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欲制陶(1/2)
“哥哥,这个小马能给我不?”弟弟眼巴巴的看着李孟羲手里的泥塑,他手里已经有个小车了,还想要别的泥塑。
“好,给你,这是骡子,不是马。”李孟羲轻轻的把泥塑骡子拿起,放在弟弟手上并纠正到。
抬头看天色依然还早,李孟羲想了一下,决定继续捏泥巴玩。
因为是用作兵棋,马车其实稍微捏一下,特点就很突出。
而兵棋中还有兵人,即,主要的兵种,刀盾兵,枪戟兵,还用弓手,弩手,自己骑兵这几类。
要在一个小小的兵人上,做到特点足够突出简洁,并且放在沙盘上一目了然,轻易区分出兵种,兵棋就要做的简练和高度概括化。
简单的来说,兵棋要一眼能看出来他代表的是枪兵还是步兵,一堆兵棋挤一起,依然能看出是什么兵种。
而要是兵棋做的线条太复杂,花里胡哨的,反而会因此降低识别度。
所以,李孟羲认为,兵棋应该做成火柴人那样,躯干部分要多简洁就多简洁,而能突出兵种特点的部分,则尽可能的放大做显眼。
思路像是少儿向的动漫那样,小小的简陋的一个小人,拿着一把巨大无比的比其身体还大的弓箭,或是很显眼的一把长枪,等等。
李孟羲想清楚兵棋该怎么做之后,于是开始做正式的兵棋。
先抠一点泥,接着把泥搓成一个粗短的圆柱,这个圆柱就代表小人的身体,然后再搓一个小泥球,泥球安在圆柱顶端,这就是小人的脑袋。
然后,这个小人是枪兵,所以应该做长枪了,李孟羲本以为,长枪用泥条做,滚一下就一个细泥条就行了,没想到泥条做出来之后,往小人身一捏,“枪”因为重力的关系,老是会往下掉,装不上。
李孟羲不由眉头微皱。
想起来了,看记录片时,好多泥塑神像在做的时候,也不全用泥巴的,会用木头编骨架,用稻草缠在木头上用来填充,同时模拟肌肉纹理,然后,骨架编好了,再往上抹泥。
专业的大型泥塑流程是这样的,先编骨架,再涂泥巴,其好处一是泥巴附着在骨架上,其支撑作用的是骨架,泥巴附着骨架上,不会因为重力关系而变形。
其二,降低了作业难度。
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李孟羲不由想到,要是有牙签就好了,可以把牙签上裹一层泥巴,然后直接插在泥人的躯干上,保证不会掉。
甚至,牙签不用涂泥巴,牙签直接就是泥偶的长枪了。
可惜手中没有牙签,不过不是问题。
木匠营那么多木匠,还有篾匠,找两个竹节,篾匠就可以把竹子破成很细的竹篾,用来做小兵人完全够用了。
同时,李孟羲还想起了其他相关技术,比如可以用草先编一个大致的小人的骨架,然后像做佛像的流程那样,往草人身上涂泥巴。
要说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兵人,要数秦始皇的兵马俑了,兵马俑是用陶烧制出来的。
小陶人怎么说都比泥巴小人结实的,李孟羲顿时思索,烧制陶器的温度需要多高呢?
前世的有些铁匠铺,车上拉一个大炉子,拉着就走,走村串项的打制农具。
小小的炼铁炉是用黄泥搪出来的,像一个烟囱一样,里边放煤,上边放铁块,铁块烧的红软之后,铁匠们用夹子把铁块夹出来,在一边的的铁砧上一锤一锤的把贴块锤打出想要的形状。
煤炭是没有的,因此想用那种拉在车上就能走的随军锻铁炉好像不太行。
把已经炼好的铁,放在火上加热,加热到铁块软化的状态,不需要冶炼铁矿石那么高的温度,或许木头也能勉强用于锻铁之用,可木头的加热效率势必不够高。
锻炉以义军现在的条件,不开可能弄出来。
烧制陶器的小的窑炉或许能行。
陶器烧制的温度,跟烧制瓷器所需的温度哪个高,李孟羲略一思考,推测出了个大概。
一般来说,在技术发展史上,技术条件要求越高的,出现的时间会越晚。
比如铜的熔点比铁低,铜融炼起来比较容易,因此世界各个文明最先能利用的金属都是青铜,青铜的主要构成成分,铜,錫和铅,都是低熔点金属。
至于铅的熔点有多低呢,在前世,小时候跟玩伴一起做鱼竿的时候,从学校小卖部一毛钱买了个鱼钩,然后买三毛钱的鱼线,然后没有浮子和坠子怎么办,鱼浮可以随便找个轻的草棍绑在鱼线上就行。
小伙伴给李孟羲了块铅,拿打火机烧一下,铅就化了,然后捏在鱼线上,然后鱼坠子就有了。
鱼杆是从家里的大竹扫把上抽出来的细竹子,把竹子上的小支岔给掰掉,一根又长又有韧性的鱼竿便做好了。
铅用打火机烧两下就化了,这说明什么的?说明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刚接触到含铅矿石的时候,升起一堆火,把铅矿石丢在火堆里不管了,然后就去睡觉,等第二天,石头里的铅就被烧化流出来了一些。
提炼温度要求极低,于是铅铜和錫这些金属最早被利用。
