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1/4)
在场诸人相视一眼皆不敢做声,毕竟河南道的惨状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
到了晚饭的时候端王才挽着鞭子出来,朝周围扫了一眼冷峻道:“我们还察查几个县, 看看情形到底如何, 最后再到洛阳找巡抚舒贵问责。若是他在其中有贪墨枉法行径立刻将其就地正法。拼着我这个亲王不做,也不让能让这些喝百姓血肉的蛀虫逍遥法外。”
自从河南府各州县报了大灾之后, 宫中圣人不但免了各地的赋税, 还下令开仓赈灾拨了二十万两白银的钱粮过来平抑粮价, 就是怕引起民众情绪不稳发生动乱。结果走了这么久没看到一处像样的救济粥棚不说,连负责负责巡查的官吏都没看到一个……
最起码河南巡抚舒贵一个失察之责是跑不了的。
一行人在马上又颠簸了两天到了上蔡县, 所见情形终于好转了一些。虽然放眼出去依旧是又凉又荒, 到处是河水反涌留下倾倒印迹, 但是熙熙攘攘的总有几处人烟,街面上还有三两个挑着担子卖菜的农户。
叫人意外的是县衙门口设置了两个粥棚,一群面黄肌瘦的妇人拖儿带女排着队依次领米粥。两三个同样干瘦的小吏站在一边维持秩序,看起来倒比别处要强上许多。
端王一直阴沉的脸色这才好转一些,就让一个随从过去领了一碗。见那米粥虽然稀的可见人影,但总归是一样热腾腾可以果腹的东西。这几天满眼厌气事,今日才稍稍得到缓解。
就不由侧头赞道:“这王希久点了上蔡的知县,虽然已经以身殉国,但是治下还算井井有条。等回到京城后我亲自为他请功。拨两个人出去赶紧把他的家眷找到,到时候好领朝廷的封赏。”
放眼望去尽皆凋零,顾衡站在被大火焚毁殆尽粮仓前细细打量,心头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大灾之下有民聚众为乱,这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事儿。不过是些地里刨食儿的青壮,被有心人一裹胁,头脑一发热就干出一些不可收拾的事儿。但是一气儿袭击了七八个县的衙门,劫掠了二十多座县级粮仓,还顺带烧死了一个现任七品知县,实在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底下的一帮人正在低声商量今天晚上到哪里打尖,端王却敏锐发现了顾衡的不对劲,慢腾腾地走过来劝慰,“我知道上蔡知县王希久是你的至交,可如今人死不能复生。等把他的家眷找到,我必定亲自为他们讨一份旌表……”
顾衡低头,搓着手里未燃完的粮食灰烬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粮仓修建时无不是用的当地最好的材料。墙体因为要保温防潮都非常厚,在悬山式的屋顶正中开一个小窗是用来通风的。”
一阵风吹来,手上的灰烬就扬开来,青年的声音夹带了一丝漠然,“我看过这些仓房的工程图,底部先砌砖然后上铺厚木板,板下架空以防潮。这么大的火,按说应该没有什么东西留下来,但……这些板材还是完好的。”
端王知道这青年一贯心细如尘,不过这个时节研究这些灰烬还是未免奇怪。
郭云深看着眼前的残垣断壁,不知道里头有什么好看的。正在莫名其妙的档口,就见端王的脸色忽然大变,一个纵越就亲自跳进了一片瓦砾狼藉当中。他心头一惊——这可是皇子龙孙,如今在自己身边千万不能有半点差错。
他心里七上八下之时,就听顾衡满脸怔忪伤感之色,“这片粮仓烧起来的时候,里面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要不然依其储量,这些米粮大豆被焚毁的同时,铺设在下面的木板不可能还是完整的……”
河南道本就是产粮大省,在各个州县都修建有大大小小的粮仓。这粮仓有官仓和义仓两种,其中官仓供朝廷使用,基本分布在大的城池附近,比如在洛阳就设立了一处北官仓,目的在于保证朝廷的粮食供给与官员的俸禄。
义仓是荒年的储备粮食,在于保证时局稳定避免百姓因为荒年而作乱。每个州县每年都会划拨一定数额的银两用于修建和维护。按照上蔡县的规模,这处仓廒总共两排十间,可储存谷物三千余石,即便是被暴民焚毁也不该只剩这么一点空架子。
郭云深此时才恍然大悟,小心猜测道:“也许是作乱之人抢先把粮食搜刮一空,然后下令将义仓一把火烧了……”
顾衡撇了他一眼,脸上的神情淡淡的。
“我们这一路过来看了多少粮仓被焚毁,全部加起来的话,少说有十万石粮食,就是九边的全体将士吃上一年也够了。那些冲击县衙的暴民不过数百,又不是要过冬的老鼠抢这么多粮食干什么,也不怕一路吃多了撑死。”
青年语气中有讥讽,“……再说这么大份额的粮食他们存在哪儿,自个东躲西藏还来不及,难不成还天天背在身上?有些人实在是聪明过了余,把别人都当傻子呢!”
