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美人替身不干了 第97节(1/3)
“对,不知是何人想出的法子,对我们商人来说太有利了,我和认识的老板们都决定尽自己所能,能多出一点是一点,”严铮状若不经意提起,“地方世家得到这个消息定然也愿意出一份力,两位可有听说,江北那边有好几个家族囤了大量粮食,打算销往肃北?”
沈郁倒是不知道这个,但他记得,前世有好几个地方世家在这个时间突然崛起,后来还给越王提供了不少便利。
“陛下觉得,严铮为什么要和我们说起地方世家的事?”回到玉璋宫后,沈郁问。
“他应当是故意透露给我们知道的,若朕所料不差,户部很快也能得到这个消息。”
户部尚书是从工部尚书嘴里得到的消息,工部不伸手向户部讨钱后,两人的关系倒是缓和下来,不再像从前那般势如水火。
“他们倒好,都这个时间了,还想着赚大钱。”户部尚书气急。
不将所有粮食运往肃北便是害怕发生这样的事,若粮食都落入世家手里,这些人为了赚钱,只会一个劲提高售价,百姓买不起粮食,迟早会出大问题。
“别气,这不是提前被我们知道了吗,你那个什么捐助法子,到时候想办法让他们捐一批粮食出来就是。”工部尚书安慰。
“我得想办法,多榨他们一些粮食出来,居然想趁肃北大旱昧着良心赚钱。”
户部尚书回去后,立刻喊来了户部的人,说起这件事。
其实他们都知道,因为先皇的缘故,大桓内部出了很多问题,比起京城,地方上出现的问题只会更多,世家势力日渐庞大,藩王对地方的掌控力过大,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隔天,商君凛收到了户部尚书递来的关于地方捐助计划的折子。
看完后,饶是早知道户部尚书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也没料到他会下手这么狠。
“这么了?”沈郁走过来,抽走商君凛手里的折子,“上面写了什么?”
“是户部尚书的,”商君凛眼里溢出一丝笑来,“看来是被气狠了。”
折子上写了他从工部尚书那听来的话,深觉这些世家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打算助他们完成心愿。
沈郁看完,乐了:“要是那些世家知道他们的意图被户部尚书曲解成这样,脸色估计很好看。”
这些人压根不管肃北会怎样,只想借这个机会大转一笔,商君凛后来派人去查了一下,京城的世家还知道收敛,那些地方上的,有不少已经开始大肆收购粮食了,偏偏他们开的价比市面上略高一点,百姓欢欢喜喜将家里的余粮卖了。
若不能及时发现,等国库空虚,这些世家手里握着足够多的粮食,市面上的粮食价格便可由他们操控,到了那时,就是他们大肆敛财的时候。
沈郁不知道前世肃北的事是怎么解决的,根据后续发展看,想来是埋下了不少隐患。
“藩王手里也握着大量物资,经营这么多年,有些人的私库甚至比国库还富足,朕想动他们不是一两日了。”
藩王,始终是悬在帝王心头的一根刺。
“对付藩王不能着急,不过我们可以先收点利息,享受了那么久皇家子弟的便利,是时候让他们为大桓出一些力了。”沈郁勾了勾嘴角。
“阿郁说的不错。”被沈郁思路带偏,商君凛已经开始想象能从藩王手里拿些什么用在肃北了。
“这些征集到的物资,陛下打算统一运到京城再运往肃北么?”沈郁走到商君凛身边坐下,“若是着急,陛下不如直接从原地运过去,只是这样,需要派专门的官员到地方督促此事,未到肃北之前,由地方驻军护送,到了肃北地界,由肃北军护送。”
商君凛思索片刻,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户部商议后,在早朝上将捐助肃北的事提出来,虽然大臣们早听到了风声,但正式听到还是觉得匪夷所思。
尤其是户部尚书的意思是,捐助的大头出在民间。
不可否认,户部尚书提出的方法能解决朝廷现在的困境,但……
“臣以为不妥。”
“有何不妥?”户部尚书一眼瞪过去,“还是说贾大人能想出更好的法子?那本官洗耳恭听。”
“这……哪有朝廷开口向民间要钱的?不是有失颜面么?”
“这哪是开口要钱,不是自愿的么,身为大桓人,大桓有难,理当出一份力,还是说,贾大人不愿出这份力?”
“臣倒觉得,此法甚妙,”丞相站出来,“为表支持,臣愿捐白银千两。”
另外两位内阁大臣也跟着站出来,表示愿意捐钱捐粮,从户部走漏风声起,他们就知道陛下铁了心要做这件事,与其反对惹陛下不快,不如赞同并出一份力。
抛开其他,他们也觉得这个法子是目前对大桓最有利的,他们已经官至内阁,首先要保证的便是大桓的稳定。
在朝臣的商议下,户部尚书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得到改善,最终确定无误后,便可对外推行。
京城有门路的人听到风声,开始着手准备。
商君凛下朝回来,没在屋里找到沈郁:“贵君呢?”