同理,熔点高的铁则出现的远晚于青铜时代。
李孟羲想到,陶器原始时代就已经有了,而
“好,给你,这是骡子,不是马。”李孟羲轻轻的把泥塑骡子拿起,放在弟弟手上并纠正到。
抬头看天色依然还早,李孟羲想了一下,决定继续捏泥巴玩。
因为是用作兵棋,马车其实稍微捏一下,特点就很突出。
而兵棋中还有兵人,即,主要的兵种,刀盾兵,枪戟兵,还用弓手,弩手,自己骑兵这几类。
要在一个小小的兵人上,做到特点足够突出简洁,并且放在沙盘上一目了然,轻易区分出兵种,兵棋就要做的简练和高度概括化。
简单的来说,兵棋要一眼能看出来他代表的是枪兵还是步兵,一堆兵棋挤一起,依然能看出是什么兵种。
而要是兵棋做的线条太复杂,花里胡哨的,反而会因此降低识别度。
所以,李孟羲认为,兵棋应该做成火柴人那样,躯干部分要多简洁就多简洁,而能突出兵种特点的部分,则尽可能的放大做显眼。
思路像是少儿向的动漫那样,小小的简陋的一个小人,拿着一把巨大无比的比其身体还大的弓箭,或是很显眼的一把长枪,等等。
李孟羲想清楚兵棋该怎么做之后,于是开始做正式的兵棋。
先抠一点泥,接着把泥搓成一个粗短的圆柱,这个圆柱就代表小人的身体,然后再搓一个小泥球,泥球安在圆柱顶端,这就是小人的脑袋。
然后,这个小人是枪兵,所以应该做长枪了,李孟羲本以为,长枪用泥条做,滚一下就一个细泥条就行了,没想到泥条做出来之后,往小人身一捏,“枪”因为重力的关系,老是会往下掉,装不上。
李孟羲不由眉头微皱。
想起来了,看记录片时,好多泥塑神像在做的时候,也不全用泥巴的,会用木头编骨架,用稻草缠在木头上用来填充,同时模拟肌肉纹理,然后,骨架编好了,再往上抹泥。
专业的大型泥塑流程是这样的,先编骨架,再涂泥巴,其好处一是泥巴附着在骨架上,其支撑作用的是骨架,泥巴附着骨架上,不会因为重力关系而变形。
其二,降低了作业难度。
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李孟羲不由想到,要是有牙签就好了,可以把牙签上裹一层泥巴,然后直接插在泥人的躯干上,保证不会掉。
甚至,牙签不用涂泥巴,牙签直接就是泥偶的长枪了。
可惜手中没有牙签,不过不是问题。
木匠营那么多木匠,还有篾匠,找两个竹节,篾匠就可以把竹子破成很细的竹篾,用来做小兵人完全够用了。
同时,李孟羲还想起了其他相关技术,比如可以用草先编一个大致的小人的骨架,然后像做佛像的流程那样,往草人身上涂泥巴。
要说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兵人,要数秦始皇的兵马俑了,兵马俑是用陶烧制出来的。
小陶人怎么说都比泥巴小人结实的,李孟羲顿时思索,烧制陶器的温度需要多高呢?
前世的有些铁匠铺,车上拉一个大炉子,拉着就走,走村串项的打制农具。
小小的炼铁炉是用黄泥搪出来的,像一个烟囱一样,里边放煤,上边放铁块,铁块烧的红软之后,铁匠们用夹子把铁块夹出来,在一边的的铁砧上一锤一锤的把贴块锤打出想要的形状。
煤炭是没有的,因此想用那种拉在车上就能走的随军锻铁炉好像不太行。
把已经炼好的铁,放在火上加热,加热到铁块软化的状态,不需要冶炼铁矿石那么高的温度,或许木头也能勉强用于锻铁之用,可木头的加热效率势必不够高。
锻炉以义军现在的条件,不开可能弄出来。
烧制陶器的小的窑炉或许能行。
陶器烧制的温度,跟烧制瓷器所需的温度哪个高,李孟羲略一思考,推测出了个大概。
一般来说,在技术发展史上,技术条件要求越高的,出现的时间会越晚。
比如铜的熔点比铁低,铜融炼起来比较容易,因此世界各个文明最先能利用的金属都是青铜,青铜的主要构成成分,铜,錫和铅,都是低熔点金属。
至于铅的熔点有多低呢,在前世,小时候跟玩伴一起做鱼竿的时候,从学校小卖部一毛钱买了个鱼钩,然后买三毛钱的鱼线,然后没有浮子和坠子怎么办,鱼浮可以随便找个轻的草棍绑在鱼线上就行。
小伙伴给李孟羲了块铅,拿打火机烧一下,铅就化了,然后捏在鱼线上,然后鱼坠子就有了。
鱼杆是从家里的大竹扫把上抽出来的细竹子,把竹子上的小支岔给掰掉,一根又长又有韧性的鱼竿便做好了。
铅用打火机烧两下就化了,这说明什么的?说明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刚接触到含铅矿石的时候,升起一堆火,把铅矿石丢在火堆里不管了,然后就去睡觉,等第二天,石头里的铅就被烧化流出来了一些。
提炼温度要求极低,于是铅铜和錫这些金属最早被利用。
同理,熔点高的铁则出现的远晚于青铜时代。
李孟羲想到,陶器原始时代就已经有了,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