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2/4)
借贷发生时,必须有朝廷相关衙门出具带有唯一编号的贷款文书。最好一式四分,借、贷各执一份,而地方和户部最好也要各执一份。若是没有朝廷的贷款文书,发生逾期不还的情况时,贷方想夺地补偿无法得到朝廷的地契。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出具格式化的借贷文书,连文书费多少,不可超过多少,甚至,官员加派费用可上访匿名告发的权益都印在上面,起到一定程度扼制腐败的作用。统一格式,也可防止地方劣绅欺骗文化素质低下的农民。
再次,青苗贷的借贷人,可令其不得离开本乡本土,否则可论罪,在这样的借贷条件下,青苗借贷人的年利率上限可适当降低。但行商、海商借贷则另外规定。
最后,朝廷在公证借贷关系时,同时收取相当于借贷额5%以下的契税,这是在农民的承受范围之内的。但于此同时,取消朝廷收取的青苗钱管理费,统一纳入契税中。如此,朝廷反而可从大量的借贷活动中厘税,其收益决不会低于青苗钱管理费。取消青苗钱管理费,则实际上减少了青苗钱借贷人的经济负担,而对于大额的商业信贷,由于存在单笔税额上限,也不会形成严重的负担。
如此改变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限制借贷双方的恶性,而让双方都得好处;一方面,可扩大朝廷税收来源;对于社稷来说,限制了灾荒年或高利贷毒瘤可能形成的土地兼并,减少流民的可能,一定程度上保障朝廷课税的土地数量,也减少大夏丁口成为豪族隐奴。”
赵清漪心想:在现实世界看穿越小说《新宋》时,男主的改良青苗法优越于王安石的青苗法,她这个穿越男主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良,推行开来也优于穿越男主的方法。《新宋》中男主因此法石破天惊、大书特书,被朝臣引为治世奇才。后来虽也有弊端,但是任何一项政策都不会是完美的,只有现实条件下最合适的。
她赵清漪此时可不想出将入相,但是沈俊偏偏是当官的,在古代,拖家带口的还有任务,独自去浪迹江湖绝对是下策,只好博眼球找靠山了。
徐晟不禁站了起来,顿了顿,朝赵清漪抱拳,道:“赵娘子高见呀,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赵清漪揖手道:“太子殿下胸怀宽广,不以草民女子之身为忤,竟能听草民浅见。”
徐晟这才醒悟过来,她竟是女子,但是他心情激荡竟是忘了。因今上龙体欠安,又只有一子,太子已经插手许多政事。而王朝盛世之下的隐忧自然已经能够感受到了,毕竟本朝立国已近七十载。这是每一个封建王朝度过中期后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逃出这种命运的。而徐晟虽然没有什么后世的历史观,作为一个从小精心教养长大,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的太子,他也明白自己接手江山将会面临的内忧外患,腹有新政之打算,却因前朝的失败,也不敢轻言变法。
徐晟顿了顿,问道:“那么赵娘子怎么看募役法?”
赵清漪道:“其实其根本还是一个钱字,如果朝廷有足够的钱,雇佣劳役,也不需要另外征收免役钱。”
徐晟问道:“那朝廷如何更有钱。”
赵清漪道:“民富则国富,每个臣民有更多的生存资源,那么按照同样的税率交给朝廷的税自然更多。”
“如何民富。”
“草民说个例子,就以种地、纺纱、织布、打铁为例……”赵清漪将分工和生产效率的理论以浅显的方式说出来,并用算术证明。
在场之人无不惊骇,这道理不深,却从无人这样思考。
“这样臣民付出更短时间的劳动,但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而朝廷可以更多的臣民财富为基准课税。当然,这需要比较久的时间,但这是治本的,如果是要短期内应急的,草民倒也有几个法子。”
“赵娘子请坐,孤愿闻其详。”徐晟原也是听婶子堂妹和一个妇人竟然聊起民生和前朝变法,好奇之下才且一听,原是并不看重女子,但那见解却实在是犀利独到,便是他身边的近臣也没有这样的认知,他有一番志向,自然被吸引。此时更收起了轻视女子之心。
赵清漪谢了坐下,道:“草民幼时曾见一老人,得他赠一本士大夫可视之为奇淫技巧之书,因家父是个秀才,这种书草民是不改告知他的。但是草民长大后,却觉也许可行,不过手中无人无钱,又是背负夫家、被婆母严加管制的女子才难以实现……”
赵清漪举了个例子,以制造磷肥的工序为例,这个在古代还是可行的,她再以自己曾经是农妇为由说明磷肥的作用。
“若有田者出钱向朝廷买这种肥料,朝廷就多出收入,每亩田产出提升,朝廷也能多出税来。但是行不行,做了才知道,也要时间。”
“那农田水利法呢?”
“草民读书时曾经读到前宋时有冗兵之忧,不知本朝如何?”
“你是说让沉冗之兵去修农田水利?”
