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又失望了(1/2)
“家主,那是可天雷……”李晋的声音在颤抖,充满了恐惧。这是在暗示李诚,灭口!
“我知道你的心思,我李诚不是背信弃义的人。你不要再说了!”李诚毫不犹豫的拒绝。
李晋的心态有点矛盾,觉得这样的家主确实很好,但是不够狠心的话,难成大事。
李诚又道:“你觉得我不够狠心么?愚蠢!我李诚搞出来的东西,这天下谁有能耐识破?”
本来低头说话的李晋,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李诚脸上充满了不屑的意味时,顿时觉得自己确实蠢。连天雷都能引来的家主,根本就是神人啊。
“是!家主,小的愚昧!”李晋赶紧低头作揖,李诚随意的挥挥手:“下去吧,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记住,管住自己的嘴,看好其他的人的嘴,谁要是话多就做哑巴。”
声音不算大,但是很有威慑力,李晋吓的腿一软,还是头一次感受到李诚释放的压力。
是夜,城外南山之中,一处农舍起火,火势太猛,熄灭之后只留下一地的灰烬。
解州,城外十里,刺史丁猛率部迎接。李义府只带了四个随从,一辆牛车,算是轻车简从。与前来迎接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非昔比,李义府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七品御史。
钦命在身的御史中丞,对外宣称巡视河东。前日长安快马追授陛下手谕,彻查解州盐务,必要时可调动一道府兵。这个权利可就不得了了。
丁猛在长安自然是有根基的,李义府的来历已经提前有人快马通报,这才有了出迎十里。
李义府没等进入解州城,便下令解州都尉,调府兵二百,协助彻查。这家伙胆子够肥,天子手谕是让他必要时可调动府兵,李义府上来就动用了手谕。
原因很简单,实在是没法相信解州府的人。调动府兵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有保证。胆子再大的地方豪强,也不敢在府兵的保护下动手伤了御史,那等同于造反。
怎么说呢?李义府这个安排的原因很简单,怕死!先给自己上一道保命符。
河东士族的名声可不那么好,李义府是真的担心会出事。毕竟是盐的事情。
有了安全保证,李义府带着府兵在解州肆意乱窜,借口是调查所谓的天谴。一开始李义府还带着怀疑的心情,但是走了一圈之后,信了,真的有天谴。
每一个现场都显得很不规则,就不是人为能制造的结果。走访人群也一样,都说是天谴。整个解州城的口径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一场天谴。有人作恶太多,老天爷警示了。
李义府看来,丁猛是个很有能力的刺史,出现这么大的事情后,解州居然没乱。一切都还是那么仅仅有条,当然这仅仅是李义府看见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则是整个解州上下的行为。
突然出现的天谴,震惊的不仅仅是一个解州,而是快速的蔓延到整个河东道,甚至更远。整个河东道但凡是与盐有关联的士族豪强,无一不胆战心惊。
都不用丁猛操心太多,地方豪强主动团结起来,维护地方安定。他们比任何人都担心乱局的出现,担心引发民变,朝廷军事介入。真的那样局面就没法收拾了。
李义府的巡察毫无疑问一无所获,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乱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堆满仓库的解州盐,一粒都没有往外运。市面上出现食盐紧缺的现象。
换成以前,朝廷早就着急上火了,市面上买不到食盐还得了?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市面上的食盐价格,意外的没有滋生太大的波动。一直到天谴过去十天之后,盐价开始飙升。
长安城一斗盐的价格升到一千文,李诚预判的局面出现了。由于之前马周有所准备,解州天谴之后又及时应对,第一批海盐在盐价飙到一千二百文一斗的时候运到了长安。
一场可能出现的风波,因为海盐的及时运到,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长安的影响不大,河东、河南两道的影响却不小,盐价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升。
坐镇洛阳的马周及时做出反应,大批海盐自洛阳上岸,辐射黄河以南。
李义府在解州也没闲着,接到长安指令,紧急抽调府兵,运输解州方面的食盐。
一场风波渐渐消弭,造成的影响不算太大。事实证明,仅仅靠海盐,并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一个是产量本身的问题,一个是运输的问题。
天渐渐的凉了,解州天谴的风波也渐渐的过去。李诚人在长安,除了大朝会之外,没事就躲进少府监,难得的尽职。
秋风秋雨凉意深深,少府监的冶监上下,去依旧热火朝天。叮叮当当的锻打声总算是停下了,李诚摘掉耳朵里的棉花,看着马尿里捞出来的手工轴承,不顾上面的骚味拿手上。
沾了油之后,抬手转动,不过两三圈就停了下来。李诚又一次失望了,这玩意甚至连次品都算不上。而且还是手工制作,效率低的感人肺腑。
“当初为啥要学文科啊!”李诚不禁深深感慨,随手丢给身边的工匠。李诚看来很垃圾手工制作轴承,落在匠人的手里,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神采。
别看这玩意一个熟练工匠三天才能做一个,但是这个工匠已经非常的震撼
“我知道你的心思,我李诚不是背信弃义的人。你不要再说了!”李诚毫不犹豫的拒绝。
李晋的心态有点矛盾,觉得这样的家主确实很好,但是不够狠心的话,难成大事。
李诚又道:“你觉得我不够狠心么?愚蠢!我李诚搞出来的东西,这天下谁有能耐识破?”
