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代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做板车的木匠,按件发“工资”,放在与织物缝补相关的工作,等同柳氏用织机织布。
    木匠们做一辆板车,赏粮五十斤。
    柳氏织一匹布,赏粮两斤。
    两种工作,薪资差不多的。
    十个木匠一周左右做出一辆车,共分粮五十斤。一人七天忙碌,分到五斤粮。
    跟柳氏两三天织出一匹布,分得两斤粮,差不多的。
    按木匠营的模式,既然柳氏要专心织布,那么就可以从妇人们中找一些人,来做除织布以外的像是缝制军旗之类的杂活。
    可是,虽有木匠营成功的经验参考,但木匠营的方法,并不能完全用于妇孺营。
    首先,是工作多少不同。
    干杂活的木匠一天到晚乱七八糟的活不断,而缝补有关的杂活很少。
    其次,木匠营有专人管理,分活什么的管理的井井有条。
    而妇孺营,没有一个能像鲁犁一样,能帮着分活的人。
    木匠营做杂活的木匠,其工资是固定的十三斤粮食,有活来了,是轮着干的。
    这样的方法,用于妇孺营不行。
    李孟羲认真思考之后,想出了另一种分派工作的方法——计件,又不完全计件。
    考虑到缝补相关的工作,普遍强度较低,一件工作,不值一斤粮。
    李孟羲想到的是,把旗帜交给一人来缝,缝好之后,给其一片竹片,竹片上写2,或者写5,数字不同。
    等干其他更轻的活的时候,给一个写1的竹片。
    然后,当竹片的面额凑够十或者二十的话,可换一斤粮食。
    神奇的代币制度出现了,大致等同纸币出现的意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