赵清漪也拿出诸葛亮隆中对的态度来,有机会就把握才是真英雄。苏秦张仪诸葛亮都有一张好嘴,他们行,她为何不行?
“其实还在一个钱字。朝廷禁军和北防重要,自然不能动,但是水患农田多的南方洽没有这个问题。朝廷冗下的就是这些兵
再次,青苗贷的借贷人,可令其不得离开本乡本土,否则可论罪,在这样的借贷条件下,青苗借贷人的年利率上限可适当降低。但行商、海商借贷则另外规定。
最后,朝廷在公证借贷关系时,同时收取相当于借贷额5%以下的契税,这是在农民的承受范围之内的。但于此同时,取消朝廷收取的青苗钱管理费,统一纳入契税中。如此,朝廷反而可从大量的借贷活动中厘税,其收益决不会低于青苗钱管理费。取消青苗钱管理费,则实际上减少了青苗钱借贷人的经济负担,而对于大额的商业信贷,由于存在单笔税额上限,也不会形成严重的负担。
如此改变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限制借贷双方的恶性,而让双方都得好处;一方面,可扩大朝廷税收来源;对于社稷来说,限制了灾荒年或高利贷毒瘤可能形成的土地兼并,减少流民的可能,一定程度上保障朝廷课税的土地数量,也减少大夏丁口成为豪族隐奴。”
赵清漪心想:在现实世界看穿越小说《新宋》时,男主的改良青苗法优越于王安石的青苗法,她这个穿越男主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良,推行开来也优于穿越男主的方法。《新宋》中男主因此法石破天惊、大书特书,被朝臣引为治世奇才。后来虽也有弊端,但是任何一项政策都不会是完美的,只有现实条件下最合适的。
她赵清漪此时可不想出将入相,但是沈俊偏偏是当官的,在古代,拖家带口的还有任务,独自去浪迹江湖绝对是下策,只好博眼球找靠山了。
徐晟不禁站了起来,顿了顿,朝赵清漪抱拳,道:“赵娘子高见呀,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赵清漪揖手道:“太子殿下胸怀宽广,不以草民女子之身为忤,竟能听草民浅见。”
徐晟这才醒悟过来,她竟是女子,但是他心情激荡竟是忘了。因今上龙体欠安,又只有一子,太子已经插手许多政事。而王朝盛世之下的隐忧自然已经能够感受到了,毕竟本朝立国已近七十载。这是每一个封建王朝度过中期后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逃出这种命运的。而徐晟虽然没有什么后世的历史观,作为一个从小精心教养长大,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的太子,他也明白自己接手江山将会面临的内忧外患,腹有新政之打算,却因前朝的失败,也不敢轻言变法。
徐晟顿了顿,问道:“那么赵娘子怎么看募役法?”
赵清漪道:“其实其根本还是一个钱字,如果朝廷有足够的钱,雇佣劳役,也不需要另外征收免役钱。”
徐晟问道:“那朝廷如何更有钱。”
赵清漪道:“民富则国富,每个臣民有更多的生存资源,那么按照同样的税率交给朝廷的税自然更多。”
“如何民富。”
“草民说个例子,就以种地、纺纱、织布、打铁为例……”赵清漪将分工和生产效率的理论以浅显的方式说出来,并用算术证明。
在场之人无不惊骇,这道理不深,却从无人这样思考。
“这样臣民付出更短时间的劳动,但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而朝廷可以更多的臣民财富为基准课税。当然,这需要比较久的时间,但这是治本的,如果是要短期内应急的,草民倒也有几个法子。”
“赵娘子请坐,孤愿闻其详。”徐晟原也是听婶子堂妹和一个妇人竟然聊起民生和前朝变法,好奇之下才且一听,原是并不看重女子,但那见解却实在是犀利独到,便是他身边的近臣也没有这样的认知,他有一番志向,自然被吸引。此时更收起了轻视女子之心。
赵清漪谢了坐下,道:“草民幼时曾见一老人,得他赠一本士大夫可视之为奇淫技巧之书,因家父是个秀才,这种书草民是不改告知他的。但是草民长大后,却觉也许可行,不过手中无人无钱,又是背负夫家、被婆母严加管制的女子才难以实现……”
赵清漪举了个例子,以制造磷肥的工序为例,这个在古代还是可行的,她再以自己曾经是农妇为由说明磷肥的作用。
“若有田者出钱向朝廷买这种肥料,朝廷就多出收入,每亩田产出提升,朝廷也能多出税来。但是行不行,做了才知道,也要时间。”
“那农田水利法呢?”
“草民读书时曾经读到前宋时有冗兵之忧,不知本朝如何?”
“你是说让沉冗之兵去修农田水利?”
赵清漪也拿出诸葛亮隆中对的态度来,有机会就把握才是真英雄。苏秦张仪诸葛亮都有一张好嘴,他们行,她为何不行?
“其实还在一个钱字。朝廷禁军和北防重要,自然不能动,但是水患农田多的南方洽没有这个问题。朝廷冗下的就是这些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