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2/4)
势利眼的话肯定是有的,要说多坏倒是没有,所以看在严玉华的面子上,他也愿意与严波应酬一二。
其实比起严波来,赵九福对小舅子严涛更加看重一些,与自己的父亲比起来,严涛身上更有几分棱角,虽说在为人处世上有些欠缺,但才干和能力却是不少的。
只是严涛的运气不大好,当年连续考了许多年才勉强考中了进士,偏偏还是个同进士,这般一来在晋升上面便有关卡。
赵九福回京之后与严涛畅谈过一次,两人都觉得留在京城的话想要往上走太难,若是能够放到地方之处,做出一些成绩来,反倒是更好一些。
只是此事一提,严家那边白氏就极力反对,甚至一度要死要活的阻止儿子外放,被她这么闹腾着,严波也就不大赞同,他也是一辈子从未离开过京城,在他看来京城自然是比外头好的,他一个吏部右侍郎的儿子,也不需要去外头吃苦头。
后头严涛到底是拗不过亲爹亲娘,把外放的心思按下了,果然这些年官位一动不动,想要在京城混出头实在是不容易,这里的聪明人太多,以至于就显得普通人蠢笨起来。
对此赵九福也无可奈何,严家说到底只是他的岳父家,他总不可能插手去管,再者,白氏总觉得他心怀不轨,对他的态度可不算好。
不过他现在的苦恼倒是与严家毫无关系,赵九福难得练拳之后没有盯着儿子们训练,反倒是拧着眉头站在旁边想事情。
严玉华察觉夫君的心情似乎不大好的样子,这一日也早早的起身,见他果然站在门外便低声问道:“夫君,可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忽然问了一句:“玉华,你说我若是不当这户部尚书,会如何?”
严玉华微微一愣,她虽然是闺中妇人,但也知道户部那边的事情,这会儿心中虽然惊讶,但还是说道:“夫君何必为此苦恼,如今你已是位高权重,往上固然更好,若是不能,那就踏踏实实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是。”
严玉华还以为赵九福是担心自己不能成为户部尚书,因此反倒是落了笑话,却不知道赵九福心中的想法与此截然相反。
事实上,赵九福也觉得皇帝会让他接任户部尚书的位置,这是当初他回到京城之后,皇帝就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信息,只是这些年他不着急,皇帝也就不那么快的将李松仁赶下去。
赵九福从来不是个为难自己的人,他很快就想通了心中的事情。
赵九福从家中出来就直接进了宫,如今他的一举一动也牵挂着不少人的心,有些人暗地里觉得,是不是李松仁一直不走赵九福着急了,这才赶紧进宫去说服皇帝别再挽留。
他们不知道的是,赵九福进宫之后确实是去见了皇帝,但见面之后说的话却让皇帝也惊讶起来,他盯着赵九福仔细打量,似乎想看看这是不是他的心里话。
赵九福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镇定如常的样子看得人心中着急,皇帝也忍不住挑了挑眉头,问了一句:“明鹿,你这话是认真的?”
没等赵九福回答,皇帝又说道:“莫不是朕一再挽留李松仁,倒是让明鹿心中怀疑朕的本意,反倒是要为朕排忧解难了?”
皇帝倒是不怀疑赵九福来一个欲擒故中,他们相交多年,他也自认是知道赵九福这个人的,别看他在官场上左右逢源人缘极好的样子,其实骨子里头却是个执拗的性子,并不是那等喜欢玩弄权谋来为自己谋利之人。
只是赵九福忽然提出不想留在户部了,皇帝想来想去也只想到这个可能性。
赵九福却立刻摇了摇头,抬头说道:“陛下,其实当年微臣进入户部,原本也是为了丰盈国库,如今国库充盈,银钱不缺,微臣的任务也已经完成。”
“但是一个国家只是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兵部那边的事情陛下自有主张,微臣也不是擅兵之人,所以微臣想要去工部,工部在六部之中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着天下民生,说实话,这些年若不是工部大力配合,微臣也无法做到现在的成绩。”赵九福没有隐瞒,一五一十说道,他相信皇帝是知道他的想法的。
果然,听了他的话皇帝的眼神微微一变,似乎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与他说要让大周变强,要让天底下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人。
一晃多年,他几乎都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但眼前的这个人却一直记得,到了此刻,皇帝忍不住有些佩服赵九福,即使这些年的荣华富贵,也没有腐蚀掉他的初心。
不过很快的,皇帝就微微叹了口气,提醒道:“李松仁一走,户部尚书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但工部那边吕靖做的好好的,朕不可能让他现在离开。”
“明鹿,你可想好了,若是去了工部,你只能当一个左侍郎,若是留在户部,却能一步成为尚书,要知道这一步,许多人走了一辈子,也未尝能走出来。”
赵九福却并不在意,论权势,他现在的权势已经足够,只要皇帝一如既往的信任他,别说是尚书了,就算是王爷想要为难他都难。
既然如此,何不坚持当年的初心,为天底下的百姓,为如赵家那般的千千万万的小门小户去做一些事情呢,那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第24
