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3/3)
阿萁看看身上,笑道:“不怕,今早上山采菌蕈,我特地寻了件破衣,手肘这都霉坏了呢,脏了也不可惜。”
江娘子凑过来看看,见袖口起毛,手肘后背磨得薄透,皱眉:“这件衣裳霉破,入水怕不能再穿,难为你竟还收着。”
阿萁道:“嬢嬢节俭,想着纵不能穿了,别处也许有用,因此都收在衣箱里。”
江娘子笑起来,笑道:“你嬢嬢是个能人,大郎请了你嬢嬢来,不知得了多少妙处。”
阿萁也笑:“嬢嬢闲不住,又爱热闹,与村人逗嘴也能得趣味。”
江娘子失笑不已。
阿萁看了看两个陶罐,抽抽鼻子,赞道:“好香啊,伯娘好手艺。”
江娘子摇头道:“只没好料来配它,倒显不出它的鲜味来,白白糟蹋这等难得的山珍。”
阿萁笑道:“我家从来不曾细做过稠膏蕈,不过拿油盐煮熟做汤,倒不曾想过要拿什么好料配它。”
江娘子道:“百味之中,鲜味难得,你们这般吃,吃得是一个本味,也是上选。若是加瑶柱、火腿、鸽子、羊骨煨透,再拿鸡茸淘澄,得的一罐汤鲜美不凡。”
阿萁咂舌:“这稠膏还要火腿、羊骨配它,那是吃肉还是吃菌子?”
江娘子笑睨她一眼:“傻丫头,当然是吃汤,洒楼之中这样吊出的一罐汤,少不得要买一两银钱一罐。”
阿萁倒吸一口凉气,忽得灵光一闪,道:“伯娘,阿兄发愁稠膏蕈味败得快,一两日就烂,卖不得好价,可能做成汤拿去卖?”
江娘子稍稍一愣,出了会神,叫来江石商议,道:“我听闻有一处的稠膏秋蕈是供品,离土一日鲜味减三成,过三日便腐烂不能食用。因此采下后要立请好食手将秋蕈做成美汤,淋上层荤油保鲜锁香,再装进罐中封口,拿冰块镇着,一路快船北上,送进宫中。吃时刮净最顶上冻成膏脂的荤油,拿温水温烫,不但味道不败,汤美尤鲜。”
江石和阿萁听得都有些怔愣。
“历千山万水送一罐汤,可见其中的鲜美。”江娘子看他们二人俱看着自己发呆,笑道,“我不过道听途说,大郎要是真有这个念头,不妨试上一试。眼下天不热,桃溪和州府比之禹京,算得近处,大有可为。”
第63章 一罐鲜汤
江娘子煨的两罐汤,阿萁尝了尝,深感鲜美,江娘子尝后却觉不足,还笑道:“自家吃将就,却拿不出手换银钱。”
她唤来江泯列了各样食材,交给江石道:“大郎明日寻买了回来,我试着煨着一罐,各人尝了都说鲜美,便拿去卖,若是不好,便当豪奢一回,犒劳旧年辛劳。”
江石隔日天还没亮就送了菌蕈去桃溪,卖与菜蔬行的团头后,又在桃溪走了几个来回,先去各个酒肆食铺看看挂着的水牌,可有菌蕈做的汤羹,走了几家都不见有,理与几个食客说起春雨后菌蕈鲜美,七绕八绕地说起稠膏蕈上进的鲜汤。
一食客腹大腰圆,扫了几眼江石,见他眉目清俊,身上衣衫却是寻常,遂笑道:“你这农家子,道听途说。既是上进的供品,也只顶头的贵人才得品尝,我们岂有这等口福,哪里去尝菌蕈鲜美?”
另一食客则神往道:“官家才得尝的美食,哪日得品,死了也甘愿。”
坐在另一边的食客却是有见识的,吃了一口酒,抚着须笑道:“这农家子也不算诳骗你我,确有这道上供鲜汤,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江石也立一旁作洗耳恭听。
该食客见几人过竖起耳来细听,大为得意,有心卖弄,笑呵呵道:“诸位想想:这菌蕈又非什么奇珍,凡是山林腐败之地,雨后自生。缘何离着禹京千里迢迢之地的蕈汤才成了上进供品?只因那处的稠膏蕈与别处的不同。常言道桔山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得一方人。这农家子说的供品,别处的稠膏蕈都做不出其中滋味,只积台府的灵溪山才有,且春时生的不可,秋时的方有风味,灵溪山北的可取,山南的不可取。这般千挑万选的稠膏蕈方能煨出上进的汤品来。”
另两个食客摇头叹息,又问:“我们桃溪也算得山清水秀,莫非不及?”