天上的日头已经落下,半明半暗的月光冷冷撒在黑黢黢的废弃建筑上,里里外外泛着一层叫人透不过气来的沉郁。良久才听端王几乎是咬着牙齿反身低问道:“……说说看,这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顾衡叹了口气,躬身道:“我们一路过来悄悄探查了十个州县,其间大大小小的粮仓尽数焚毁。以卑职的判断
到了晚饭的时候端王才挽着鞭子出来,朝周围扫了一眼冷峻道:“我们还察查几个县, 看看情形到底如何, 最后再到洛阳找巡抚舒贵问责。若是他在其中有贪墨枉法行径立刻将其就地正法。拼着我这个亲王不做,也不让能让这些喝百姓血肉的蛀虫逍遥法外。”
自从河南府各州县报了大灾之后, 宫中圣人不但免了各地的赋税, 还下令开仓赈灾拨了二十万两白银的钱粮过来平抑粮价, 就是怕引起民众情绪不稳发生动乱。结果走了这么久没看到一处像样的救济粥棚不说,连负责负责巡查的官吏都没看到一个……
最起码河南巡抚舒贵一个失察之责是跑不了的。
一行人在马上又颠簸了两天到了上蔡县, 所见情形终于好转了一些。虽然放眼出去依旧是又凉又荒, 到处是河水反涌留下倾倒印迹, 但是熙熙攘攘的总有几处人烟,街面上还有三两个挑着担子卖菜的农户。
叫人意外的是县衙门口设置了两个粥棚,一群面黄肌瘦的妇人拖儿带女排着队依次领米粥。两三个同样干瘦的小吏站在一边维持秩序,看起来倒比别处要强上许多。
端王一直阴沉的脸色这才好转一些,就让一个随从过去领了一碗。见那米粥虽然稀的可见人影,但总归是一样热腾腾可以果腹的东西。这几天满眼厌气事,今日才稍稍得到缓解。
就不由侧头赞道:“这王希久点了上蔡的知县,虽然已经以身殉国,但是治下还算井井有条。等回到京城后我亲自为他请功。拨两个人出去赶紧把他的家眷找到,到时候好领朝廷的封赏。”
放眼望去尽皆凋零,顾衡站在被大火焚毁殆尽粮仓前细细打量,心头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大灾之下有民聚众为乱,这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事儿。不过是些地里刨食儿的青壮,被有心人一裹胁,头脑一发热就干出一些不可收拾的事儿。但是一气儿袭击了七八个县的衙门,劫掠了二十多座县级粮仓,还顺带烧死了一个现任七品知县,实在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底下的一帮人正在低声商量今天晚上到哪里打尖,端王却敏锐发现了顾衡的不对劲,慢腾腾地走过来劝慰,“我知道上蔡知县王希久是你的至交,可如今人死不能复生。等把他的家眷找到,我必定亲自为他们讨一份旌表……”
顾衡低头,搓着手里未燃完的粮食灰烬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粮仓修建时无不是用的当地最好的材料。墙体因为要保温防潮都非常厚,在悬山式的屋顶正中开一个小窗是用来通风的。”
一阵风吹来,手上的灰烬就扬开来,青年的声音夹带了一丝漠然,“我看过这些仓房的工程图,底部先砌砖然后上铺厚木板,板下架空以防潮。这么大的火,按说应该没有什么东西留下来,但……这些板材还是完好的。”
端王知道这青年一贯心细如尘,不过这个时节研究这些灰烬还是未免奇怪。
郭云深看着眼前的残垣断壁,不知道里头有什么好看的。正在莫名其妙的档口,就见端王的脸色忽然大变,一个纵越就亲自跳进了一片瓦砾狼藉当中。他心头一惊——这可是皇子龙孙,如今在自己身边千万不能有半点差错。
他心里七上八下之时,就听顾衡满脸怔忪伤感之色,“这片粮仓烧起来的时候,里面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要不然依其储量,这些米粮大豆被焚毁的同时,铺设在下面的木板不可能还是完整的……”
河南道本就是产粮大省,在各个州县都修建有大大小小的粮仓。这粮仓有官仓和义仓两种,其中官仓供朝廷使用,基本分布在大的城池附近,比如在洛阳就设立了一处北官仓,目的在于保证朝廷的粮食供给与官员的俸禄。
义仓是荒年的储备粮食,在于保证时局稳定避免百姓因为荒年而作乱。每个州县每年都会划拨一定数额的银两用于修建和维护。按照上蔡县的规模,这处仓廒总共两排十间,可储存谷物三千余石,即便是被暴民焚毁也不该只剩这么一点空架子。
郭云深此时才恍然大悟,小心猜测道:“也许是作乱之人抢先把粮食搜刮一空,然后下令将义仓一把火烧了……”
顾衡撇了他一眼,脸上的神情淡淡的。
“我们这一路过来看了多少粮仓被焚毁,全部加起来的话,少说有十万石粮食,就是九边的全体将士吃上一年也够了。那些冲击县衙的暴民不过数百,又不是要过冬的老鼠抢这么多粮食干什么,也不怕一路吃多了撑死。”
青年语气中有讥讽,“……再说这么大份额的粮食他们存在哪儿,自个东躲西藏还来不及,难不成还天天背在身上?有些人实在是聪明过了余,把别人都当傻子呢!”
天上的日头已经落下,半明半暗的月光冷冷撒在黑黢黢的废弃建筑上,里里外外泛着一层叫人透不过气来的沉郁。良久才听端王几乎是咬着牙齿反身低问道:“……说说看,这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顾衡叹了口气,躬身道:“我们一路过来悄悄探查了十个州县,其间大大小小的粮仓尽数焚毁。以卑职的判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