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对我误很大_33(1/2)
她拈起一块桂花茶饼,轻咬一口,缓缓咀嚼品尝。这茶饼香不见花,甜不顶口,皮脆馅酥。她却吃得很慢很慢,仿佛在回想昔日记忆里的味道。
“这乱世之中,人如无根之萍,随波逐流,身不由己。故人一旦离别,也不知何时还能重聚。但愿你能与那位故人早日相见。”
梁御风见她允诺,忙道:“闵姐姐,大恩不言谢。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姐,有什么事尽管招呼我!”
闵三娘失笑:“好吧,我就认了你这个弟弟。只是你记着,可别搞砸了我的婚事!”
梁御风点头如捣蒜:“当然当然。”
闵三娘想了想不放心,又佯作握拳威胁道:“你可要说到做到!否则别怪我跟你翻脸。”
梁御风笑道:“哪能呢?姐姐的婚礼定会风风光光,顺顺利利。”
石桐宇也抱拳道:“闵姑娘,你放心。”
他们三人谈妥,见午时将到就出了茶馆。却见雨停后,沿街支起许多摊子来,在卖纸锭纸钱等祭扫之物。
原来明日就是七月半,即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按例要祭祖先,上新坟,放河灯。有些人家趁机卖些自家折的纸锭、扎的冥衣冠、产的果食等,多赚一文算一文,作个生计。
石桐宇不自觉停下脚步。
闵三娘也心中一动,过去买了一应物事,梁御风忙殷勤地跟过去付账。闵三娘失笑,却也没阻拦。买罢,梁御风还想请她去酒楼用饭,却被她婉言谢绝。
她叫了顶小轿,婉拒了梁石二人要送她的好意,告辞离去。
第16章 中元之夜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门大开,地府放出全部亡魂,所以民间历来有祭祖、上坟,并祭祀孤魂野鬼的习俗。
浔阳江头,枫叶荻花秋瑟瑟,月寒江清夜沉沉。
平静江面上,一盏盏莲灯随水漂流,盈盈烛光映得江水如同霞色一般。流光潋滟,影影绰绰,恍如梦境。
这莲灯是用彩纸或绸缎做成莲花状,中间点上红烛,放于水中,传说可以为亡魂照亮回家之路。沿江一路,随处可见放莲灯的人群,卖莲灯的小摊。
梁御风走到一个卖莲灯的小姑娘跟前,挑了一盏。想了想,回头道:“哥哥,你要不要?”
石桐宇沉默不语。
梁御风和他认识到今天,也能从他的冰冻脸上猜出几分心思了,于是不等他回答便径自挑了两盏,拿回来分他一盏。
石桐宇接过莲灯,忍不住去看他。
明明是在做超度亡魂的事,梁少爷也似乎没半点悲伤。他把莲灯提在手上,当先领步走向江畔放灯处,唇角不笑仿佛也勾起三分弧度。
石桐宇忍不住问他:“你放这灯是……”
梁御风回头,漫不在乎道:“喔,是为了我娘。听我老爹说,我出生后不久娘就去世啦。每年我们都要为她放一盏灯的。”
石桐宇一怔,他可是从未听说好色如命的合欢岛主还曾经娶过妻。但他并不欲探听他人私事,听过便罢。
梁御风却很自然地问他:“那你呢?”
石桐宇沉默半晌,低声道:“我也是为了我娘。”
梁御风很有兴致继续问道:“哦,你娘也去了啊。那你爹还在吗?”
石桐宇却不再答他,抢先走到放灯处。那小小莲灯中的红烛被他小心翼翼点燃,随即俯身放入水中。
这些年金宋对峙,战乱未歇。去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侵,更有无数生灵流离失所,客死异乡。中元之夜,来放灯的百姓怕不有成千上万之多。
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满江的莲灯顺着江水旋转漂流,竟映得江面大放光明,恍如朵朵红莲在黑夜里无声盛开。
石桐宇将莲灯放入江中,一时却舍不得放手。双手虚虚笼住,融融暖光透过他的掌心,映出一片绯红。那明灭光影模糊了他的面目,只能隐约辨出侧脸的轮廓。
跳动的火苗映在他的眼瞳里,闪烁不定,极亮,如烟花绽开,璀璨如斯。很快又随着莲灯的远去黯淡下去,一如归于寂灭。仿佛繁华落尽后,唯独只剩下孑然一身的苍凉。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江上隔着不远在做水陆道场,有附近的寺庙在放焰口。火影幢幢下,高台上的法师在向台下的信众投掷水果和面点。
梁御风惊讶地看着那些善男信女在争抢,来了兴头,跑去向当地人询问:“这是干什么?”
那人告诉他:“这是我们这边中元的风俗。妇人如果能抢得这点心,次年管保怀上大胖小子。而小孩子要是拿了,一生不受惊吓。”
梁御风一听来劲了,当即不顾脸皮挤到那堆妇人和孩子当中抢了两个点心回来。没说的,先分了一个给石桐宇,兴冲冲咬了一口,又道:“我们那里的习俗不一样,放焰口的点心贡品都是供奉用的,活人不让吃。我早就想尝尝了!”
