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两万里巨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十六计,之第十五计,为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三国之时,调虎离山之计的经典战例为,后三国时代,诸葛亮出兵攻打魏国时,驻扎于祁山。
    祁山道路崎岖,运输粮食十分不便。
    于是,诸葛亮设计了木牛流马,命人在上方谷制造。
    有了木牛流马,蜀军来回运输粮草就方便多了。 司马懿见蜀军不停地运送粮食,似乎打算长期作战,就派兵截击蜀军的粮队。路上魏军见一队蜀军正往上方谷运粮,便一拥而上,蜀军大败,有几名蜀兵被俘虏了。
    司马懿审问被俘的蜀兵,得知诸葛亮在上方谷,蜀军每天都往上方谷囤积粮食。
    司马懿听了非常高兴,连忙让部将率兵攻打祁山,引开诸葛亮的注意。而他自己则去进攻上方谷,烧掉蜀军的粮草。
    诸葛亮听说司马懿出兵攻打祁山,果然前去救援了。司马懿趁机率领五千精兵,向上方谷杀去。但是,蜀军早就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谷口设置了埋伏。
    蜀军把司马懿的大军诱骗到上方谷内,然后,立即放火烧谷口。顿时,整个山谷都是大火,司马懿无路可退。就在这危急的时刻,突然下起了大雨,司马懿这才得以逃命。
    司马懿率军回大营,却发现大营已被蜀军占领了,于是只好向渭河方向逃去。这时,去攻打祁山的魏兵也大败而回。司马懿回头一想,原来是自己中了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了。
    按李孟羲所想,调虎离山之计,与围魏救赵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其相同点在于,目的都是用计谋去调动敌人。
    花费约有一年之功,李孟羲终于把兵书编完。
    又等一年,这一年,李孟羲就呆在长安,时时注意从各地来的急报,一年下来,天下各地发洪水的有,闹旱灾的有,闹蝗灾的也有。
    但是,李孟羲没见哪里有再报瘟疫,这说明,汉末最大的人口杀手,伤寒疫终于被消灭了。
    中原事了,李孟羲终于可以放心的把目光投向北方草原,那里,有很多胡人。
    终归是威胁。
    草原威胁该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呢。
    李孟羲想来想去,没有好的方法。
    筑长城?
    因为有了混凝土,可以以很廉价的方式,筑成真正的万里长城,并且,工本极低,且原始水泥混凝土的寿命极长,存在个几百年,根本没得问题。
    按李孟羲的推断,若发动全国之力,用混凝土修筑真正的如钢浇铁筑的万里长城,还真的能完成。
    水泥是神器,加上竹子,就更是神器,加上钢筋,则是神器中的神器。
    竹子水泥组成的混凝土来筑造城池,其成本,仅为古代用石头三合土夯土筑成的成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本来能建高五米,长千里的长城,现在,同样的成本,能建高十米,长万里的长城。
    为什么,长度可增十倍,而高度不可增十倍呢。
    因为,城墙不是二维图形,而是三维立体。
    假设,城墙是切面成正方形的长柱形的。
    那么,假设是高一米,城墙宽一米,长度为一千米的一段城墙,其所需的建筑料是多少呢,答案是,1x1x1000,为一千立方米。
    因为,水泥料成本是山石夯土成本的十分之一,所以,一千立方米的石料,能换一万立方米的水泥。
    这一万立方米水泥,如果用来筑高一米,城墙宽一米,的城墙,可筑城万之米。
    那如果,想筑造城高两米,城墙宽两米的城墙,一万立方米水泥能筑成多么长的城墙呢?
    答案是,10000除以(2x2),为两千五百米长的城墙。
    而且,根据建筑力学,城墙若是想坚固,则必须在地下有地基,而且,城墙越高,下层墙体承受的压力就越大,所以,如果修建十米高的城墙,城墙越往上,应该越窄,同理,越往下,墙基应该越厚。
    如果,一段高二十米的城墙,最顶端,城墙宽度为三米的话,那么,既然最上面最窄是三米宽,越往下,墙基越厚,到最下层,其墙体宽度,就可能有六米宽了,再加上,地基的两米高度,地基最下层,墙宽为七米。
    那么,如此形状的城墙,其截面应该是梯形。
    那么,其墙体体积应为,上底加下底,乘高,除以二。
    城墙墙体带地基,高度总共为二十二米。
    那么,截面积就是,(3+7)22除以二。
    截面积是一百一十平米,那么,这么宏伟的城墙,每修建一米,所耗费的水泥为一百一十立方米。
    万里之长,就按公里算,一万公里,两万里,也就是10000千米。
    10000000米。
    这10000000米城墙,所需消耗的水泥量为一万公里城墙,10000000x110=1100,000,000立方米。
    为一百亿立方米。
    假设,一个中型窑厂,十天可生产两窑水泥,一窑可产用粘土和石灰石一起煅烧的水泥两百立方米。
    那么,以大汉的体量,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