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境内百姓怨声载道,梁桦上任后只要稍稍做些实事便极易收拢民心。如无意外,往后便是府尹、京官一路高升。
    这么好的差事不知多少人盯着,若不是梁桢从中斡旋,断然不会落到梁桦这个新科进士头上。为了照顾梁桦的面子,他还特意瞒下了自己从中起的作用,只说是官家器重梁桦。
    然而,梁桦丝毫不知道梁桢的一番苦心,反而心内颇有怨言。
    他不去想有多少人没得官,也不去看多少比他更有学识、更有阅历的进士被派去了鸟不拉屎的偏远之地,单盯着苏泽和秦修,越对比越郁闷。
    崔氏安慰他:“他们一个是安国长公主之孙,一个是安华郡主之婿,靠的不过是外戚的身份,咱们不跟他们比。”
    不说还好,这么一说,梁桦的心情更糟了。
    就是因为这个,他才气愤,才不满。他向来自恃甚高,从殿试之初就不服气,觉得自己之所以被苏泽、秦修比下去,不是学识不高、文章不好,而是因为没有后台。
    梁情瞧出他的心思,开玩笑地说:“哥哥别气,虽说咱家攀不上公主、郡主的,好在那相爷家孙女、国公家的女儿还是可以求上一求的。”
    梁桦耳尖一红,当即瞪起眼,“胡说八道,你当我是那等攀龙附凤的无能之辈吗?”
    梁情掩着嘴笑。
    崔氏心内却是酸了一酸,想当初大房可是有机会“攀龙附凤”的……转念一想,嘉仪公主早已定亲,梁桢想来是没机会了,她又舒坦了。
    ***
    赵攸宁新嫁,皇家成了年却未婚的贵女只剩了嘉仪公主一个,不知多少人明里暗里地盯着她的婚事。
    那些知情的,单等着看笑话。
    没想到,笑话没看成,却出了一桩大事:就是官家刚刚订下婚期之时,嘉仪公主的未婚夫,那个颇有才学的翰林编修,竟然半夜喝醉了酒,跌到汴河里淹死了。
    一时间,京城中流言四起。
    有人说徐编修终于要当驸马了,大喜过望,没承想竟乐极生悲;也有人说他知道嘉仪公主不满意,心内郁闷,这才彻夜长饮;还有一种隐晦的说法在私底下暗暗流传——徐编修不是自己掉进河里的,而是被人害的。
    流言传到秦莞耳朵里,勾起了她上辈子的记忆。
    宫变之后,梁桢拥兵自立,被朝廷判为“反贼”,与嘉仪公主的婚约随即作罢。后来,官家又给嘉仪公主定下一门亲事,便是这个姓徐的编修。和这一世的情形十分相似,同样是在成亲之前,徐编修醉酒坠河。
    秦莞之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后来事情闹得很大。因为徐编修的家人告到汴京府衙,说是徐编修平日里滴酒不沾,且自小长在江边,极擅凫水,断不会喝多了溺水而亡。
    最后怎么解决的秦莞不清楚,只知道后来官家接连给嘉仪公主相了好几位青年才俊,她都拒了。官家气得不行,差点送她去夏国和亲。
    这一世,秦莞了解了贤妃和嘉仪公主的为人,越想越觉得徐编修的死或许真有蹊跷。
    她拐弯抹角地跟“梁大将军”提了提近来的传言,梁桢没觉得她小题大作,当即叫人去查。
    秦莞也没闲着,她把自己手底下的人也派了出去,继续暗中查探弟弟的事。
    贤妃到底是一宫之主,秦莞的手伸不了那么远,查了好些日子都没有进展,只能等待机会。
    这天是九月十五,本该到荣养斋用饭。
    没想到,临近晌午梁老夫人叫人传话,贤妃请她到宫里叙话,今日的家宴便免了。
    秦莞不由纳闷,贤妃找梁老夫人有什么可说的?可别是梁桢的婚事吧?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能。嘉仪公主就算再不顾脸面,也不可能在未婚夫婿亲丧的当口谈婚论嫁。
    于是她便没多想,只等着梁老夫人回来后再叫人打听消息。
    用过饭,秦莞倚在栏杆上看着明月带着一帮小丫鬟摘菊花。
    每逢金秋,明月都会挑些形状饱满、将开未开的甘菊摘下来晒干,拿草药熏了,留着泡水喝,称作“胎菊”。
    上好的胎菊色泽金黄,含有花蜜的清香,久泡而不松散,用来解秋燥最为有效。
    秦莞拿眼瞅着,瞧见菊花丛里冒出来一白一黑两颗小脑袋。两个小家伙丝毫没有惜花之心,反而像是故意搞破坏似的,钻在花丛里左突右冲,一会儿的工夫便压倒一大片。
    小丫鬟们心疼得不行,眼泪汪汪地向秦莞求助。
    秦莞只得把毛球叫出来,又朝小四郎招招手,“昨日学究留的字帖可写完了?若是写得不好,下午的骑射便不能上了。”
    小四郎玩得正欢,突然被叫停自然没好气,“骑射师父是我的又不是你的,你说了不算!”
    脆生生的小嗓门,配着那副臭屁的模样,秦莞不仅没生气,反倒忍不住一阵笑。
    只是,有人却黑了脸。
    “梁大将军”从廊下大步流星地走过来,道:“大娘子是听松院的主母,这个院子里从上到下都要听她的,她说了不算谁说了算?”
    小四郎吓了一跳,缩着脖子躲到明月身后。
    毛球也夹着尾巴钻进了菊花丛。
    秦莞悄悄地拉了拉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