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2/3)
赐婚的旨意三天后正式下达,同时到的还有梁桦重新派官的文书——翰林院主事,正四品。
正正好好比梁桢高了一个品级,若说官家不是故意的谁都不信。
崔氏喜气洋洋地打理着梁桦的绛红官袍,像是强调什么似的说道:“桦儿年轻,并无资历,按理说本不该上来就封个正四品。官家却说按着皇家宗法,驸马本该是这个品级。”
秦莞笑笑,说:“是啊,真难得,恭喜了。”
明明是真心实意,却叫崔氏僵了嘴角。若是秦莞皮笑肉不笑地说上几句酸话,她反倒更舒坦些。
只是,秦莞怎么都酸不起来。梁桢虽是从四品,却是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至于梁桦,也就二房母子沾沾自喜,不知道背地里有多少人看不惯。
秦莞倒是不会如此,单凭着梁桦代替梁桢娶了嘉仪公主这一点,就值得她感激,同时又有那么一丢丢愧疚,还有惆怅。
——嘉仪这个祸害,终究还是要嫁进梁家。
***
十月初十,夏国使臣来朝,随行的除了一位王子,还有两个王女。
赵攸宁作为宗室郡主,理应出城相迎。
和那些如临大敌的礼部官员不同,赵攸宁根本没在意那些礼仪规矩,就像玩似的,不仅拉上宋丹青,还约了秦莞。
说起来,近来将军府事情不断,自从赵攸宁嫁进侯府秦莞还没回去探望过她,和宋丹青刚成亲那会她三天两头回家的情况大为不同。得亏了赵攸宁心大,不会把她往歪处想。
秦莞怀着这种愧疚的心情,好好地打扮了一番,立志不给赵攸宁丢人。
一同出城的还有朝中百官,一片绛红的官袍中,多是蓄着胡须的中年人,还有佝偻着身子、花白头发的老者,唯有梁桦身姿笔挺、玉面朝天,怎么看都撑不起那身崭新的官袍。
梁桦并非不知众人所想,只是不在意罢了。在他看来,身上的官阶、手中的权势、将来的前途才是最实在的。
这样想着,他便端出“巡使”的官威,冷着脸喝斥不守规矩的百姓。
百姓们吓得纷纷退到道路两侧,缩着脖子敬畏地看他。
梁桦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秦莞摇摇头,所谓“拿着鸡毛当令箭”便是如此了。并非凭着实力得来的威风,不知能耍到何时?
正要放下车帘,不经意瞧见一个身披甲胄的身影,身下骑着纯黑色的河套马,手里握着牛皮短鞭,脸上挂着一副漫不经心的神色,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
秦莞手上一顿,不由抿了抿嘴——真正的梁桢和旁人假扮的“梁桢”明明差上这么多,她怎么就没有发现!
不知谁喊了声:“军爷来了!”
孩童们大叫一声,仓皇逃蹿。
一个半大小子原本骑在御街旁的大槐树上,许是跑得急,脚下一滑,竟头朝地栽了下来。
梁桢急夹马腹,眨眼间奔了过去,似是轻轻松松地抬了抬手,便将那小子夹到了胳膊底下,马鞭随即照着屁股敲了敲。
“还淘不?”
那小子一看是他,嘿嘿一笑:“不敢了不敢了,大将军饶命!”
梁桢扬着一边嘴角笑道:“大将军是我爹,我可担不起。”
底下围着小半圈人,嘻嘻哈哈地向梁桢求情,看那架势应该没少跟他打交道。
梁桢胳膊一抬,将那小子丢到地上。小汉子们纷纷上前,七手八脚地把小伙伴接住。
那小子站稳了,扬起那张黑瘦的小脸,不伦不类地朝着梁桢抱了抱拳。
梁桢拿手往御街两边一划拉,道:“这些树都是朝廷栽的,折了一棵够你们老子娘赔上一年的,到时候你们一个个地吃不起饭,可别哭着喊着要当兵!”
小汉子们哈哈一笑,四散而去。
梁桢笑骂一句,眼中含着浓浓的笑意。
秦莞远远瞧着,一时间竟挪不开眼。
她第一次知道,梁桢在百姓们面前竟是这副模样,尤其面对孩子时,他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王,浑身发光的那种。
秦莞看看梁桦,再看看梁桢,高下立见。
梁桦想跟梁桢比,扒层皮都比不过!
