位县太爷看重的人也不多。
问完之后,县太爷才开口说道:“四月府试,诸位还得继续努力才是,本官特意准备了程仪,盼着诸位能为我戴河镇争光。”
每一年的府试,院试,都是各个府市县镇的较劲时刻,若是能出几个出色的学子,不只是名头上好听,当地的县太爷考评也会更好一些。
正因为如此,这位县太爷才会抽出时间来见这些连秀才都不是的学生,不然的话以他现在的地位,哪里需要对他们客客气气的。
送完了程仪,县太爷也没有久留他们,很快有人送了他们出去。
赵九福拿着自己的那一份走出衙门,那是一个绣工精致的荷包,拎着却沉甸甸的,他心中有些猜测,却见有人居然出了衙门就打开了荷包来看。
赵九福有些无语的看向那个人,这还在衙门门口,衙役都还在看着呢,那人直接看了不说,还对旁边的人问:“我是一两,你那个里头有多少银子?”
幸亏他那同伴不是没脑子的人,脸色不大好的回了一句:“无论多少,都是大人体恤我等的心意,吴兄,我家中有事就先走了。”
赵九福也赶紧走到老赵头他们的牛车旁边,生怕被那人抓着问有多少钱。
老赵头这会儿倒是兴奋的很,见他出来就笑着问道:“阿福,你见着县太爷老人家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