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节(2/3)
教妻都做不到!父皇对儿臣悉心栽培,寄予重望,儿臣时刻怕让父皇失望,伤了父皇的慈爱之心。可是儿臣如今只怕是已经废了,儿臣愧对父皇。幸而父皇春秋正盛,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百姓安康,儿臣……儿臣恳请父皇……重新考虑储君之位。儿臣只盼在父皇膝前孝顺,只盼大周江山永固,必定有生之年当个贤王,辅佐兄弟,请父皇三思!”
皇家子弟,天生的戏子,郭延锦失败多就是性子仁厚、妻不如人拖后腿,在属臣的野心和兄弟进逼下失了水准,最重要的是皇帝折腾他,皇帝最爱的只有自己,皇帝要搞他时,他做什么都错。
但他看清了“势”,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径,悟性和操作能力却是比普通人要高得多。怎么能不借此卖可怜,显示自己在无助境地时仍把父皇和大周江山放在第一位的仁厚品质呢?
郭延锦泣不成声,一记响头磕在地上,也磕进了郭永崎的心里。
要说近几年父子俩开始生疏起来,而郭永崎也对太子瞻事府的人和太子母族、妻族有所忌惮,此时他却是心疼起儿子来。
郭永崎说:“你起来!堂堂储君,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父皇,儿臣没有子嗣,为了……”郭延锦一副强要收泪的模样,让人看着更觉心酸。
郭永崎说:“你才几岁?何愁将来没有子嗣?”
郭延锦说:“儿臣惟怕自己也已经中毒了,儿臣为人如此糊涂,自惭形秽。”
郭永崎此时心中已然恨死了太子妃,自家儿子他可以防着忌着,但是如此被人残害,作为父亲当然是心疼的。
这种心情和现代男家长看到儿子被别人的小孩打了,他也要扑上去打,结果被对方家长扁了也不会恨到自己孩子身上一样。
郭永崎虽然看到了太子私查的口供和证据,但是一国太子妃也不是说废就废的,国有国法,于是道:“传刑部尚书、宗正寺卿!”
太子妃残害太子子嗣一案,交由刑部和宗正寺共同查证,太子所控制的奴才和东宫搜出的证据也全交由两部人员。
刑部尚书和宗正寺卿也明白这是要朝中震动了,此事皇上会让他们共同查明案情,就是不保太子妃的意思了。
翌日,宗正寺和刑部的人就来了东宫“请”走了太子妃,将之关押进了宗正寺的单间牢房里。
第442章 惊吓
皇帝亲自下令查明的案子,又本有太子做到的基础,很快一个个人审问过去。
那些奴才对哪些人下过手,而且东宫哪些人掉过孩子也都对得上。
案卷一条条陈明记录下来,而太子妃上了堂被秘密审问时,已经推脱不掉。
二月初一,郭永崎就下旨废掉了太子妃,此事朝中宗室皆是震动。郭永崎又令李贵妃在宫中择了两名美貌宫女赐给太子。
郭延锦遇上如此倒霉又失了威信的事,其他王爷都在怀疑郭延锦是不是已经被太子妃坑得不能生育了,心思都浮动起来。
郭延铮也难免一时乱了心,请了住在王府中的吴涯来议事。
吴涯本认为龙子之中郭延铮最有帝王之才略,自己有“王佐之才”,自然辅佐他。
吴涯此人倒不是一味爱富贵,就像现代有些人工作不是为了钱一样,总有几分施展才华、改变世界的欲望,钱够花就行了。
吴涯在原来的结局里,郭延铮一登极九五,他便退江湖之远,行踪如烟了。伴君如伴虎,相处十几年,吴涯明白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而他的智谋也会被太过了解自己的帝王所忌惮。
而此时大业未成,郭延铮对这位谋士倚重不疑,倒是坦诚相待。
郭延铮道:“倘使太子不能再生育,朝中必定有变,我只怕失了先机。”
毕竟他是一个淡泊的贤王,迄今为止也只是管着盐税,表面看起来在朝中势力别说恭王了,连谨王、信王都不如。
恭王毕竟掌着一个卫的禁军,但谨王的母族曹家,曹德妃的堂兄已经入阁,信王又有柳家、杨家扶持。
当然,事实上,养母李贵妃和生母王淑妃娘家都有得用的青年才俊暗中支持,与他意气相合,也正是他们提议争上一争,但是郭延铮却要先问过吴涯。
郭延铮的心当然乱了起来,只不过他的面上没有别人那么显露声色。
如果这是一个更换储君的时机,他若失去了,下一次机会不知是什么时候。
古人夺储的例子在现代人的上帝之眼看来有时是有点搞笑的,比如唐太宗时的魏王李泰为了让唐太宗传位给他连“杀子传弟”这样的承诺都做得出来。
现代人的上帝之眼当然觉得这不可信,但这事就是这位历史上才华横溢、聪颖绝伦的皇子兼职文学家、书法家做出来的。
吴涯微一思索,说:“皇上不可能随易换储君,王爷不可自乱阵脚。”
郭延铮说:“但是如今东宫乱成一团,而太子注定与李家、范家交恶,刘家、韩家的心也是不稳,便是魏家只怕也难免会有些心思。太子素来与我最为交好,如若他不能有后而下台,如果他能改为支持我,他日我也定善待……”
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太子不能有后,皇帝若要更换储君,若是获得
皇家子弟,天生的戏子,郭延锦失败多就是性子仁厚、妻不如人拖后腿,在属臣的野心和兄弟进逼下失了水准,最重要的是皇帝折腾他,皇帝最爱的只有自己,皇帝要搞他时,他做什么都错。
但他看清了“势”,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径,悟性和操作能力却是比普通人要高得多。怎么能不借此卖可怜,显示自己在无助境地时仍把父皇和大周江山放在第一位的仁厚品质呢?