嘉仪公主也来了。
自从和梁桦定亲后,京中的流言渐渐平息了,再也没人敢提“徐编修”这三个字。
至于嘉仪公主身上的官司,官家发话,如今招待夏国使团要紧,其余诸事一切押后。
击鼓鸣冤的徐大郎被“请”进了登闻鼓院,名为保护,实为监视,至少在夏使来朝期间不许他出来闹事。
好在苏院判为人正直,不会被二皇子收买,嘉仪公主得了教训,不敢再做出过分的事,因此徐大郎的安全暂时不用担心。
关于婚事,嘉仪公主的反应很平静。
那天她跪到官家和贤妃跟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女儿从前不懂事,给父皇母妃添了麻烦,从此以后定会涵养女德,再不让父皇母妃操心。”
说完这番话,她就像彻底放弃了对梁桢的执念似的,一心备嫁。官家老怀甚慰。
贤妃起初以为嘉仪公主又在耍什么把戏,暗中观察了数日,发现她像是真的收了心。
正正好好比梁桢高了一个品级,若说官家不是故意的谁都不信。
崔氏喜气洋洋地打理着梁桦的绛红官袍,像是强调什么似的说道:“桦儿年轻,并无资历,按理说本不该上来就封个正四品。官家却说按着皇家宗法,驸马本该是这个品级。”
秦莞笑笑,说:“是啊,真难得,恭喜了。”
明明是真心实意,却叫崔氏僵了嘴角。若是秦莞皮笑肉不笑地说上几句酸话,她反倒更舒坦些。
只是,秦莞怎么都酸不起来。梁桢虽是从四品,却是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至于梁桦,也就二房母子沾沾自喜,不知道背地里有多少人看不惯。
秦莞倒是不会如此,单凭着梁桦代替梁桢娶了嘉仪公主这一点,就值得她感激,同时又有那么一丢丢愧疚,还有惆怅。
——嘉仪这个祸害,终究还是要嫁进梁家。
***
十月初十,夏国使臣来朝,随行的除了一位王子,还有两个王女。
赵攸宁作为宗室郡主,理应出城相迎。
和那些如临大敌的礼部官员不同,赵攸宁根本没在意那些礼仪规矩,就像玩似的,不仅拉上宋丹青,还约了秦莞。
说起来,近来将军府事情不断,自从赵攸宁嫁进侯府秦莞还没回去探望过她,和宋丹青刚成亲那会她三天两头回家的情况大为不同。得亏了赵攸宁心大,不会把她往歪处想。
秦莞怀着这种愧疚的心情,好好地打扮了一番,立志不给赵攸宁丢人。
一同出城的还有朝中百官,一片绛红的官袍中,多是蓄着胡须的中年人,还有佝偻着身子、花白头发的老者,唯有梁桦身姿笔挺、玉面朝天,怎么看都撑不起那身崭新的官袍。
梁桦并非不知众人所想,只是不在意罢了。在他看来,身上的官阶、手中的权势、将来的前途才是最实在的。
这样想着,他便端出“巡使”的官威,冷着脸喝斥不守规矩的百姓。
百姓们吓得纷纷退到道路两侧,缩着脖子敬畏地看他。
梁桦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秦莞摇摇头,所谓“拿着鸡毛当令箭”便是如此了。并非凭着实力得来的威风,不知能耍到何时?
正要放下车帘,不经意瞧见一个身披甲胄的身影,身下骑着纯黑色的河套马,手里握着牛皮短鞭,脸上挂着一副漫不经心的神色,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
秦莞手上一顿,不由抿了抿嘴——真正的梁桢和旁人假扮的“梁桢”明明差上这么多,她怎么就没有发现!
不知谁喊了声:“军爷来了!”
孩童们大叫一声,仓皇逃蹿。
一个半大小子原本骑在御街旁的大槐树上,许是跑得急,脚下一滑,竟头朝地栽了下来。
梁桢急夹马腹,眨眼间奔了过去,似是轻轻松松地抬了抬手,便将那小子夹到了胳膊底下,马鞭随即照着屁股敲了敲。
“还淘不?”
那小子一看是他,嘿嘿一笑:“不敢了不敢了,大将军饶命!”
梁桢扬着一边嘴角笑道:“大将军是我爹,我可担不起。”
底下围着小半圈人,嘻嘻哈哈地向梁桢求情,看那架势应该没少跟他打交道。
梁桢胳膊一抬,将那小子丢到地上。小汉子们纷纷上前,七手八脚地把小伙伴接住。
那小子站稳了,扬起那张黑瘦的小脸,不伦不类地朝着梁桢抱了抱拳。
梁桢拿手往御街两边一划拉,道:“这些树都是朝廷栽的,折了一棵够你们老子娘赔上一年的,到时候你们一个个地吃不起饭,可别哭着喊着要当兵!”
小汉子们哈哈一笑,四散而去。
梁桢笑骂一句,眼中含着浓浓的笑意。
秦莞远远瞧着,一时间竟挪不开眼。
她第一次知道,梁桢在百姓们面前竟是这副模样,尤其面对孩子时,他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王,浑身发光的那种。
秦莞看看梁桦,再看看梁桢,高下立见。
梁桦想跟梁桢比,扒层皮都比不过!
嘉仪公主也来了。
自从和梁桦定亲后,京中的流言渐渐平息了,再也没人敢提“徐编修”这三个字。
至于嘉仪公主身上的官司,官家发话,如今招待夏国使团要紧,其余诸事一切押后。
击鼓鸣冤的徐大郎被“请”进了登闻鼓院,名为保护,实为监视,至少在夏使来朝期间不许他出来闹事。
好在苏院判为人正直,不会被二皇子收买,嘉仪公主得了教训,不敢再做出过分的事,因此徐大郎的安全暂时不用担心。
关于婚事,嘉仪公主的反应很平静。
那天她跪到官家和贤妃跟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女儿从前不懂事,给父皇母妃添了麻烦,从此以后定会涵养女德,再不让父皇母妃操心。”
说完这番话,她就像彻底放弃了对梁桢的执念似的,一心备嫁。官家老怀甚慰。
贤妃起初以为嘉仪公主又在耍什么把戏,暗中观察了数日,发现她像是真的收了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