那食客摇头:“山不同,水不同,树不同,不及不及。”
</div>
</div>
江娘子凑过来看看,见袖口起毛,手肘后背磨得薄透,皱眉:“这件衣裳霉破,入水怕不能再穿,难为你竟还收着。”
阿萁道:“嬢嬢节俭,想着纵不能穿了,别处也许有用,因此都收在衣箱里。”
江娘子笑起来,笑道:“你嬢嬢是个能人,大郎请了你嬢嬢来,不知得了多少妙处。”
阿萁也笑:“嬢嬢闲不住,又爱热闹,与村人逗嘴也能得趣味。”
江娘子失笑不已。
阿萁看了看两个陶罐,抽抽鼻子,赞道:“好香啊,伯娘好手艺。”
江娘子摇头道:“只没好料来配它,倒显不出它的鲜味来,白白糟蹋这等难得的山珍。”
阿萁笑道:“我家从来不曾细做过稠膏蕈,不过拿油盐煮熟做汤,倒不曾想过要拿什么好料配它。”
江娘子道:“百味之中,鲜味难得,你们这般吃,吃得是一个本味,也是上选。若是加瑶柱、火腿、鸽子、羊骨煨透,再拿鸡茸淘澄,得的一罐汤鲜美不凡。”
阿萁咂舌:“这稠膏还要火腿、羊骨配它,那是吃肉还是吃菌子?”
江娘子笑睨她一眼:“傻丫头,当然是吃汤,洒楼之中这样吊出的一罐汤,少不得要买一两银钱一罐。”
阿萁倒吸一口凉气,忽得灵光一闪,道:“伯娘,阿兄发愁稠膏蕈味败得快,一两日就烂,卖不得好价,可能做成汤拿去卖?”
江娘子稍稍一愣,出了会神,叫来江石商议,道:“我听闻有一处的稠膏秋蕈是供品,离土一日鲜味减三成,过三日便腐烂不能食用。因此采下后要立请好食手将秋蕈做成美汤,淋上层荤油保鲜锁香,再装进罐中封口,拿冰块镇着,一路快船北上,送进宫中。吃时刮净最顶上冻成膏脂的荤油,拿温水温烫,不但味道不败,汤美尤鲜。”
江石和阿萁听得都有些怔愣。
“历千山万水送一罐汤,可见其中的鲜美。”江娘子看他们二人俱看着自己发呆,笑道,“我不过道听途说,大郎要是真有这个念头,不妨试上一试。眼下天不热,桃溪和州府比之禹京,算得近处,大有可为。”
第63章 一罐鲜汤
江娘子煨的两罐汤,阿萁尝了尝,深感鲜美,江娘子尝后却觉不足,还笑道:“自家吃将就,却拿不出手换银钱。”
她唤来江泯列了各样食材,交给江石道:“大郎明日寻买了回来,我试着煨着一罐,各人尝了都说鲜美,便拿去卖,若是不好,便当豪奢一回,犒劳旧年辛劳。”
江石隔日天还没亮就送了菌蕈去桃溪,卖与菜蔬行的团头后,又在桃溪走了几个来回,先去各个酒肆食铺看看挂着的水牌,可有菌蕈做的汤羹,走了几家都不见有,理与几个食客说起春雨后菌蕈鲜美,七绕八绕地说起稠膏蕈上进的鲜汤。
一食客腹大腰圆,扫了几眼江石,见他眉目清俊,身上衣衫却是寻常,遂笑道:“你这农家子,道听途说。既是上进的供品,也只顶头的贵人才得品尝,我们岂有这等口福,哪里去尝菌蕈鲜美?”
另一食客则神往道:“官家才得尝的美食,哪日得品,死了也甘愿。”
坐在另一边的食客却是有见识的,吃了一口酒,抚着须笑道:“这农家子也不算诳骗你我,确有这道上供鲜汤,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江石也立一旁作洗耳恭听。
该食客见几人过竖起耳来细听,大为得意,有心卖弄,笑呵呵道:“诸位想想:这菌蕈又非什么奇珍,凡是山林腐败之地,雨后自生。缘何离着禹京千里迢迢之地的蕈汤才成了上进供品?只因那处的稠膏蕈与别处的不同。常言道桔山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得一方人。这农家子说的供品,别处的稠膏蕈都做不出其中滋味,只积台府的灵溪山才有,且春时生的不可,秋时的方有风味,灵溪山北的可取,山南的不可取。这般千挑万选的稠膏蕈方能煨出上进的汤品来。”
另两个食客摇头叹息,又问:“我们桃溪也算得山清水秀,莫非不及?”
那食客摇头:“山不同,水不同,树不同,不及不及。”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