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2/3)
挑出来搞正月大课的开场展示。听他这么一说,其他人都围上来追问:“真的吗?新犁长啥样?哪儿能买到?贵不贵啊?”
张曲便把新犁的模样给众人描述了一遍,至于哪儿能买、价钱如何,他也是不晓得的,只说扶苏告诉他很快会有得卖的。
其他人都听得心向神往:“不知能不能赶上今年春耕,要是能赶上我也想买来试试。”
新犁的事在张家村传开后,没过多久又通过田间闲谈转到了其他村。
这个件事继知晓嵯峨山脚要建个学宫的消息之后再次引起别庄周围所有村子的热议,还有不少人偷偷问在庄子里干活的庄户们是不是已经用上新犁。
得知庄户们也是今天才看到张曲展示新犁,村民们更加好奇了,恨不得马上买一把试试看。
蒙毅为学宫的事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别庄吃过晚饭才听闻新犁的事。他看了底下人记录的新犁试用过程,心中有些震惊。
若是有更灵便的新犁面世,原本需要两头耕牛才能犁好的地用了它只需要一头耕牛,那如今许多没开垦的荒地指不定都能开垦出来!
要知道种庄稼最要紧的就是春耕这一步,要是这一步能变得更省时省力,往后不仅饿死的人会少一些,军粮也更容易筹备!
蒙毅忙去问扶苏新犁的事。
扶苏已经叫人赶在春耕前抓紧做些新犁出来,见蒙毅来问,也不瞒着,说是前些天去看正月大课时想到的,这才叫人做出来试试。
蒙毅看过扶苏取出来的图纸,琢磨着要把这几天发生的事好好写封信给嬴政,或者索性回去当面禀报。
建学宫的事他已经安排下去,人手已经到位,还有不少附近的村民过来帮忙开垦学田,基本已经没他什么事了。
蒙毅看向坐在灯前的扶苏。
这孩子是他们兄弟俩看着长大的。他们蒙家世代效忠于大秦,他与兄长蒙恬在大王十来岁登基时就追随在大王身边,看着大王一步步铲除障碍、手握大权,对于大王的第一个孩子,他们也都很期待他的降生。
扶苏也没让他们失望,从小聪慧早熟,几乎从不哭闹。
只是这样的扶苏太懂事了,有时不免让人有些心疼。
扶苏的母亲早早去了,大王不是耽于美色的人,对后宫不甚上心,宠幸没少过,却没特意宠爱过谁。
扶苏出生后,宫里又先后添了十几个孩子,只有扶苏是大王亲自起的名,其他孩子大王估计连看都没看过几眼。
只是哪怕比较看重长子,大王也不是那种疼爱孩子的人,平时父子间见面的次数不多,交流的机会很少。
橘黄色的灯光里,扶苏安安静静地坐着,一如过去几年那样乖巧听话。
这样的小孩其实很吃亏,小孩子不哭不闹,大人自然容易不闻不问。
蒙毅叹了口气。
见蒙毅久久不说话,还叹起气来,扶苏不由抬起头看向蒙毅。
蒙毅一时没忍住,抬手揉了揉扶苏的脑袋:“我准备明天回咸阳一趟,你给大王写封信说了说这新犁的事,我好捎回去给大王。”
扶苏知道蒙毅是为自己好,自然没有拒绝,乖乖应了声“好”。
蒙挚见他应了,放下心来,约好明日来取信才离开。
扶苏坐在灯下,想着年前回咸阳时短暂的父子相处时光。
不管日后如何,父皇总是喜欢过他这个儿子的,哪怕底下的人会把云阳县的事记下来送回咸阳,他也该多给父皇写写信才是。
扶苏叫怀德磨了墨,提笔先问安,随后才娓娓把这些日子的事情写到信里。
记忆中他虽被淳于越等人教导着要仁爱百姓,真正有机会接触到百姓却是在去了边关之后,那时候蒙恬率三十五万大军镇守边关,既要提防外敌,又要修长城、通直道,士卒们每日不是辛苦操练就是辛苦干活,哪怕不打仗,每天也会有不少人死去,气氛和云阳县不太一样。
即使许多人埋怨朝廷时都有意避着他,不少带着怨气的话还是传到了他耳里。
这回到云阳县后,扶苏虽然也遇到过有便宜就变着法儿来占的人,但大多百姓都非常淳朴,只要给一点点好处,他们就回以百倍的爱戴,有些事他只是提了一句便有人自发地去做好了。
扶苏想到一句古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王是舟船,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大秦能够一统天下,离不开大秦百姓的万众一心。
老秦人自古以来都被排斥在东方各国之外,如今终于强盛起来了,身上有了厚实的甲衣,手里有了锋利的刀剑,他们自然憋着一口气要让大秦一统天下,让那些千百年来都不用正眼看他们的家伙俯首称臣。
只是一统天下以后呢?
扶苏想起嬴政后来的改变,手中的笔停顿下来。
若不是发现了天下一统以后人心并未统一,父皇也不会三次东巡,不会相信方士所说的不死之药,不会闭目塞听下令让人焚诗书。
父皇当时,心里也着急了吧?
