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浩劫前夕(求收藏求推荐)(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精灵森林南部
    正午的阳光一如既往的擦男,透过树木的缝隙,挥洒在大地之上,只是以往古树参天、宁静祥和、充满欢笑的精灵森林此刻已然变成了修罗炼场。
    鬼、兽、精灵三族的佼佼者除了鬼王未出手外,剩下的都各自找寻对手战在一处。三族普通战士为了避免被误伤,很自觉的绕到别处交战,为几处强者战局留下几十平米的真空区。
    在强者间距周围,两三万的鬼兽两族联军正和数千精灵厮杀在一起。要不是因为特殊的地形环境限制,鬼兽两族的数量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这场战争或许早就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精灵们非常明白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短兵相接上,都和鬼兽两族差距很大。所以数千精灵直接就化整为零,利用树木的掩护,将战场不断的拉长再拉长,这样局部战场就不会显得有多么劣势。精灵弓箭手和月之祭司基本就是冷不防的来几下然后立马换地方。这种游击作战的方式给鬼兽两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他们多数时候都是在林间疲于奔命,原来速战速决的想法,而今看来很不现实。
    鬼族死亡战士和死骑仗着自己不惧普通攻击的先天优势,一股脑的挺进到精灵森林腹地,横冲直撞,起初确实给精灵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几番交锋下来,精灵族也慢慢摸索出了破敌之法,那就是主要攻击鬼族的头部和下肢,让他们先丧失活动能力,再找机会将他们的躯体逐一击碎,使他们彻底死亡,无法再继续作战。
    兽族步兵也异常凶悍,皮糙肉厚,善使蛮力,手持大斧,论肉搏恐怕一个兽族步兵可以打三四个精灵,但是他们也有明显的缺陷,那就是身体笨重,行动缓慢。兽族步兵想在茂密的森林中追上并杀死身手矫捷的精灵并不容易,少数独自行动的兽族步兵,经常会被几个精灵联手击杀。当然也会出现兽族利用自身数量优势和捕猎技巧,对精灵实行围捕,只要形成包围圈,接着便可以大肆屠杀。
    在交战的同时,兽族和鬼族渐渐也学聪明了,知道精灵善于利用树木做掩护,就边打边砍树。随着树木的减少,精灵的活动区域自然就会随之变小。而且兽族的巫医使用的麻痹药剂和巫毒恢复术,萨满使用的血之狂暴,都很好的支援了正面战场,将兽族的近战优势体现的更加明显。
    鬼兽两族大军虽然战斗力相当强悍,但这还不是最让精灵头疼的地方,最令他们恐惧的是最后才出场的鬼族亡灵法师们。低级的亡灵法师根据灵力大小可以操纵一到三个不等的骷髅兵,中级的亡灵法师还可以额外操纵一个大小强弱不等的死尸,高级亡灵法师除了能操作骷髅兵和死尸外还能够使用“幽冥箭”、“白骨之牙”“白骨之矛”等黑暗魔法。
    亡灵法师操作的这些骷髅兵和死尸可比兽族和鬼族的普通战士难缠多了,弓箭与利刃对它们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除非把它们彻底粉碎,否则就算将它们的脑袋或者手脚砍掉,它们仍然可以继续战斗。尤其是那些体型庞大的巨兽死尸尤为恐怖,只要还能移动就比一般的鬼兽战士更具有威胁性。
    骷髅兵和操纵死尸的出现,让第一次见到这些召唤生物的精灵们吃了不小的亏,几乎每除掉一个骷髅兵就要牺牲两名以上的精灵,想除掉操纵死尸就更为困难。精灵们死了便无法复生,但只要亡灵法师灵力恢复,立即就会有新的骷髅兵和操纵死尸重新站起来加入战斗之中。
    高级亡灵法师更是操纵着巨大的死龙加入空中风骑士和角鹰兽骑士的战局或是直接服从向地面上混乱的战场。死龙和风骑士的战术很明确,直接忽略骑在角鹰兽身上的精灵弓箭手,重点针对角鹰兽采取攻击,致使角鹰兽的数量急剧减少,不少角鹰兽骑士在角鹰兽死后都沦落成了普通的弓箭手。而地面战场上精灵们刚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就会随着死龙的出现而立刻土崩瓦解。
    再这样下去,不用鬼兽两族付出多大损失,精灵族迟早会被骷髅兵和操纵死尸给消耗殆尽的。看着族中的同胞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几个高级精灵大喝一声,冲入鬼兽两族最为密集的地方,或使用高级魔法或使用高级武技,摧枯拉朽般在战场中穿梭着,所经之处鬼族和兽族纷纷倒下,就连强悍的操纵死尸和骷髅兵在他们手下也同样不堪一击,粉身碎骨。
    在这种万千数量级的战斗中,单凭几个高级精灵是无法改变战局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希望将更多鬼兽联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好为同伴们减轻压力。然而,这样的做法效果也非常有限。面对着上百的操纵死尸和骷髅兵及潮水般涌来的鬼兽两族战士,精灵族的伤亡仍旧在剧烈增加。虽然几个高级精灵给鬼兽两族联军造成了不小的局部损失,可是仍然无法改变战局的走向。于此同时,鬼手联军中的高手也纷纷盯上那几个高级精灵,开始向他们慢慢靠近。
    奥菲雅虽然灵力还未恢复多少,但却无法袖手旁观。在挥手解决掉两个骷髅兵后,奥菲雅放眼望去,骷髅兵和死尸混杂在鬼兽两族中间和族民们缠斗在一起,根本就无法对他们实行有效的精准打击。要怎么才能化解眼前的危机呢?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己方就可能全线溃败。奥菲雅陷入沉思之中。问题的关键就出在那些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