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2/3)
折返,却见一个布衣少年立在不远处,面庞秀美,乍一看会错认成女孩儿。
扶苏见对方姿容不俗,偏又面生得很,不由好奇地上前问:“这位哥哥是想去学宫求学的吗?”
布衣少年见扶苏身后跟着不少人,其中还有个阉奴,已猜出扶苏的身份。
听扶苏张口就喊哥哥,布衣少年莞尔。他说道:“不是。”
他从小有名师教导,还瞧不上秦国这乱七八糟的小小学宫,只是有事来秦国一趟。他听人说秦国效仿稷下学宫建了个“大秦学宫”,才特意绕过来看看。
布衣少年补充了一句,“我并非秦国人。”
哪怕布衣少年态度还算谦和,扶苏仍是看出了他对学宫的不屑。
扶苏没恼,他知道比起稷下学宫,他们这大秦学宫确实很小儿科,有名的学者没请来几个,教授的内容也很浅显。
不过,还没学会走的人,难道能直接学跑?
等他们踏踏实实地学会了走,以后自然能跑起来。
“我没出过秦国,不知道你们的先生平时都给学生教些什么、让学生读什么书。”扶苏诚恳地邀请道,“如果哥哥不嫌弃的话,不如到我家中小坐,与我说说这些事。”
布衣少年见扶苏那张小脸上满是认真,心中的轻慢散了大半。思及自己此行的目的,他考虑片刻,点头说道:“也好,那就叨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开始养猪.jpg
扶小苏:等等,这人好像不一般!
*
注:关于赵高有没有那玩意,在这里他是没有的!至于历史上有没有,我没见过不晓得!(不
作者尊重读者的观点,也请请尊重作者的选择,不必反复刷屏提出不同的观点。
小说并不是历史,而且古今都有很多野史传奇表示他是太监,这里只是选用其中一种说法而已。
至于说东汉才有阉人,《史记》就写吕不韦让嫪毐诈腐,送到太后身边,既然宫里没有阉人,为什么要特意强调诈腐?
当然,也可以说《史记》不真实,但还是那句话,尊重彼此的观点,这只是玩个梗而已,反复刷屏没意思。
第11章 口授
两人一路往回走,又遇到不少早早进山打柴、下地劳作的村夫,他们见了扶苏都是满脸笑容地问好。
经过数月相处,大多数人都已不那么畏惧扶苏身边跟着的那些侍卫,对扶苏都极为喜爱,还有人提着在山里逮的肥兔子问扶苏要不要吃。
扶苏婉拒了村夫们的好意,与他们闲谈几句才彬彬有礼地分别。
布衣少年一路跟到别庄,心情越发凝重。
来云阳县后,他听说过不少关于扶苏的事,知道这位秦国公子在云阳很得民心,任谁提起来都是交口称赞。
他曾听闻秦王嬴政能礼贤下士,每每有能人志士来投奔秦国,嬴政都与对方同车出游,效仿对方的衣着打扮,配合对方的饮食习惯,可谓是把礼遇贤能做到了极致。
如今秦廷之中不乏有东方诸国前过来的人,大多都身居高位或者受到优待。
回想起自己来秦国前的种种见闻,布衣少年心中沉重。
不管是做戏也好、隐忍也罢,至少秦王父子的姿态都摆得很好,东方诸国国君横征暴敛,贵族骄奢淫逸,百姓苦不堪言,有志之士惨遭迫害,有才之人不得重用,小人与蛀虫反而混得如鱼得水。
难怪秦国日益强盛,令东方六国寝食难安!
布衣少年随着扶苏进入别庄,见庄内一切都很寻常,不见特别之处,看向扶苏的目光越发复杂。
扶苏引着布衣少年到他平时读书的小亭中。
亭子中间铺着张普通竹席,上面摆着张十分寻常的书案,旁边摆着个半旧的火炉,冬日拿来生火取暖,如今则是用来煮茶。
踏上修行之路后,扶苏没养成别的喜好,倒是喜好上了饮茶,年前他曾命人南下寻茶,近来才有人快马送了一批茶叶回来。
茶叶按照他的喜好炒制过,泡出来的茶水清冽漂亮,茶香袅袅,闻着叫人平心静气。
明明这亭子里没什么昂贵的东西,扶苏往那里一坐,却让布衣少年感觉整个院子都不一般。
他往亭外看去,只见对侧的屋子里满满当当摆着几架子书简,数量多得让人心惊,倘若读书人见了肯定恨不得扎根在里面。
单凭这一屋子书,这别庄就很不得了了。
布衣少年夸了一句:“公子有乃父之风。”
扶苏不意外少年知道他的身份,毕竟云阳县十里八乡的人如今基本都认得他。他问道:“还没请教哥哥名讳?”
布衣少年道:“鄙人姓张,单名一字良,新郑人士。”
扶苏虽不曾听过张良之名,不过新郑是韩国国都,从张良的风姿气度来看,显见不是普通人。
他记得韩国国相亦姓张,家中五世相韩,心中有了猜测,却也没多问。
扶苏含笑说道:“原来是张兄。”他亲自给张良递了一杯茶,“这是我托人去寻来的一种茶饮,张兄喝着看看可还喜欢。”
张良也不拒绝,端起茶饮了一口。此茶入口虽有些微苦,待苦意
扶苏见对方姿容不俗,偏又面生得很,不由好奇地上前问:“这位哥哥是想去学宫求学的吗?”