扶苏静坐片刻,再次提笔往下写,很快将最近发生的事写到了信中,顺便把
张曲便把新犁的模样给众人描述了一遍,至于哪儿能买、价钱如何,他也是不晓得的,只说扶苏告诉他很快会有得卖的。
其他人都听得心向神往:“不知能不能赶上今年春耕,要是能赶上我也想买来试试。”
新犁的事在张家村传开后,没过多久又通过田间闲谈转到了其他村。
这个件事继知晓嵯峨山脚要建个学宫的消息之后再次引起别庄周围所有村子的热议,还有不少人偷偷问在庄子里干活的庄户们是不是已经用上新犁。
得知庄户们也是今天才看到张曲展示新犁,村民们更加好奇了,恨不得马上买一把试试看。
蒙毅为学宫的事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别庄吃过晚饭才听闻新犁的事。他看了底下人记录的新犁试用过程,心中有些震惊。
若是有更灵便的新犁面世,原本需要两头耕牛才能犁好的地用了它只需要一头耕牛,那如今许多没开垦的荒地指不定都能开垦出来!
要知道种庄稼最要紧的就是春耕这一步,要是这一步能变得更省时省力,往后不仅饿死的人会少一些,军粮也更容易筹备!
蒙毅忙去问扶苏新犁的事。
扶苏已经叫人赶在春耕前抓紧做些新犁出来,见蒙毅来问,也不瞒着,说是前些天去看正月大课时想到的,这才叫人做出来试试。
蒙毅看过扶苏取出来的图纸,琢磨着要把这几天发生的事好好写封信给嬴政,或者索性回去当面禀报。
建学宫的事他已经安排下去,人手已经到位,还有不少附近的村民过来帮忙开垦学田,基本已经没他什么事了。
蒙毅看向坐在灯前的扶苏。
这孩子是他们兄弟俩看着长大的。他们蒙家世代效忠于大秦,他与兄长蒙恬在大王十来岁登基时就追随在大王身边,看着大王一步步铲除障碍、手握大权,对于大王的第一个孩子,他们也都很期待他的降生。
扶苏也没让他们失望,从小聪慧早熟,几乎从不哭闹。
只是这样的扶苏太懂事了,有时不免让人有些心疼。
扶苏的母亲早早去了,大王不是耽于美色的人,对后宫不甚上心,宠幸没少过,却没特意宠爱过谁。
扶苏出生后,宫里又先后添了十几个孩子,只有扶苏是大王亲自起的名,其他孩子大王估计连看都没看过几眼。
只是哪怕比较看重长子,大王也不是那种疼爱孩子的人,平时父子间见面的次数不多,交流的机会很少。
橘黄色的灯光里,扶苏安安静静地坐着,一如过去几年那样乖巧听话。
这样的小孩其实很吃亏,小孩子不哭不闹,大人自然容易不闻不问。
蒙毅叹了口气。
见蒙毅久久不说话,还叹起气来,扶苏不由抬起头看向蒙毅。
蒙毅一时没忍住,抬手揉了揉扶苏的脑袋:“我准备明天回咸阳一趟,你给大王写封信说了说这新犁的事,我好捎回去给大王。”
扶苏知道蒙毅是为自己好,自然没有拒绝,乖乖应了声“好”。
蒙挚见他应了,放下心来,约好明日来取信才离开。
扶苏坐在灯下,想着年前回咸阳时短暂的父子相处时光。
不管日后如何,父皇总是喜欢过他这个儿子的,哪怕底下的人会把云阳县的事记下来送回咸阳,他也该多给父皇写写信才是。
扶苏叫怀德磨了墨,提笔先问安,随后才娓娓把这些日子的事情写到信里。
记忆中他虽被淳于越等人教导着要仁爱百姓,真正有机会接触到百姓却是在去了边关之后,那时候蒙恬率三十五万大军镇守边关,既要提防外敌,又要修长城、通直道,士卒们每日不是辛苦操练就是辛苦干活,哪怕不打仗,每天也会有不少人死去,气氛和云阳县不太一样。
即使许多人埋怨朝廷时都有意避着他,不少带着怨气的话还是传到了他耳里。
这回到云阳县后,扶苏虽然也遇到过有便宜就变着法儿来占的人,但大多百姓都非常淳朴,只要给一点点好处,他们就回以百倍的爱戴,有些事他只是提了一句便有人自发地去做好了。
扶苏想到一句古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王是舟船,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大秦能够一统天下,离不开大秦百姓的万众一心。
老秦人自古以来都被排斥在东方各国之外,如今终于强盛起来了,身上有了厚实的甲衣,手里有了锋利的刀剑,他们自然憋着一口气要让大秦一统天下,让那些千百年来都不用正眼看他们的家伙俯首称臣。
只是一统天下以后呢?
扶苏想起嬴政后来的改变,手中的笔停顿下来。
若不是发现了天下一统以后人心并未统一,父皇也不会三次东巡,不会相信方士所说的不死之药,不会闭目塞听下令让人焚诗书。
父皇当时,心里也着急了吧?
扶苏静坐片刻,再次提笔往下写,很快将最近发生的事写到了信中,顺便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