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养攻记_98(1/1)
木头下凡便是为了寻厄运而来,见目标找到,他自然乐得了了这因果。
就在他准备动手的时候,站在一旁半天未言语的庵主,抬手做了个阻止的动作。
庵主道:“刚才闻听施主唤此人‘杜成才’,想来他应该是个男子才是。”
说到这里,庵主将凌厉地目光转向跪着的人,她道:“念安,你照顾他这些时日,不可能不知道他是个男人。”
“你今日若是说不清这内中的事,这里也没人能救你了。”
木头听到庵主的问话,便把结印的手收了起来。
尼姑庵的庵主修行多年,有慈悲心,但也不纵容罪恶,此时她想知晓庵内事,别人自然不好打扰。
五双眼睛盯着她,被唤作“念安”的比丘尼退无可退,她背靠在门框上,为了活命,不得不道出内情。
原来这庵内与杜成才有首尾的,不止死去的那一比丘尼,连念安在内,共有四个。
她们都是尝过交欢滋味的人,被迫在尼姑庵修行的这些日子,她们早已饥渴难耐。
出又出不去,又没有男人来,她们的日子着实辛苦。
杜成才的到来,让这些春心难耐的比丘尼得到了释放,欲罢不能。
念安起初与杜成才欢愉了一次,待杜成才生病后要求她照看的时候,她便后悔了。
她在庵内修行了几年,规矩束人心,她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而且她也怕杜成才的病传染给她。
之前她一直想摆脱杜成才,却不知怎么办。
直到焦七几人到来,她才下定决心闷死杜成才。
她不能让杜成才见神医,若是神医发现杜成才是男人,那么她就完了。
为了换回自己平稳的庵内生活,念安才痛下杀手。
因为她不能离开这里,若是离开这里,她便再无去处。
只是一切都是注定好的,她费力隐瞒的这些事,最终还是暴露了。
庵主听了念安所言,并未说什么,她做了个请的动作,示意两位神医上前诊治。
最后,焦七几人不得将庵内之事外传,庵主也不会将焦七意外致人死亡之事说出去。
双方商议好了之后,焦七便带着杜成才的尸体离开了尼姑庵。
杜成才死得太急,内情还无从得知,焦七与杜墨仍需上京。
而木头在收回厄运的时候,不小心放跑了一缕,他与龙三不得不去追那一缕黑气。
焦七四人走后,尼姑庵内有几人受戒之事,这里便不再细说。
第57章
已至夏日,北地干热。
才到巳时,碧蓝色的天上,那轮日头就晒得地面发烫,人也干巴巴的。
京城杜府内,杜老太太一如既往的起得晚,这会儿她才吃罢早饭,正慢悠悠的喝茶。
杜老太太乃是杜老太爷的续弦,今年不到五十。
当年杜老太爷发妻去逝,上无需要伺候的爹娘,下面只有一个儿子。
杜老太太幼时身体羸弱,又托生在贫穷之家,二十岁了还没有说上婆家。
有那好牵媒拉纤的一说道,二人便成亲了。
后来杜老太爷带着大儿子苦干了几载,杜家终于攒下了些家业,在京城置了宅子,也买了店铺。
日子算是越过越好。
就在他准备动手的时候,站在一旁半天未言语的庵主,抬手做了个阻止的动作。
庵主道:“刚才闻听施主唤此人‘杜成才’,想来他应该是个男子才是。”
说到这里,庵主将凌厉地目光转向跪着的人,她道:“念安,你照顾他这些时日,不可能不知道他是个男人。”
“你今日若是说不清这内中的事,这里也没人能救你了。”
木头听到庵主的问话,便把结印的手收了起来。
尼姑庵的庵主修行多年,有慈悲心,但也不纵容罪恶,此时她想知晓庵内事,别人自然不好打扰。
五双眼睛盯着她,被唤作“念安”的比丘尼退无可退,她背靠在门框上,为了活命,不得不道出内情。
原来这庵内与杜成才有首尾的,不止死去的那一比丘尼,连念安在内,共有四个。
她们都是尝过交欢滋味的人,被迫在尼姑庵修行的这些日子,她们早已饥渴难耐。
出又出不去,又没有男人来,她们的日子着实辛苦。
杜成才的到来,让这些春心难耐的比丘尼得到了释放,欲罢不能。
念安起初与杜成才欢愉了一次,待杜成才生病后要求她照看的时候,她便后悔了。
她在庵内修行了几年,规矩束人心,她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而且她也怕杜成才的病传染给她。
之前她一直想摆脱杜成才,却不知怎么办。
直到焦七几人到来,她才下定决心闷死杜成才。
她不能让杜成才见神医,若是神医发现杜成才是男人,那么她就完了。
为了换回自己平稳的庵内生活,念安才痛下杀手。
因为她不能离开这里,若是离开这里,她便再无去处。
只是一切都是注定好的,她费力隐瞒的这些事,最终还是暴露了。
庵主听了念安所言,并未说什么,她做了个请的动作,示意两位神医上前诊治。
最后,焦七几人不得将庵内之事外传,庵主也不会将焦七意外致人死亡之事说出去。
双方商议好了之后,焦七便带着杜成才的尸体离开了尼姑庵。
杜成才死得太急,内情还无从得知,焦七与杜墨仍需上京。
而木头在收回厄运的时候,不小心放跑了一缕,他与龙三不得不去追那一缕黑气。
焦七四人走后,尼姑庵内有几人受戒之事,这里便不再细说。
第57章
已至夏日,北地干热。
才到巳时,碧蓝色的天上,那轮日头就晒得地面发烫,人也干巴巴的。
京城杜府内,杜老太太一如既往的起得晚,这会儿她才吃罢早饭,正慢悠悠的喝茶。
杜老太太乃是杜老太爷的续弦,今年不到五十。
当年杜老太爷发妻去逝,上无需要伺候的爹娘,下面只有一个儿子。
杜老太太幼时身体羸弱,又托生在贫穷之家,二十岁了还没有说上婆家。
有那好牵媒拉纤的一说道,二人便成亲了。
后来杜老太爷带着大儿子苦干了几载,杜家终于攒下了些家业,在京城置了宅子,也买了店铺。
日子算是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