其实比起严波来,赵九福对小舅子严涛更加看重一些,与自己的父亲比起来,严涛身上更有几分棱角,虽说在为人处世上有些欠缺,但才干和能力却是不少的。
只是严涛的运气不大好,当年连续考了许多年才勉强考中了进士,偏偏还是个同进士,这般一来在晋升上面便有关卡。
赵九福回京之后与严涛畅谈过一次,两人都觉得留在京城的话想要往上走太难,若是能够放到地方之处,做出一些成绩来,反倒是更好一些。
只是此事一提,严家那边白氏就极力反对,甚至一度要死要活的阻止儿子外放,被她这么闹腾着,严波也就不大赞同,他也是一辈子从未离开过京城,在他看来京城自然是比外头好的,他一个吏部右侍郎的儿子,也不需要去外头吃苦头。
后头严涛到底是拗不过亲爹亲娘,把外放的心思按下了,果然这些年官位一动不动,想要在京城混出头实在是不容易,这里的聪明人太多,以至于就显得普通人蠢笨起来。
对此赵九福也无可奈何,严家说到底只是他的岳父家,他总不可能插手去管,再者,白氏总觉得他心怀不轨,对他的态度可不算好。
不过他现在的苦恼倒是与严家毫无关系,赵九福难得练拳之后没有盯着儿子们训练,反倒是拧着眉头站在旁边想事情。
严玉华察觉夫君的心情似乎不大好的样子,这一日也早早的起身,见他果然站在门外便低声问道:“夫君,可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忽然问了一句:“玉华,你说我若是不当这户部尚书,会如何?”
严玉华微微一愣,她虽然是闺中妇人,但也知道户部那边的事情,这会儿心中虽然惊讶,但还是说道:“夫君何必为此苦恼,如今你已是位高权重,往上固然更好,若是不能,那就踏踏实实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是。”
严玉华还以为赵九福是担心自己不能成为户部尚书,因此反倒是落了笑话,却不知道赵九福心中的想法与此截然相反。
事实上,赵九福也觉得皇帝会让他接任户部尚书的位置,这是当初他回到京城之后,皇帝就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信息,只是这些年他不着急,皇帝也就不那么快的将李松仁赶下去。
赵九福从来不是个为难自己的人,他很快就想通了心中的事情。
赵九福从家中出来就直接进了宫,如今他的一举一动也牵挂着不少人的心,有些人暗地里觉得,是不是李松仁一直不走赵九福着急了,这才赶紧进宫去说服皇帝别再挽留。
他们不知道的是,赵九福进宫之后确实是去见了皇帝,但见面之后说的话却让皇帝也惊讶起来,他盯着赵九福仔细打量,似乎想看看这是不是他的心里话。
赵九福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镇定如常的样子看得人心中着急,皇帝也忍不住挑了挑眉头,问了一句:“明鹿,你这话是认真的?”
没等赵九福回答,皇帝又说道:“莫不是朕一再挽留李松仁,倒是让明鹿心中怀疑朕的本意,反倒是要为朕排忧解难了?”
皇帝倒是不怀疑赵九福来一个欲擒故中,他们相交多年,他也自认是知道赵九福这个人的,别看他在官场上左右逢源人缘极好的样子,其实骨子里头却是个执拗的性子,并不是那等喜欢玩弄权谋来为自己谋利之人。
只是赵九福忽然提出不想留在户部了,皇帝想来想去也只想到这个可能性。
赵九福却立刻摇了摇头,抬头说道:“陛下,其实当年微臣进入户部,原本也是为了丰盈国库,如今国库充盈,银钱不缺,微臣的任务也已经完成。”
“但是一个国家只是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兵部那边的事情陛下自有主张,微臣也不是擅兵之人,所以微臣想要去工部,工部在六部之中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着天下民生,说实话,这些年若不是工部大力配合,微臣也无法做到现在的成绩。”赵九福没有隐瞒,一五一十说道,他相信皇帝是知道他的想法的。
果然,听了他的话皇帝的眼神微微一变,似乎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与他说要让大周变强,要让天底下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人。
一晃多年,他几乎都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但眼前的这个人却一直记得,到了此刻,皇帝忍不住有些佩服赵九福,即使这些年的荣华富贵,也没有腐蚀掉他的初心。
不过很快的,皇帝就微微叹了口气,提醒道:“李松仁一走,户部尚书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但工部那边吕靖做的好好的,朕不可能让他现在离开。”
“明鹿,你可想好了,若是去了工部,你只能当一个左侍郎,若是留在户部,却能一步成为尚书,要知道这一步,许多人走了一辈子,也未尝能走出来。”
赵九福却并不在意,论权势,他现在的权势已经足够,只要皇帝一如既往的信任他,别说是尚书了,就算是王爷想要为难他都难。
既然如此,何不坚持当年的初心,为天底下的百姓,为如赵家那般的千千万万的小门小户去做一些事情呢,那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第2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