布衣少年见扶苏身后跟着不少人,其中还有个阉奴,已猜出扶苏的身份。
听扶苏张口就喊哥哥,布衣少年莞尔。他说道:“不是。”
他从小有名师教导,还瞧不上秦国这乱七八糟的小小学宫,只是有事来秦国一趟。他听人说秦国效仿稷下学宫建了个“大秦学宫”,才特意绕过来看看。
布衣少年补充了一句,“我并非秦国人。”
哪怕布衣少年态度还算谦和,扶苏仍是看出了他对学宫的不屑。
扶苏没恼,他知道比起稷下学宫,他们这大秦学宫确实很小儿科,有名的学者没请来几个,教授的内容也很浅显。
不过,还没学会走的人,难道能直接学跑?
等他们踏踏实实地学会了走,以后自然能跑起来。
“我没出过秦国,不知道你们的先生平时都给学生教些什么、让学生读什么书。”扶苏诚恳地邀请道,“如果哥哥不嫌弃的话,不如到我家中小坐,与我说说这些事。”
布衣少年见扶苏那张小脸上满是认真,心中的轻慢散了大半。思及自己此行的目的,他考虑片刻,点头说道:“也好,那就叨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开始养猪.jpg
扶小苏:等等,这人好像不一般!
*
注:关于赵高有没有那玩意,在这里他是没有的!至于历史上有没有,我没见过不晓得!(不
作者尊重读者的观点,也请请尊重作者的选择,不必反复刷屏提出不同的观点。
小说并不是历史,而且古今都有很多野史传奇表示他是太监,这里只是选用其中一种说法而已。
至于说东汉才有阉人,《史记》就写吕不韦让嫪毐诈腐,送到太后身边,既然宫里没有阉人,为什么要特意强调诈腐?
当然,也可以说《史记》不真实,但还是那句话,尊重彼此的观点,这只是玩个梗而已,反复刷屏没意思。
第11章 口授
两人一路往回走,又遇到不少早早进山打柴、下地劳作的村夫,他们见了扶苏都是满脸笑容地问好。
经过数月相处,大多数人都已不那么畏惧扶苏身边跟着的那些侍卫,对扶苏都极为喜爱,还有人提着在山里逮的肥兔子问扶苏要不要吃。
扶苏婉拒了村夫们的好意,与他们闲谈几句才彬彬有礼地分别。
布衣少年一路跟到别庄,心情越发凝重。
来云阳县后,他听说过不少关于扶苏的事,知道这位秦国公子在云阳很得民心,任谁提起来都是交口称赞。
他曾听闻秦王嬴政能礼贤下士,每每有能人志士来投奔秦国,嬴政都与对方同车出游,效仿对方的衣着打扮,配合对方的饮食习惯,可谓是把礼遇贤能做到了极致。
如今秦廷之中不乏有东方诸国前过来的人,大多都身居高位或者受到优待。
回想起自己来秦国前的种种见闻,布衣少年心中沉重。
不管是做戏也好、隐忍也罢,至少秦王父子的姿态都摆得很好,东方诸国国君横征暴敛,贵族骄奢淫逸,百姓苦不堪言,有志之士惨遭迫害,有才之人不得重用,小人与蛀虫反而混得如鱼得水。
难怪秦国日益强盛,令东方六国寝食难安!
布衣少年随着扶苏进入别庄,见庄内一切都很寻常,不见特别之处,看向扶苏的目光越发复杂。
扶苏引着布衣少年到他平时读书的小亭中。
亭子中间铺着张普通竹席,上面摆着张十分寻常的书案,旁边摆着个半旧的火炉,冬日拿来生火取暖,如今则是用来煮茶。
踏上修行之路后,扶苏没养成别的喜好,倒是喜好上了饮茶,年前他曾命人南下寻茶,近来才有人快马送了一批茶叶回来。
茶叶按照他的喜好炒制过,泡出来的茶水清冽漂亮,茶香袅袅,闻着叫人平心静气。
明明这亭子里没什么昂贵的东西,扶苏往那里一坐,却让布衣少年感觉整个院子都不一般。
他往亭外看去,只见对侧的屋子里满满当当摆着几架子书简,数量多得让人心惊,倘若读书人见了肯定恨不得扎根在里面。
单凭这一屋子书,这别庄就很不得了了。
布衣少年夸了一句:“公子有乃父之风。”
扶苏不意外少年知道他的身份,毕竟云阳县十里八乡的人如今基本都认得他。他问道:“还没请教哥哥名讳?”
布衣少年道:“鄙人姓张,单名一字良,新郑人士。”
扶苏虽不曾听过张良之名,不过新郑是韩国国都,从张良的风姿气度来看,显见不是普通人。
他记得韩国国相亦姓张,家中五世相韩,心中有了猜测,却也没多问。
扶苏含笑说道:“原来是张兄。”他亲自给张良递了一杯茶,“这是我托人去寻来的一种茶饮,张兄喝着看看可还喜欢。”
张良也不拒绝,端起茶饮了一口。此茶入口虽有些微苦,待苦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