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弟子都要更像他。明明是个年轻女童,脸上稚气未褪,他却从她身上看到那些流逝的岁月。
    陆钦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愿今后你能恪守本心,时刻牢记这句教诲。”
    也愿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山高水长,路途杳杳,千万切记勿失勿忘。
    在场闲杂人等过多,很多话陆钦没有明说,但他那双通透的眼睛里清晰传达了各种情绪。
    衡玉对上他的视线,再行一礼,“学生愿与老师一同前行。”
    一声轻叹,陆钦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再将空掉的杯子放回到桌面上。
    瓷器与桌子碰撞时,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拜师礼成。
    ——
    陆钦已经致仕,但帝都有不少人一直都在关注他的事迹。
    他收镇国公世女为徒的消息传回帝都后,在私底下引发不小震动。
    陆钦的知交好友,如两三个月前在洛水之畔为陆钦送行的翰林学士沈唯,心底唯有高兴,觉得自己的好友总算打开心结再次收徒,他不需要担心好友晚年孤苦,孑然一身无人照料了。
    但陆钦在京城的政敌可比好友多多了。
    一些政敌心思活络,在考虑陆钦这人和镇国公府搭上关系后有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有!
    陆钦的为官思想很清晰,那就是觉得今人之法走到了尽头,当有所改变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再简单总结,那就是两个字——“变法”。
    他教导学生,肯定会把自己的思想和追求都一并教出去。学生和他朝夕相处时,肯定也会深受他的影响。
    如果这个学生是个普通人也就罢了,短时间内影响还不大,政敌们可以等他的学生出仕后再好好对付。但现在这个学生不是普通人啊!
    他们敢随随便便出手对付,不说过不了镇国公傅岑那关,就连陛下和太后那一关都不好过。
    那怎么办,只能从源头切断,让陆钦没办法收镇国公世女为徒。
    于是在今早早朝上,先是有一名御史弹劾阁老陆钦与镇国公府有所勾结。
    这个小小御史,就是投石问路的石子。
    他激起小小水花后,其他官员立马撸起袖子跟着下场。
    一个说:“陛下,文武官员相争由来已久,现在陆大人要收镇国公世女为徒,臣斯以为其别有用心。”
    坐在上首的元永帝正当壮年,五官英挺,不算特别俊秀,但很是耐看。
    他懒洋洋一挑眉,回怼:“是啊,陆卿别有用心,他是想要借此化解文武相争多年的局面。陆卿远离朝堂还心心念念为朕分忧,朕深感欣慰。”
    说话的官员被这么一噎,败退回官员队列中。
    另一个官员手段更狠,他直接说镇国公世女在湘城那边长大,没有长辈女性教导,不利于她日后成长。他想请旨,让元永帝将衡玉请回帝都,住在宫中由太后娘娘教养长大。
    ——收徒就收徒,让你们只有师徒之名,没有师徒之实不就好了?镇国公世女还年幼,在京城里多待几年,她哪里还能记得陆钦是谁?
    元宁帝似笑非笑,“是吗?那旨意拟出来了,爱卿送过去给镇国公?”
    想把傅岑膝下唯一的孙女带回京城,真当镇国公府败落了,随随便便什么阿猫阿狗都敢在傅岑头顶上动土?
    说话的官员抬手擦擦冷汗,讪讪一笑。
    官员们上蹿下跳,已经被衡玉打过预防针的元宁帝在上方看着,就跟看一堆猴子耍猴戏一样。
    官员们闹得狠了,元宁帝就耍无赖说一句:“爱卿去镇国公面前和他好好聊一下这个问题?”
    这……谁敢啊!
    镇国公赫赫威名都是战出来的,如果他们这些官员当真站在“大义”二字这边,还有胆子去说服傅岑,但现在他们的私心一个比一个重,去镇国公面前说话,分明就是在自讨苦吃。
    熬到下朝,元宁帝去探望太后,顺便把今早的事当作趣事告诉太后。
    他冷笑道:“这些人啊!”
    “之前的事,是朕委屈陆卿了。等过段时间时机成熟,朕定要想办法再把陆卿调回内阁。”
    ——
    朝堂上这场闹剧,发生在拜师之礼前,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到拜师大典的进行。
    拜师礼一成,衡玉就正式成为陆钦的亲传弟子。
    短时间内,她会先留在甘城,跟在陆钦身边启蒙学习。
    为了方便教学,陆钦打算好好测试一下衡玉目前掌握的知识水平,以及他弟子的天资有多高。
    有了足够的了解,他才能设计出最为合适衡玉的教学方案。
    在测试前,衡玉问:“老师觉得,一个最天才的人,当是何种程度?”
    她需要掂量掂量老师的接受能力。
    陆钦笑,“我本人自幼过目不忘,应该勉强算是世人眼中的天才,不过只有我知道,书山学海的路途有多遥远坎坷。”
    “最天才的,大抵是生而知之的那一类人吧。”
    衡玉板着脸,“老师谦虚了,过目不忘者当世能有几人。那老师觉得,我算是哪种程度的天才?”
    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