本来低头说话的李晋,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李诚脸上充满了不屑的意味时,顿时觉得自己确实蠢。连天雷都能引来的家主,根本就是神人啊。
“是!家主,小的愚昧!”李晋赶紧低头作揖,李诚随意的挥挥手:“下去吧,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记住,管住自己的嘴,看好其他的人的嘴,谁要是话多就做哑巴。”
声音不算大,但是很有威慑力,李晋吓的腿一软,还是头一次感受到李诚释放的压力。
是夜,城外南山之中,一处农舍起火,火势太猛,熄灭之后只留下一地的灰烬。
解州,城外十里,刺史丁猛率部迎接。李义府只带了四个随从,一辆牛车,算是轻车简从。与前来迎接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非昔比,李义府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七品御史。
钦命在身的御史中丞,对外宣称巡视河东。前日长安快马追授陛下手谕,彻查解州盐务,必要时可调动一道府兵。这个权利可就不得了了。
丁猛在长安自然是有根基的,李义府的来历已经提前有人快马通报,这才有了出迎十里。
李义府没等进入解州城,便下令解州都尉,调府兵二百,协助彻查。这家伙胆子够肥,天子手谕是让他必要时可调动府兵,李义府上来就动用了手谕。
原因很简单,实在是没法相信解州府的人。调动府兵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有保证。胆子再大的地方豪强,也不敢在府兵的保护下动手伤了御史,那等同于造反。
怎么说呢?李义府这个安排的原因很简单,怕死!先给自己上一道保命符。
河东士族的名声可不那么好,李义府是真的担心会出事。毕竟是盐的事情。
有了安全保证,李义府带着府兵在解州肆意乱窜,借口是调查所谓的天谴。一开始李义府还带着怀疑的心情,但是走了一圈之后,信了,真的有天谴。
每一个现场都显得很不规则,就不是人为能制造的结果。走访人群也一样,都说是天谴。整个解州城的口径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一场天谴。有人作恶太多,老天爷警示了。
李义府看来,丁猛是个很有能力的刺史,出现这么大的事情后,解州居然没乱。一切都还是那么仅仅有条,当然这仅仅是李义府看见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则是整个解州上下的行为。
突然出现的天谴,震惊的不仅仅是一个解州,而是快速的蔓延到整个河东道,甚至更远。整个河东道但凡是与盐有关联的士族豪强,无一不胆战心惊。
都不用丁猛操心太多,地方豪强主动团结起来,维护地方安定。他们比任何人都担心乱局的出现,担心引发民变,朝廷军事介入。真的那样局面就没法收拾了。
李义府的巡察毫无疑问一无所获,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乱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堆满仓库的解州盐,一粒都没有往外运。市面上出现食盐紧缺的现象。
换成以前,朝廷早就着急上火了,市面上买不到食盐还得了?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市面上的食盐价格,意外的没有滋生太大的波动。一直到天谴过去十天之后,盐价开始飙升。
长安城一斗盐的价格升到一千文,李诚预判的局面出现了。由于之前马周有所准备,解州天谴之后又及时应对,第一批海盐在盐价飙到一千二百文一斗的时候运到了长安。
一场可能出现的风波,因为海盐的及时运到,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长安的影响不大,河东、河南两道的影响却不小,盐价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升。
坐镇洛阳的马周及时做出反应,大批海盐自洛阳上岸,辐射黄河以南。
李义府在解州也没闲着,接到长安指令,紧急抽调府兵,运输解州方面的食盐。
一场风波渐渐消弭,造成的影响不算太大。事实证明,仅仅靠海盐,并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一个是产量本身的问题,一个是运输的问题。
天渐渐的凉了,解州天谴的风波也渐渐的过去。李诚人在长安,除了大朝会之外,没事就躲进少府监,难得的尽职。
秋风秋雨凉意深深,少府监的冶监上下,去依旧热火朝天。叮叮当当的锻打声总算是停下了,李诚摘掉耳朵里的棉花,看着马尿里捞出来的手工轴承,不顾上面的骚味拿手上。
沾了油之后,抬手转动,不过两三圈就停了下来。李诚又一次失望了,这玩意甚至连次品都算不上。而且还是手工制作,效率低的感人肺腑。
“当初为啥要学文科啊!”李诚不禁深深感慨,随手丢给身边的工匠。李诚看来很垃圾手工制作轴承,落在匠人的手里,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神采。
别看这玩意一个熟练工匠三天才能做一个,但是这个工匠已经非常的震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