“参见陛下,”被叫住的宫人连忙行礼,“贵君在那边的小
沈郁倒是不知道这个,但他记得,前世有好几个地方世家在这个时间突然崛起,后来还给越王提供了不少便利。
“陛下觉得,严铮为什么要和我们说起地方世家的事?”回到玉璋宫后,沈郁问。
“他应当是故意透露给我们知道的,若朕所料不差,户部很快也能得到这个消息。”
户部尚书是从工部尚书嘴里得到的消息,工部不伸手向户部讨钱后,两人的关系倒是缓和下来,不再像从前那般势如水火。
“他们倒好,都这个时间了,还想着赚大钱。”户部尚书气急。
不将所有粮食运往肃北便是害怕发生这样的事,若粮食都落入世家手里,这些人为了赚钱,只会一个劲提高售价,百姓买不起粮食,迟早会出大问题。
“别气,这不是提前被我们知道了吗,你那个什么捐助法子,到时候想办法让他们捐一批粮食出来就是。”工部尚书安慰。
“我得想办法,多榨他们一些粮食出来,居然想趁肃北大旱昧着良心赚钱。”
户部尚书回去后,立刻喊来了户部的人,说起这件事。
其实他们都知道,因为先皇的缘故,大桓内部出了很多问题,比起京城,地方上出现的问题只会更多,世家势力日渐庞大,藩王对地方的掌控力过大,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隔天,商君凛收到了户部尚书递来的关于地方捐助计划的折子。
看完后,饶是早知道户部尚书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也没料到他会下手这么狠。
“这么了?”沈郁走过来,抽走商君凛手里的折子,“上面写了什么?”
“是户部尚书的,”商君凛眼里溢出一丝笑来,“看来是被气狠了。”
折子上写了他从工部尚书那听来的话,深觉这些世家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打算助他们完成心愿。
沈郁看完,乐了:“要是那些世家知道他们的意图被户部尚书曲解成这样,脸色估计很好看。”
这些人压根不管肃北会怎样,只想借这个机会大转一笔,商君凛后来派人去查了一下,京城的世家还知道收敛,那些地方上的,有不少已经开始大肆收购粮食了,偏偏他们开的价比市面上略高一点,百姓欢欢喜喜将家里的余粮卖了。
若不能及时发现,等国库空虚,这些世家手里握着足够多的粮食,市面上的粮食价格便可由他们操控,到了那时,就是他们大肆敛财的时候。
沈郁不知道前世肃北的事是怎么解决的,根据后续发展看,想来是埋下了不少隐患。
“藩王手里也握着大量物资,经营这么多年,有些人的私库甚至比国库还富足,朕想动他们不是一两日了。”
藩王,始终是悬在帝王心头的一根刺。
“对付藩王不能着急,不过我们可以先收点利息,享受了那么久皇家子弟的便利,是时候让他们为大桓出一些力了。”沈郁勾了勾嘴角。
“阿郁说的不错。”被沈郁思路带偏,商君凛已经开始想象能从藩王手里拿些什么用在肃北了。
“这些征集到的物资,陛下打算统一运到京城再运往肃北么?”沈郁走到商君凛身边坐下,“若是着急,陛下不如直接从原地运过去,只是这样,需要派专门的官员到地方督促此事,未到肃北之前,由地方驻军护送,到了肃北地界,由肃北军护送。”
商君凛思索片刻,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户部商议后,在早朝上将捐助肃北的事提出来,虽然大臣们早听到了风声,但正式听到还是觉得匪夷所思。
尤其是户部尚书的意思是,捐助的大头出在民间。
不可否认,户部尚书提出的方法能解决朝廷现在的困境,但……
“臣以为不妥。”
“有何不妥?”户部尚书一眼瞪过去,“还是说贾大人能想出更好的法子?那本官洗耳恭听。”
“这……哪有朝廷开口向民间要钱的?不是有失颜面么?”
“这哪是开口要钱,不是自愿的么,身为大桓人,大桓有难,理当出一份力,还是说,贾大人不愿出这份力?”
“臣倒觉得,此法甚妙,”丞相站出来,“为表支持,臣愿捐白银千两。”
另外两位内阁大臣也跟着站出来,表示愿意捐钱捐粮,从户部走漏风声起,他们就知道陛下铁了心要做这件事,与其反对惹陛下不快,不如赞同并出一份力。
抛开其他,他们也觉得这个法子是目前对大桓最有利的,他们已经官至内阁,首先要保证的便是大桓的稳定。
在朝臣的商议下,户部尚书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得到改善,最终确定无误后,便可对外推行。
京城有门路的人听到风声,开始着手准备。
商君凛下朝回来,没在屋里找到沈郁:“贵君呢?”
“参见陛下,”被叫住的宫人连忙行礼,“贵君在那边的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