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点生气, 不过很快就被他买的那些好吃的、好玩的给哄好了。
    更何况, “梁大将军”还承诺等忙过年尾这阵就带她去庄子里泡温泉,秦莞两辈子加在一起都没泡过温泉, 自然十分期待。
    转眼就到了腊月初八。
    就在汴京百姓窝在家里喝着香甜软糯的腊八粥时, 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到了纪氏头上。
    安国长公主, 今上嫡亲的姐姐, 贵妇圈里的领头人, 主动来到定远侯府为她的侄女——安华县主提亲。
    安华县主赵攸宁是今上唯一的同胞兄弟,已故肃王的独女, 也是今上最亲的侄女,这样的身份几乎是全天下的男子任她挑,而她偏偏看中了秦修。
    秦修只是定远侯府的次子, 将来没有爵位可以继承,学业不上不下, 母亲又出身商户,这样的人怎么看都不是良配。
    其实赵攸宁早就求过安国长公主,长公主却没答应, 说到底是怕侄女将来吃苦。
    这次之所以会同意,还是因着纪氏的行事。
    秦家和宋家结亲的详情哄得了旁人, 却瞒不过安国长公主。
    长公主把纪氏的所做所为一一看在眼里,瞧着她心地善良,做事大气,这才消了固有的成见, 又瞧着秦修性子豁达,待人和善,心下不禁暗赞。
    于是,赵攸宁再次求到她跟前的时候,安国长公主终于肯了,转天便带着媒人和登门礼去了定远侯府。
    当时,侯府上下听说安国长公主来了,全都蒙了,又听说她是来替赵攸宁提亲的,彻底傻了。
    安国长公主是个果断的性子,直截了当地问秦三叔:“这桩婚事你可愿意?”
    秦三叔愣愣地指了指纪氏,“我听我家大娘子的。”
    安国长公主笑笑,看向纪氏,“三大娘子可有意见?”
    纪氏傻傻地点点头,反应过来又连连摇头,“妾、妾身没意见!”
    “二郎呢?”长公主看向秦修。
    “……没。”秦修脑子里反复回忆着赵攸宁的模样,脸色古怪。
    安国长公主笑笑,“那就这么定了。”
    于是,两家当即换了庚帖,定好了下聘的日子——秦修那份是纪氏早八百年前就准备好的,赵攸宁的是安国长公主临时写下的。
    直到把长公主的銮驾送出街口,纪氏依旧愣愣的。
    看着手上还散着墨香的庚帖,她捏了捏秦修的脸,又扯了扯耳朵,直把秦修疼得呲牙咧嘴,才终于确认了这不是在做梦,她真把儿子“嫁”出去了——“嫁”的还是皇家贵女,堂堂县主!
    这下,纪氏真真是扬了眉,吐了气。
    皇家都肯把女儿许给她家,看谁还敢笑话她出身低贱,不堪为配!
    安国长公主满意于秦家的态度,直接乘着銮驾入了宫。
    一个时辰之后,赐婚的圣旨就送到了定远侯府。
    赵攸宁那里也得了一份,她摇身一变,从县主升成了郡主——按大昭的宗法,除非官家特许,只有太子之女才可称为“郡主”。
    官家原本要封赵攸宁为公主,赵攸宁硬是不要——若成了公主就得跟驸马分府别住,她才不乐意。
    纪氏可谓是欣喜若狂。
    这些年,秦修和秦三郎的婚事成了梗在她心头的一根刺,如今这根刺被一道圣旨轰成了渣渣,纪氏就像脱胎换骨一般,浑身轻松。
    她也不再低调,就着下聘礼的日子将整个樊楼包下,把朝中的同僚、生意上的伙伴,以及安国长公主府、肃王府、梁家、宋家、纪家、韩家、顾家二房等所有的姻亲都请了来,足足摆了几十桌。
    长辈们在大堂中吃酒,小辈们在楼上说话,跑堂的伙计忙不过来,樊楼的掌柜又从别处调来一些。
    这一日,全城的目光都汇聚在秦家人身上。
    秦耀看着此等情形,闷了许久才憋出一句:“委屈你了。”
    宋丹青拿帕子掩着嘴,盈盈笑道:“郎君这是哪里的话?”
    秦耀抿了抿嘴,沉声道:“当初我下聘时……忒寒酸了些。”
    宋丹青弯着眼睛,温温柔柔地说:“郎君舍得把辽东海战的战船模型、龙舟竞标的彩头、漠北王庭的朝珠、官家赏赐的青铜古器充作聘礼,若这还叫寒酸,奴家不知什么才叫‘不寒酸’。”
    秦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你识得?”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