他偏头回想,又道:“有时候倒是会有班子来跳目连舞。哥哥见过吗?就是用目连救母的故事演绎出来的。我跟你说,很有意思的……”
目连救母是佛教《盂兰盆经》里记载的故事。
传说佛门弟子目连,修
“这乱世之中,人如无根之萍,随波逐流,身不由己。故人一旦离别,也不知何时还能重聚。但愿你能与那位故人早日相见。”
梁御风见她允诺,忙道:“闵姐姐,大恩不言谢。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姐,有什么事尽管招呼我!”
闵三娘失笑:“好吧,我就认了你这个弟弟。只是你记着,可别搞砸了我的婚事!”
梁御风点头如捣蒜:“当然当然。”
闵三娘想了想不放心,又佯作握拳威胁道:“你可要说到做到!否则别怪我跟你翻脸。”
梁御风笑道:“哪能呢?姐姐的婚礼定会风风光光,顺顺利利。”
石桐宇也抱拳道:“闵姑娘,你放心。”
他们三人谈妥,见午时将到就出了茶馆。却见雨停后,沿街支起许多摊子来,在卖纸锭纸钱等祭扫之物。
原来明日就是七月半,即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按例要祭祖先,上新坟,放河灯。有些人家趁机卖些自家折的纸锭、扎的冥衣冠、产的果食等,多赚一文算一文,作个生计。
石桐宇不自觉停下脚步。
闵三娘也心中一动,过去买了一应物事,梁御风忙殷勤地跟过去付账。闵三娘失笑,却也没阻拦。买罢,梁御风还想请她去酒楼用饭,却被她婉言谢绝。
她叫了顶小轿,婉拒了梁石二人要送她的好意,告辞离去。
第16章 中元之夜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门大开,地府放出全部亡魂,所以民间历来有祭祖、上坟,并祭祀孤魂野鬼的习俗。
浔阳江头,枫叶荻花秋瑟瑟,月寒江清夜沉沉。
平静江面上,一盏盏莲灯随水漂流,盈盈烛光映得江水如同霞色一般。流光潋滟,影影绰绰,恍如梦境。
这莲灯是用彩纸或绸缎做成莲花状,中间点上红烛,放于水中,传说可以为亡魂照亮回家之路。沿江一路,随处可见放莲灯的人群,卖莲灯的小摊。
梁御风走到一个卖莲灯的小姑娘跟前,挑了一盏。想了想,回头道:“哥哥,你要不要?”
石桐宇沉默不语。
梁御风和他认识到今天,也能从他的冰冻脸上猜出几分心思了,于是不等他回答便径自挑了两盏,拿回来分他一盏。
石桐宇接过莲灯,忍不住去看他。
明明是在做超度亡魂的事,梁少爷也似乎没半点悲伤。他把莲灯提在手上,当先领步走向江畔放灯处,唇角不笑仿佛也勾起三分弧度。
石桐宇忍不住问他:“你放这灯是……”
梁御风回头,漫不在乎道:“喔,是为了我娘。听我老爹说,我出生后不久娘就去世啦。每年我们都要为她放一盏灯的。”
石桐宇一怔,他可是从未听说好色如命的合欢岛主还曾经娶过妻。但他并不欲探听他人私事,听过便罢。
梁御风却很自然地问他:“那你呢?”
石桐宇沉默半晌,低声道:“我也是为了我娘。”
梁御风很有兴致继续问道:“哦,你娘也去了啊。那你爹还在吗?”
石桐宇却不再答他,抢先走到放灯处。那小小莲灯中的红烛被他小心翼翼点燃,随即俯身放入水中。
这些年金宋对峙,战乱未歇。去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侵,更有无数生灵流离失所,客死异乡。中元之夜,来放灯的百姓怕不有成千上万之多。
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满江的莲灯顺着江水旋转漂流,竟映得江面大放光明,恍如朵朵红莲在黑夜里无声盛开。
石桐宇将莲灯放入江中,一时却舍不得放手。双手虚虚笼住,融融暖光透过他的掌心,映出一片绯红。那明灭光影模糊了他的面目,只能隐约辨出侧脸的轮廓。
跳动的火苗映在他的眼瞳里,闪烁不定,极亮,如烟花绽开,璀璨如斯。很快又随着莲灯的远去黯淡下去,一如归于寂灭。仿佛繁华落尽后,唯独只剩下孑然一身的苍凉。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江上隔着不远在做水陆道场,有附近的寺庙在放焰口。火影幢幢下,高台上的法师在向台下的信众投掷水果和面点。
梁御风惊讶地看着那些善男信女在争抢,来了兴头,跑去向当地人询问:“这是干什么?”
那人告诉他:“这是我们这边中元的风俗。妇人如果能抢得这点心,次年管保怀上大胖小子。而小孩子要是拿了,一生不受惊吓。”
梁御风一听来劲了,当即不顾脸皮挤到那堆妇人和孩子当中抢了两个点心回来。没说的,先分了一个给石桐宇,兴冲冲咬了一口,又道:“我们那里的习俗不一样,放焰口的点心贡品都是供奉用的,活人不让吃。我早就想尝尝了!”
他偏头回想,又道:“有时候倒是会有班子来跳目连舞。哥哥见过吗?就是用目连救母的故事演绎出来的。我跟你说,很有意思的……”
目连救母是佛教《盂兰盆经》里记载的故事。
传说佛门弟子目连,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