郭延锦泣不成声,一记响头磕在地上,也磕进了郭永崎的心里。
要说近几年父子俩开始生疏起来,而郭永崎也对太子瞻事府的人和太子母族、妻族有所忌惮,此时他却是心疼起儿子来。
郭永崎说:“你起来!堂堂储君,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父皇,儿臣没有子嗣,为了……”郭延锦一副强要收泪的模样,让人看着更觉心酸。
郭永崎说:“你才几岁?何愁将来没有子嗣?”
郭延锦说:“儿臣惟怕自己也已经中毒了,儿臣为人如此糊涂,自惭形秽。”
郭永崎此时心中已然恨死了太子妃,自家儿子他可以防着忌着,但是如此被人残害,作为父亲当然是心疼的。
这种心情和现代男家长看到儿子被别人的小孩打了,他也要扑上去打,结果被对方家长扁了也不会恨到自己孩子身上一样。
郭永崎虽然看到了太子私查的口供和证据,但是一国太子妃也不是说废就废的,国有国法,于是道:“传刑部尚书、宗正寺卿!”
太子妃残害太子子嗣一案,交由刑部和宗正寺共同查证,太子所控制的奴才和东宫搜出的证据也全交由两部人员。
刑部尚书和宗正寺卿也明白这是要朝中震动了,此事皇上会让他们共同查明案情,就是不保太子妃的意思了。
翌日,宗正寺和刑部的人就来了东宫“请”走了太子妃,将之关押进了宗正寺的单间牢房里。
第442章 惊吓
皇帝亲自下令查明的案子,又本有太子做到的基础,很快一个个人审问过去。
那些奴才对哪些人下过手,而且东宫哪些人掉过孩子也都对得上。
案卷一条条陈明记录下来,而太子妃上了堂被秘密审问时,已经推脱不掉。
二月初一,郭永崎就下旨废掉了太子妃,此事朝中宗室皆是震动。郭永崎又令李贵妃在宫中择了两名美貌宫女赐给太子。
郭延锦遇上如此倒霉又失了威信的事,其他王爷都在怀疑郭延锦是不是已经被太子妃坑得不能生育了,心思都浮动起来。
郭延铮也难免一时乱了心,请了住在王府中的吴涯来议事。
吴涯本认为龙子之中郭延铮最有帝王之才略,自己有“王佐之才”,自然辅佐他。
吴涯此人倒不是一味爱富贵,就像现代有些人工作不是为了钱一样,总有几分施展才华、改变世界的欲望,钱够花就行了。
吴涯在原来的结局里,郭延铮一登极九五,他便退江湖之远,行踪如烟了。伴君如伴虎,相处十几年,吴涯明白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而他的智谋也会被太过了解自己的帝王所忌惮。
而此时大业未成,郭延铮对这位谋士倚重不疑,倒是坦诚相待。
郭延铮道:“倘使太子不能再生育,朝中必定有变,我只怕失了先机。”
毕竟他是一个淡泊的贤王,迄今为止也只是管着盐税,表面看起来在朝中势力别说恭王了,连谨王、信王都不如。
恭王毕竟掌着一个卫的禁军,但谨王的母族曹家,曹德妃的堂兄已经入阁,信王又有柳家、杨家扶持。
当然,事实上,养母李贵妃和生母王淑妃娘家都有得用的青年才俊暗中支持,与他意气相合,也正是他们提议争上一争,但是郭延铮却要先问过吴涯。
郭延铮的心当然乱了起来,只不过他的面上没有别人那么显露声色。
如果这是一个更换储君的时机,他若失去了,下一次机会不知是什么时候。
古人夺储的例子在现代人的上帝之眼看来有时是有点搞笑的,比如唐太宗时的魏王李泰为了让唐太宗传位给他连“杀子传弟”这样的承诺都做得出来。
现代人的上帝之眼当然觉得这不可信,但这事就是这位历史上才华横溢、聪颖绝伦的皇子兼职文学家、书法家做出来的。
吴涯微一思索,说:“皇上不可能随易换储君,王爷不可自乱阵脚。”
郭延铮说:“但是如今东宫乱成一团,而太子注定与李家、范家交恶,刘家、韩家的心也是不稳,便是魏家只怕也难免会有些心思。太子素来与我最为交好,如若他不能有后而下台,如果他能改为支持我,他日我也定善待……”
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太子不能有后,皇帝若要更换储君,若是获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