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3/4)
断续续下来也囤了不少。
厢房的地库里,少说也有四千斤粮食了。
这事儿不会告诉外人,但二爷爷二奶奶肯定是知情的,现在粮食不好买,他们老两口和赵珍珍吃得都是囤下的粮食,就连赵青山现在每隔一个月回来,走得时候也总要带走一大袋粮食。
二爷爷一听老伴的这话儿没脾气了,吸着烟去串门了。
的确,现在大部分人家都吃不起白馍馍了,就连胡同里条件最好的何家也开始吃玉米饼子了,何爷爷年轻的时候爱吃甜食,一口牙都快掉光了,平时只爱吃软烂之物,偏偏玉米饼子又硬又糙,他咬不动只能泡到热水或者稀饭里吃,吃到嘴里没滋味的很。
要是能配一碗蒸鸡蛋羹吃倒也勉强能吃下,家里的鸡蛋不少,何奶奶一买就是二三十个个,不过养在跟前的孙辈就有三个,小孩子们也不是天天能吃到,他一个老头子就更轮不上了。
人的幸福感是要对比的,二爷爷一边走,一边想到这些,不知不觉情绪就轻松了不少。
看来今年过年多半吃不上烧鸡蒸鸭和红烧肉了,不过,他吃不上,别人也都吃不上,而且连大白馍馍也吃不上,说来说去还不如他呢!
二爷爷走着走着就哼起了小调。
赵家屯赵老汉的心情就没那么好了,今年年景不好,不但冬小麦的收成不如往年,秋收玉米产量也不太行,但生产队没把这个情况往上报,因此交公粮的数目一点没减少,这样交完了公粮,分给社员每个人头的粮食肯定就少了。
本来几个孩子都分出去单过了,他们老两口都能下地劳动,挣得工分也不算少,分下的粮食虽然不多,但温饱是没问题的。但有问题的是,最近半年,不但老三两口子经常会来蹭饭,还有老大和老二家的两个丫头,动不动就来白吃,而且吃起东西来没个够,简直就是两个小饿鬼!
这不今天早上为了一口吃的,家里简直要闹翻天了!
朱家英这个人也是骨头轻,虽然赵老汉大半辈子对她都不好,现在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有好事儿是从来不会想到她的,但她就不一样了,看到老头儿感冒了很多天一直没好,经常咳嗽的吃不下饭,一大早就蒸了一碗鸡蛋羹,想让赵老汉赶紧趁热吃下。
赵老汉却觉得一家人在一起他不能吃独食儿,非等着小儿子一家人来了才肯吃。
结果可想而知,小儿媳妇王国花一看到鸡蛋羹小眼睛就贼亮,一边和公公说话,一边拿着勺子飞快的往嘴里塞,偶尔喂一口给一岁多的女儿,等朱家英喂完鸡也坐下来吃饭,鸡蛋羹已经被王国花吃完了。
朱家英的气愤可想而知,看到王国花还在用勺子响亮的刮盘子,最后一点儿盘子底儿也不放过,她实在是忍不住了,用手里的筷子指着说道,“老三家的你真不要脸!这是我给你爸做的蛋羹,你怎么能都吃了?”
王玉花放下勺子,带着一分讥讽说道,“这不是爸爸不吃吗,再说,也不是我一个人吃了,你孙女和传河也吃了不少!”
朱家英听到这话本来已经很窝心了,偏偏赵老汉还说道,“都是一家人,谁吃了都一样!”
这话说的太没良心,也太让人寒心了,朱家英也不是一个没脾气的人,只不过被赵老汉磋磨了大半辈子,有些事情不得不做出让步,但此刻她实在是没法忍了,一下子就窜过去,用尽全力上去就扇了小儿媳妇一个耳光!
王玉花肯定不会白挨打,婆媳两个很快就扭打在一起。
赵老汉和赵传河好不容易才将两个疯女人拉开了。
赵老汉拿出家里仅有的几个白面馍馍,将小儿子一家打发走之后,看到哭哭啼啼的朱家英,厌烦的皱起眉头,他吸了一袋旱烟之后,开始像以前那样训斥老伴了,“你也是的,一把年纪了还跟孩子一般见识!不就两个鸡蛋吗,他们是咱们的儿子,儿媳,和孙女,是外人吗?你这当长辈的真没有一个样子,你好好想想吧,等想明白了,老三家再过来的时候,她们年轻性子冲,一时拐不过弯来,你主动跟她说两句软和话!”
朱家英这次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瞥见桌子上放着一只铁水勺,拿起来就往丈夫身上拍。
赵老汉被这一顿打得好几天没起来床。
大概是察觉到了家里要变天了,王国花主动上门,做饭的时候帮着婆婆洗菜烧火,吃饭的时候笑嘻嘻的跟婆婆说话,把她从外面听来的稀罕事儿竹筒倒豆子一般讲出来。
朱家英以前最烦说东家长西家短,但现在她一边喝粥,一边听得津津有味儿。
王玉花看到婆婆已经被她哄住了,话锋一转说道,“妈,你听说了吗,珍珍姐现在带着四个孩子在公社住着呢!”
赵珍珍突然不在县里当大官儿了,而是被调到农场小学当校长,这事儿已经半年多了,朱家英当然知道了。不过,那会儿在县上当官的时候,两个孙女想去帮她看孩子,她不知好歹,没领会到那是娘家人主动低头呢,不但拒绝了,还挑唆的两个孙女动不动就去支书家哭诉,好好的女孩儿,弄得跟两个饿鬼似的,不但在家里和兄弟抢东西吃,到了她这里也是死吃一气!
