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找到了国棉三厂的一个副厂长——好吧,副厂长不好见,刘勇是见到了副厂长家的老太太。
    老太太和儿媳妇不太对付,就和老伴儿两个人单独住。
    副厂长是个孝子,偏偏工作忙的要命,没有太多照顾老人家的时间。比如最近,老爷子腿摔了,副厂长只能找了个乡下亲戚来照顾亲爹。这时候刘勇出场了,他主动上门帮忙,一起照顾老爷子不嫌累不嫌累,把老两口家里那些不太灵光的家具修修补补。
    老爷子想吃百花路的“梅记咖喱烩面”,这家店所在的百花路是国棉五厂上万职工上班的必经之路。棉纺厂职工家里面是没有热水器的,要洗澡都要去工厂的澡堂,去的时候端个锅或者盆儿,把东西放在梅记,去洗完澡回来可能都还没排到……生意就好到这程度,国棉厂的工人要上班,刘勇又没工作,梅记每天刚开门,他就守在人家门口了。
    咖喱烩面买回去时还热腾腾的,副厂长家的二位老人能不喜欢他?
    副厂长家帮忙的亲戚的都快哭了,刘勇再搞下去,非得把她的活儿给抢了!
    刘勇在忙着献殷勤,夏晓兰在积极推销自己的防寒服和鸭绒服。
    这次没那么顺利,她把衣服拿出去卖的时候,刚好遇见天气回暖,天天都是大太阳,没冷到要穿棉衣的程度。能把毛呢大衣卖出去,喇叭裤也卖得掉,甚至连她取回来搭摊子的皮鞋都卖光了,防寒服和鸭绒服还没人问津。
    “颜色是挺漂亮的,就是贵!”
    一个女客人这样评价,一百的毛呢大衣你们不嫌贵,几十块的防寒服和鸭绒服嫌贵?
    瞧着天上明晃晃的太阳公公,夏晓兰也很愁。
    京城那边冷不冷?
    不管了,她把羊剪毛的背心和另买的一件男款鸭绒服,一块儿打包给周诚寄了去。
    第103章 销售遇挫(1更)
    商都的天气在和夏晓兰开玩笑,明明之前已经开始降温,要不毛呢大衣咋能热销。
    转眼又是几天大晴天,防寒服和鸭绒服这两种衣服,不到大降温根本显示不出特别。颜色倒是挺鲜亮,一问价,防寒服要45元,鸭绒服55元,纷纷又丢开手。
    “这袄太贵!”
    袄?
    夏晓兰不得不给客人们仔细解释,可她们看热闹居多,真正下手的一个都没有。
    幸好夏晓兰还进了其他衣服,也陆续出手,连本带利的翻成5300多,加上之前拿货剩的,整个还有6500出头。她跑了一趟羊城,拿了快4000的货,居然连一倍的利益都没有……防寒服和鸭绒服压了1000多点货款呢,如果能顺利出手,应该能再凑2500元左右。
    整个本钱也不够1万,能不能顺利支撑起一个店面?
    要填满三间门面,一举在商都打响名气,起码得两三百件衣服。
    她拿的货都不便宜,不管是均价50元以上的毛呢大衣,还是25元左右的防寒服和鸭绒服,200件货估计要七八千块。再加上毛衣和裤子,让三间门面的墙不至于空着,毛衣几十件,裤子几十条,又是2000元左右!
    拢共要近万元,像她这样外省个体户,不是大的国家单位,要拿多少货就得给多少钱——防寒服和鸭绒服能顺利卖出去,并且获得预期利润,手里的钱凑一凑倒是够拿货的。但三间门面不可能是装修好的,这时候也没啥装修风格可言,国棉三厂的这栋小楼既闲置着,开张前肯定要重新装修。
    简单刷刷墙,平整地面,牵个大灯泡就完事?
    那她还不如仍旧摆地摊呢。
    得在尽可能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装修出高档感,要让商都人以在店里买衣服为荣,要把20块批发价的衣服翻到50以上……夏晓兰不是心黑,在商言商,她卖的不是粮油等生存必需品,能买这么贵的衣服肯定能承受这价钱。
    定位就是高档,难道20元拿货,卖25元?
    除掉来回的车票和运费,她这简直就是搞慈善!
    她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装修雏形,只不知店铺的具体情况,基本装修要钱,重新购买衣架,打货架也要钱。店铺能搞到手,年前能顺利开张就烧高香了。
    更有可能是,年前这铺子也搞不到手,夏晓兰知道他舅舅正冲着国棉三厂的领导使水磨工夫。
    那位副厂长管着国棉三厂的职工分房一块儿,国棉厂家大业大,为啥有一栋小楼会闲置夏晓兰也搞不懂。按理说早该住满了职工才对,国棉三厂虽然有家属楼,谁会嫌弃房子太宽敞?
    夏晓兰只能地摊照摆着,一边等着刘勇那边传来好消息。
    幸好朱家那边也没找她麻烦,她摆摊就如游击队打一枪换一炮,第三次拿的货过了几天,除了防寒服和鸭绒服一售而空。
    刘芬晚上把那些衣服翻来覆去的看,总担心卖不出去。
    夏晓兰知道急也没用,她现在只能等降温。
    李凤梅从乡下带来的猪脚炖着吃完,夏晓兰还挺怀念那滋味儿。刘芬照旧卖油渣,夏晓兰自己剁了点排骨焖在锅里,刘芬瘦是瘦,营养上有保证,也过了紫外线强的季节,好像变白了一些。
    骑着自行车,风刮在脸上很不舒服,夏晓兰心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