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2/4)
皇帝说话打发时间,而是正经的论事,翰林院的人负责随时记录。
别以为这种会议记录之类的事情是美差,一般来说不是重大的事情,皇帝是不会让人专程来记录的,毕竟他身边还有常备的起居舍人在。
一旦需要记录,翰林院的人不得不从头听到尾,还得时时刻刻的记录下来,这倒是也罢了,偶尔朝臣们吵起来了,他们还有可能被牵连。
赵九福自问年轻力壮,有时候从早站到晚也有几分吃不消,这还是他被灵泉优化过的身体,可想而知萧甯又是如何的撑下来的。
每次朝会结束之后,赵九福都会十分贴心的伸手搀扶自家长官一把,萧甯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后面倒是习惯了,反倒是有几分喜欢。
赵九福的动作做得太理所当然,以至于有心人觉得他喜欢拍马屁,但面子上总不能说他做的不对,也不过是心里头嫉妒几分罢了。
萧甯靠着赵九福的力道走出了一段路,觉得自己的腰板子酸痛感消失了,这才放开了赵九福的手,叹了口气说道:“年纪大喽,以前年轻的时候巴不得有会,现在却……”
赵九福笑了一下,说道:“箫大人您如今可不是年轻力壮,离老字可太远了。”
萧甯一贯是严肃的人,事实上他最讨厌的就是下属跟自己套近乎,但偏偏在赵九福这边失灵了,也许是这个孩子做事情太有分寸,给他一种这并不是讨好而是自然的感觉。
日积月累下来,萧甯对赵九福的好感更甚,尤其是赵九福可不光是会做人,个人能力也十分出色,就说记录朝会这事儿吧,翰林院的人都做过,但没有一个人能够像赵九福这般既能原原本本的记录,又条理清楚,让人一眼扫过去就能看明白。
皇帝的偏爱不是没有理由的,只可惜有些人只以为赵九福会角力,这才讨了皇帝的喜欢。
萧甯正想着呢,忽然有一人走到他们面前,拦住两人说道:“箫大人,赵大人,可是要回翰林院,咱们正好顺路,不如一道儿走?”
“下官见过李尚书。”萧甯和赵九福连忙行礼,来人却是户部尚书李松仁,相比起被皇帝厌恶的吏部尚书,基本被皇帝完全掌握的礼部和刑部工部,以及独有几分地位的兵部,这位户部尚书也是朝中的一个传奇。
这位李大人出生不好,这个不好不是说他家中穷苦,与之相反,李大人出身的李家其实是前朝鼎鼎有名的世家,能够在新旧变更之中保存下来,正是因为李家识相。
只是这样的出生,注定了李家人不可能站的太高,毕竟哪个皇帝不忌惮前朝世家,可李大人偏偏靠着一己之力,一步步坐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要知道户部可是皇帝的钱袋子,皇帝能把这位李松仁放到这个位置,可想而知这其中的信任,甚至一度有所传言,这位李松仁李尚书与皇帝有不可言说的关系。
当然,赵九福看着眼前白胡子的老尚书,对这个猜测觉得十分不靠谱,李松仁的年纪比皇帝还要大快十岁,要说他们俩有暧昧的话实在是牵强。
但是从民间不靠谱的流言之中不难窥见,李松仁是实打实的皇帝亲信,宠臣,可以说是六部之中最受信任和宠爱的大臣。
而这位李松仁李大人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对于皇帝的占有欲十分强烈,也就是说一旦发现皇帝有其他的宠爱之人,便会想法设防的把人打压下去。
这其实是一种政治手段,确保皇帝最宠信的人还是自己,但也很可能就是那些不靠谱流言的发源点,毕竟被打压下去的人可不会高兴。
李尚书年轻的时候行事作风还要强势一些,这些年却已经慢慢收敛,大约是察觉到皇帝的不满,也意识到自己开始慢慢失去皇帝的信任,所以才慢慢的有了变化。
但这么一个人忽然找上门来,在他的对面两人之中,萧甯也是皇帝的宠臣,不然皇帝也不会越过冷淮川把翰林院学士的位置给他,赵九福就更别提了,只要是京城这边,对政治略微上心一些的人都知道,自从中了状元之后,他就是皇帝看好的人。
于是这位李松仁大人一过来,萧甯和赵九福就不约而同的提高了警惕,在官场若是因为“争风吃醋”而被牵连的话,那实在是太冤枉了。
但在他们面前,这位李尚书看起来风度翩翩和风细雨,甚至有一些长辈的慈爱,笑着说道:“都是同朝为官的,不必这般客气,我们一道儿走走吧。”
萧甯和赵九福自然不能拒绝,只得小心翼翼的跟着一道儿往外走,这李尚书倒像是真的专程找他们聊家常是的,一边走一边问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他表现的再随意,赵九福也不敢真的把他当做长辈来看待,当年入朝为官之前,顾行之曾经提醒过他注意朝中的几位官员,其中最喜欢警惕的名单,这位李大人可是榜上有名。
一直到了翰林院附近,这位李尚书似乎也没有为难的意思,赵九福忍不住有些疑虑,莫非是他们把这位李尚书妖魔化了,经过几次皇帝的训诫之后,李尚书已经彻底放弃打压贤能的小动作了?
