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 便是强留下来, 又有何意义呢?
    “你无须安慰本宫,本宫知道自己的分量。”李蔷幽幽叹道,缓缓抚上枯槁瘦削的脸颊,凭这副容貌在,她注定与爱无缘,尤其身为女子,脸面更是天生的掣肘,她生得这般陋质,注定不会有男子肯驻足欣赏她内里的才情。
    像陛下对皇后那般爱重,更是她毕生都无法企及的夙愿。
    侍女见她柳眉紧锁,想劝又不好劝得,只能干站在原地,倒是李蔷反过来笑着安慰她,“没事,这些年本宫也都习惯了。”
    人人皆说皇后是因她貌丑才放心地将宫务交由她打理,可李蔷知道并不是这样,若说这宫中还有一个能平等待她、不因相貌或歧视或同情的,便只有皇后娘娘,所以她也会尽心尽力做好德妃的本分,绝不让皇后忧心操劳。
    李蔷说道:“皇后的月份渐渐大了,虽不知出世的是小皇子还是小公主,衣裳总是得提前备下的,回头去库房搬几匹布出来,本宫总得抓紧些,不能误了贺喜。”
    侍女知她敬重皇后,却并不愿她如此操劳,遂劝道:“娘娘何必亲自动手?这些事交由奴婢就成了,奴婢的绣工也很好呢。”
    李蔷摇摇头,“送给姐姐的东西,自然得亲手织就才算得心诚,无须多言,快去准备吧。”
    侍女见她执意如此,只得罢了。
    =
    接连送走了两个麻烦精,林若秋的心情可谓畅快无比,她不必担心谢婉玉使什么诡计,也无须担心林月芙到她或者皇帝跟前献媚邀宠,如今的日子可谓清净极了。只除了一桩,那便是阿丽公主的婚事。
    林从武那头的三媒六聘自有林家安排,可阿丽公主在京中举目无亲,哥哥们又都回到故土去——就算留下,他们也不清楚京城的风俗,越帮越忙。林若秋见这女孩子实在可怜,不得已充当女方的家长,反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人,她现在也不算林家的人了,用不着避嫌。
    楚镇见她一盆火似的赶着,却生怕她累着,遂强令礼部出来操持阿丽公主的婚事,如此林若秋无须太过辛苦,而阿丽公主的好日子却显得更加隆重,小姑娘见人人帮着她,人人爱护她,兴奋得脸上成天挂着两团高原红,一会儿到这宫去谢恩,一会儿到那家去见客,似乎走几千里都不觉得累。
    王氏见新媳妇这样活泼,虽隐隐觉得她不够矜持庄重,可花轿都到门口了,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她种种逾矩的做派,反正进了门大可以慢慢教起——阿丽公主在北狄也不过活了十多年,用二十年的功夫难道还不足以将她纠正吗?
    王氏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林若秋无心理会娘家的婆媳问题,倒是对新嫂嫂的洞房花烛很有兴趣,因阿丽公主对男女之事太过无知,早在成亲前三日,林若秋就派了两个教引嬷嬷到林家去,准备指导一二,免得新娘子床帏之中过于生疏惧怕,结果王氏还未发话,林从武就强硬的把两位老人家赶回宫来,说他自己的媳妇自己来教,用不着别人插手。
    林若秋气了个倒仰,扭头就朝楚镇埋怨,“他横什么横呀?当了新郎官就轻狂得跟什么似的,连亲妹妹都不认了!”
    楚镇手里端着燕窝,用小银匙舀了一勺放进她嘴里,莞尔道:“大约是怕你教坏阿丽公主吧。”
    林若秋咽下香甜的膏脂,继续瞪眼看着他,“我能教些什么呀?”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万一阿丽公主到时疼得说不出话,或是畏惧到根本进行不下去,那夫妻感情怎么能好?她还不是为了小两口着想吗,可叹林从武竟不能体会她的苦心,真是可惜。
    楚镇朝她挤了挤眼,促狭的道:“自然是怕你教她些别的。”
    言下之意,似乎怕她教的不是新手入门款,而是高阶进化版——周公之礼也有多种多样的,这一点两人在从前的实践中已经无数次证明过了,并且越发融会贯通。
    否则孩子是怎么来的。
    林若秋险些被燕窝给呛着,满面通红望他一眼,赶忙用两声咳嗽掩盖过去。
    楚镇亦怕她过于激动动了胎气,便不再逗她,只道:“既然你哥哥这般顽固,朕干脆以不敬皇后的罪名将他收监好了,好好关他个几日,看他还敢不敢不听话。”
    林若秋忙道:“算了算了,我也是说着玩的。”
    本来也是家事,捅开了可不成笑话了?既然林从武这般有把握,自信能哄好阿丽公主,林若秋就等着看好戏好了,只别让阿丽公主哭哭啼啼地到她面前来投诉,那她可得揪住林从武的小辫子,好好治他一顿。
    林若秋收回心思,就发现皇帝捧着一只细瓷碗在那里吃着,碗中的东西呈半透明的淡褐色,似乎十分稠厚香甜。
    林若秋诧道:“陛下在尝什么?”她记得楚镇不吃燕窝,嫌太滑腻,不过碗中的东西看起来也不像燕窝。
    “熊掌。”楚镇简洁的答道,故意将碗凑到她跟前来。
    林若秋只觉得口水都快滴下来了,忙正襟危坐,免得露出一脸馋相。她记得那只犯了事的黑熊被擒获之后,北狄的人自愿交由宫中料理,皇帝也就理所当然地送去御膳房——死都死了,总不成白白扔掉。
    林若秋虽不吃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