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秘书眼里闪过一瞬的惊讶,但他什么也没说,应声后领命而去。
    廖元诚看着报纸上那黑色加粗的硕大标题,有些头疼地揉了揉额角。
    这个宜城来的戚九小姐,不简单啊……
    他想起不久前这位戚九小姐专程来找他,把沪城儿童福利院改善方案送到他面前。他推说新政府刚成立,财政紧张,这位九小姐却说宜新开业后可以以营业额注资,还可以带动沪城其他商户共同参与这项慈善事业。
    他当时只以为是年轻人天真不谙世事,却不曾想她竟真的迈出了最难的一步,直接将这个问题送上社会焦点,让政府想不注意都难。
    现在民众已经开始对政府不满,这一个搞不好,可是会影响公信力的大事啊。
    她这么一做,就是把他这个市长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这个戚九小姐,实在是,实在是……
    聪明得过分,不讨喜得很。
    廖元诚有些心烦意乱地揉皱了那张报纸。
    ……
    沪城政府一旦肯配合,后续的事情就变得水到渠成起来。
    几天后,沪城儿童福利院整改议案出台,由政府牵头,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增设新福利院,并整改老福利院的制度章程,实行燕京大学教育学教授翟明鹤提出的“教养兼施”策略。
    除此之外,警务司也开始严查民间虐待儿童现象,尤其是那些丧心病狂溺毙女婴的,更是抓了几个典型出来严惩。
    政府打响了第一炮,宜新立刻紧随其后,表示会把公司2%的营业额用于支持该慈善项目,受到了政府的大力表扬,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有宜新这个出头鸟牵头,沪城其他商户也不甘示弱,都想出来为自己家的招牌拉一波好感。
    相当一段时间内,《沪报》都不得不专门腾出一片空位,专门用来感谢这些响应政策的商户。
    比起名利交错的商场,那些捐赠个人则要单纯得多。他们中好些仅仅是因为读过《草儿青青》这篇文章,真实地为以草儿为代表的底层儿童感到难过,想尽自己的力量做些什么。沪城名媛圈甚至搞了个内部募集,各家小姐把自己的零花钱捐出来,筹办出了一个民间福利院。
    她们还专程写信给《华国青年》杂志社,言及这家福利院是因《草儿青青》才能得以创办,她们钦佩竹文先生,希望能得到先生的墨宝,时时勉励。
    唐沅读完来信,拿笔沾了饱满的墨,在雪白的宣纸上一气呵成写下四个大字——
    但行前路。
    这幅字送到福利院后,被细细雕在鸡翅木上,高悬在正厅之上,成了这所福利院收养儿童们最耳熟能详的箴言。
    在时代的大势下,尽管这些努力只是杯水车薪,但对那些真实受益的儿童,却实实在在是一生的拐点。
    还是那句话,只要有人在行动,希望就一直存在。
    等这一系列事情告一段落,宜新也在沪城正式开业。
    剪彩那天,廖元诚亲自到现场来给宜新撑排面,多少暗地里盯着宜新的同行都暗暗心惊,以为政府对宜新青眼有加。
    但只有廖元诚和唐沅心里知道,他们不过是塑料盟友,有机会坑对方就绝不会手软。
    宜新的前期宣传做得相当不错,之前又借着整改福利院的事很是拉了一波好感,开业那天,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沪城是华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这儿的人看惯了好东西,一般的货色根本打动不了他们,想在这里立稳脚跟,从前宜城那一套是远远不够的。
    但好在,唐沅脑子里装的是后溯数千年的文明智慧,论新奇有趣,她在这个时代难逢敌手,再加上不少国外高端品牌的独家入驻,宜新很难不受到贵妇小姐们的追捧。
    几乎没费多少力气,宜新的运营就步入了正轨,短短一段时间,它的风头甚至隐隐盖过了其他同行,唐沅也随之成了沪城商圈炙手可热的新贵。
    提起这位戚九小姐,不少人都得赞一句,不愧是戚恕的孙女,这等本事和气魄,不辱先祖名声!
    第141章 被牺牲的原配(14)
    在这样的鲜花锦簇中, 唐沅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年也就走到了尾声。
    前一晚沪城落下了今年冬天的初雪,早晨起来的时候, 外边的街道上已经积起了薄薄的一层, 银装素裹,煞是好看。
    今年最后一期《华国青年》马上就要刊印, 庄彦书来别墅取《草儿青青》最新连载的手稿,顺便就把一本厚部头的德文书放到了她面前。
    唐沅扫了一眼封面,正是那本鼎鼎有名的《资本论》。
    庄彦书搓着手, 眼里闪着精光:“我们大家商量了一下,趁着现在杂志还有些关注度,再增设一个有关马恩思想的新栏目。怎么样, 大老板,凭您的本事, 应该能找到一个德文翻译吧?”
    庄彦书不愧是后来引领新思潮运动的第一人, 脑子灵活, 嗅觉敏锐。这个时候的马恩思想刚进入华国不久,传播范围还十分有限,甚至还没有整理成规范的文集。
    但对它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 它是怎样伟大的思想理论。远的不提,不久前轰轰烈烈推翻旧社会的那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