谁知道赵九福刚下车打算告辞,李尚书忽然笑着说道:“听闻赵大人大登科在即,新娘子还是严家的姑娘,这可真是大喜事儿啊。”
别以为这种会议记录之类的事情是美差,一般来说不是重大的事情,皇帝是不会让人专程来记录的,毕竟他身边还有常备的起居舍人在。
一旦需要记录,翰林院的人不得不从头听到尾,还得时时刻刻的记录下来,这倒是也罢了,偶尔朝臣们吵起来了,他们还有可能被牵连。
赵九福自问年轻力壮,有时候从早站到晚也有几分吃不消,这还是他被灵泉优化过的身体,可想而知萧甯又是如何的撑下来的。
每次朝会结束之后,赵九福都会十分贴心的伸手搀扶自家长官一把,萧甯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后面倒是习惯了,反倒是有几分喜欢。
赵九福的动作做得太理所当然,以至于有心人觉得他喜欢拍马屁,但面子上总不能说他做的不对,也不过是心里头嫉妒几分罢了。
萧甯靠着赵九福的力道走出了一段路,觉得自己的腰板子酸痛感消失了,这才放开了赵九福的手,叹了口气说道:“年纪大喽,以前年轻的时候巴不得有会,现在却……”
赵九福笑了一下,说道:“箫大人您如今可不是年轻力壮,离老字可太远了。”
萧甯一贯是严肃的人,事实上他最讨厌的就是下属跟自己套近乎,但偏偏在赵九福这边失灵了,也许是这个孩子做事情太有分寸,给他一种这并不是讨好而是自然的感觉。
日积月累下来,萧甯对赵九福的好感更甚,尤其是赵九福可不光是会做人,个人能力也十分出色,就说记录朝会这事儿吧,翰林院的人都做过,但没有一个人能够像赵九福这般既能原原本本的记录,又条理清楚,让人一眼扫过去就能看明白。
皇帝的偏爱不是没有理由的,只可惜有些人只以为赵九福会角力,这才讨了皇帝的喜欢。
萧甯正想着呢,忽然有一人走到他们面前,拦住两人说道:“箫大人,赵大人,可是要回翰林院,咱们正好顺路,不如一道儿走?”
“下官见过李尚书。”萧甯和赵九福连忙行礼,来人却是户部尚书李松仁,相比起被皇帝厌恶的吏部尚书,基本被皇帝完全掌握的礼部和刑部工部,以及独有几分地位的兵部,这位户部尚书也是朝中的一个传奇。
这位李大人出生不好,这个不好不是说他家中穷苦,与之相反,李大人出身的李家其实是前朝鼎鼎有名的世家,能够在新旧变更之中保存下来,正是因为李家识相。
只是这样的出生,注定了李家人不可能站的太高,毕竟哪个皇帝不忌惮前朝世家,可李大人偏偏靠着一己之力,一步步坐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要知道户部可是皇帝的钱袋子,皇帝能把这位李松仁放到这个位置,可想而知这其中的信任,甚至一度有所传言,这位李松仁李尚书与皇帝有不可言说的关系。
当然,赵九福看着眼前白胡子的老尚书,对这个猜测觉得十分不靠谱,李松仁的年纪比皇帝还要大快十岁,要说他们俩有暧昧的话实在是牵强。
但是从民间不靠谱的流言之中不难窥见,李松仁是实打实的皇帝亲信,宠臣,可以说是六部之中最受信任和宠爱的大臣。
而这位李松仁李大人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对于皇帝的占有欲十分强烈,也就是说一旦发现皇帝有其他的宠爱之人,便会想法设防的把人打压下去。
这其实是一种政治手段,确保皇帝最宠信的人还是自己,但也很可能就是那些不靠谱流言的发源点,毕竟被打压下去的人可不会高兴。
李尚书年轻的时候行事作风还要强势一些,这些年却已经慢慢收敛,大约是察觉到皇帝的不满,也意识到自己开始慢慢失去皇帝的信任,所以才慢慢的有了变化。
但这么一个人忽然找上门来,在他的对面两人之中,萧甯也是皇帝的宠臣,不然皇帝也不会越过冷淮川把翰林院学士的位置给他,赵九福就更别提了,只要是京城这边,对政治略微上心一些的人都知道,自从中了状元之后,他就是皇帝看好的人。
于是这位李松仁大人一过来,萧甯和赵九福就不约而同的提高了警惕,在官场若是因为“争风吃醋”而被牵连的话,那实在是太冤枉了。
但在他们面前,这位李尚书看起来风度翩翩和风细雨,甚至有一些长辈的慈爱,笑着说道:“都是同朝为官的,不必这般客气,我们一道儿走走吧。”
萧甯和赵九福自然不能拒绝,只得小心翼翼的跟着一道儿往外走,这李尚书倒像是真的专程找他们聊家常是的,一边走一边问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他表现的再随意,赵九福也不敢真的把他当做长辈来看待,当年入朝为官之前,顾行之曾经提醒过他注意朝中的几位官员,其中最喜欢警惕的名单,这位李大人可是榜上有名。
一直到了翰林院附近,这位李尚书似乎也没有为难的意思,赵九福忍不住有些疑虑,莫非是他们把这位李尚书妖魔化了,经过几次皇帝的训诫之后,李尚书已经彻底放弃打压贤能的小动作了?
谁知道赵九福刚下车打算告辞,李尚书忽然笑着说道:“听闻赵大人大登科在即,新娘子还是严家的姑娘,这可真是大喜事儿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