因此,小儿媳妇提到女儿,朱家英有些不高兴,说道,
厢房的地库里,少说也有四千斤粮食了。
这事儿不会告诉外人,但二爷爷二奶奶肯定是知情的,现在粮食不好买,他们老两口和赵珍珍吃得都是囤下的粮食,就连赵青山现在每隔一个月回来,走得时候也总要带走一大袋粮食。
二爷爷一听老伴的这话儿没脾气了,吸着烟去串门了。
的确,现在大部分人家都吃不起白馍馍了,就连胡同里条件最好的何家也开始吃玉米饼子了,何爷爷年轻的时候爱吃甜食,一口牙都快掉光了,平时只爱吃软烂之物,偏偏玉米饼子又硬又糙,他咬不动只能泡到热水或者稀饭里吃,吃到嘴里没滋味的很。
要是能配一碗蒸鸡蛋羹吃倒也勉强能吃下,家里的鸡蛋不少,何奶奶一买就是二三十个个,不过养在跟前的孙辈就有三个,小孩子们也不是天天能吃到,他一个老头子就更轮不上了。
人的幸福感是要对比的,二爷爷一边走,一边想到这些,不知不觉情绪就轻松了不少。
看来今年过年多半吃不上烧鸡蒸鸭和红烧肉了,不过,他吃不上,别人也都吃不上,而且连大白馍馍也吃不上,说来说去还不如他呢!
二爷爷走着走着就哼起了小调。
赵家屯赵老汉的心情就没那么好了,今年年景不好,不但冬小麦的收成不如往年,秋收玉米产量也不太行,但生产队没把这个情况往上报,因此交公粮的数目一点没减少,这样交完了公粮,分给社员每个人头的粮食肯定就少了。
本来几个孩子都分出去单过了,他们老两口都能下地劳动,挣得工分也不算少,分下的粮食虽然不多,但温饱是没问题的。但有问题的是,最近半年,不但老三两口子经常会来蹭饭,还有老大和老二家的两个丫头,动不动就来白吃,而且吃起东西来没个够,简直就是两个小饿鬼!
这不今天早上为了一口吃的,家里简直要闹翻天了!
朱家英这个人也是骨头轻,虽然赵老汉大半辈子对她都不好,现在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有好事儿是从来不会想到她的,但她就不一样了,看到老头儿感冒了很多天一直没好,经常咳嗽的吃不下饭,一大早就蒸了一碗鸡蛋羹,想让赵老汉赶紧趁热吃下。
赵老汉却觉得一家人在一起他不能吃独食儿,非等着小儿子一家人来了才肯吃。
结果可想而知,小儿媳妇王国花一看到鸡蛋羹小眼睛就贼亮,一边和公公说话,一边拿着勺子飞快的往嘴里塞,偶尔喂一口给一岁多的女儿,等朱家英喂完鸡也坐下来吃饭,鸡蛋羹已经被王国花吃完了。
朱家英的气愤可想而知,看到王国花还在用勺子响亮的刮盘子,最后一点儿盘子底儿也不放过,她实在是忍不住了,用手里的筷子指着说道,“老三家的你真不要脸!这是我给你爸做的蛋羹,你怎么能都吃了?”
王玉花放下勺子,带着一分讥讽说道,“这不是爸爸不吃吗,再说,也不是我一个人吃了,你孙女和传河也吃了不少!”
朱家英听到这话本来已经很窝心了,偏偏赵老汉还说道,“都是一家人,谁吃了都一样!”
这话说的太没良心,也太让人寒心了,朱家英也不是一个没脾气的人,只不过被赵老汉磋磨了大半辈子,有些事情不得不做出让步,但此刻她实在是没法忍了,一下子就窜过去,用尽全力上去就扇了小儿媳妇一个耳光!
王玉花肯定不会白挨打,婆媳两个很快就扭打在一起。
赵老汉和赵传河好不容易才将两个疯女人拉开了。
赵老汉拿出家里仅有的几个白面馍馍,将小儿子一家打发走之后,看到哭哭啼啼的朱家英,厌烦的皱起眉头,他吸了一袋旱烟之后,开始像以前那样训斥老伴了,“你也是的,一把年纪了还跟孩子一般见识!不就两个鸡蛋吗,他们是咱们的儿子,儿媳,和孙女,是外人吗?你这当长辈的真没有一个样子,你好好想想吧,等想明白了,老三家再过来的时候,她们年轻性子冲,一时拐不过弯来,你主动跟她说两句软和话!”
朱家英这次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瞥见桌子上放着一只铁水勺,拿起来就往丈夫身上拍。
赵老汉被这一顿打得好几天没起来床。
大概是察觉到了家里要变天了,王国花主动上门,做饭的时候帮着婆婆洗菜烧火,吃饭的时候笑嘻嘻的跟婆婆说话,把她从外面听来的稀罕事儿竹筒倒豆子一般讲出来。
朱家英以前最烦说东家长西家短,但现在她一边喝粥,一边听得津津有味儿。
王玉花看到婆婆已经被她哄住了,话锋一转说道,“妈,你听说了吗,珍珍姐现在带着四个孩子在公社住着呢!”
赵珍珍突然不在县里当大官儿了,而是被调到农场小学当校长,这事儿已经半年多了,朱家英当然知道了。不过,那会儿在县上当官的时候,两个孙女想去帮她看孩子,她不知好歹,没领会到那是娘家人主动低头呢,不但拒绝了,还挑唆的两个孙女动不动就去支书家哭诉,好好的女孩儿,弄得跟两个饿鬼似的,不但在家里和兄弟抢东西吃,到了她这里也是死吃一气!
因此,小儿媳妇提到女儿,朱家英有些不高兴,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