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1/4)
“什么早了?你都25了还早?这回你得挺妈的,桃花村的陈家姑娘......”
王美兰还没说完,吴斌就站起身来:“那啥,妈,我去柱子家看看他在不,好几年没见了,不知道他小子现在咋样了?”说完后,吴斌连忙就往门外走,连给王美兰继续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吴斌走出了门外,烦躁地挠挠头:“妈的,早知道这种事这么麻烦,我就该和晓梅似的,眼睛一闭早点找个人结婚算了!”
第三十六章 :构思小说
《新论》的第一刊就开了个好头, 受到了很多好评,尤其是首版首页的《春夜》, 虽然是一个不知名作者写的,但是很多读者都对这篇文章很有好感,纷纷写信到编辑部,畅谈自己读这篇《春夜》的读后感, 想要和这位季独行作者交流一下。
毕竟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刻, 很多人都已经被压抑了太久,这篇文章温柔地抚慰了很多人的内心;而对一些敏感的有识之士来讲,这篇文章又好像预示着什么, 让他们一下子都惊醒起来。
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很多人都从这篇文章里面读到了自己,读到了对未来的期盼。
周琛和将一部分的读者来信寄给了季恒, 并且邀请他继续在《新论》上发表文章,于是很快, 季恒又一次在文化站门卫处拿到了一个厚实的包裹。
其实季恒在收到第一笔稿费的时候,已经在筹划再写一篇文章了,构思了几个思路又大量阅读了最近的时事报刊后, 季恒定稿了一篇叫做《丰收》的文章, 讲的就是一个村长带领众村民积极生产,在指挥过程中摔断腿又得到村民救助的故事,原型其实就是吴大海。这算是一则比较长的故事,行文总共五千多字,只是却一点都不累赘, 将稻乡村的风土人情、文化风貌一点点娓娓道来,讲到村长和村民的鱼水情的时候,更是描写的非常深刻,让人感觉到一阵阵的温暖。
这篇文章既是季恒发自肺腑之作,又是迎合时事之作,毕竟季恒在原来的时代里,这种逢迎媚上的八股文没少写,季恒深谙其中的弯弯绕绕,只是从来没有一次写的如此真情实感。
可以说季恒在写文章上确实有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他在上一次拿到稿酬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文章是按照字数计费的,心里头就琢磨着,能否写长一点,多拿点钱——毕竟写文章除了是他的爱好外,如今也是他能找到为数不多的养家糊口的本事之一。
是的,自从和吴晓梅互诉钟情之后,季恒就对赚钱这件事更加渴望了,虽然心中有时候仍旧觉得君子不该如此爱财,可是现在吴家的情况、自己上辈子的教训、以及对未来的规划,都需要金钱的支撑,让季恒不得不抓住任何一种能光明正大赚钱的手段。
季恒最后的底线,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以前季恒在最困苦的时候也写过一些长篇话本子,模仿着《西厢记》、《红楼梦》这些,写一些春闺佳人的话本子,卖给书局的人。这些都是市面上有钱的小姐们喜欢看的话本类型,只是他是因为生活所迫、又不喜欢写这些情情爱爱的东西,难免就是敷衍了事,写的也算不得好,每次写个个把月,也就只能拿个二两银元最多了。
来到这里后,季恒才发现原来现在话本都叫小说,而且小说的题材多种多样,根本不局限于情爱小事,这让他对此有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季恒在楚不凡的极力推荐下,看了一册叫做《射雕英雄传》的小说后,才知道世间竟有如此奇人,能将武侠世界写的如此贴近史实又充满了文人的浪漫情怀和奇幻想法。
像他季恒从小开始读史书,也对史书中的诸多传奇人物有过幻想,想知道真实的他们和史书上写的又是否有出入,小时候看三侠五义的时候也对这些游侠人生有着憧憬,只是后来忙于科考、沉迷于各种时文,慢慢就不再去想这些仿佛于实际毫无用处的东西。
而如今看到有人能融历史于虚幻,寄情怀于书中人物,才知道原来话本也能读来如此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
季恒对此有些蠢蠢欲动,冥思苦想了一些时日,尝试着写了一个开头,大约五万字左右的手稿,然后连同他写好的那篇《丰收》一起寄了出去,迫切地想得到周琛和的回复和评价。
季恒将包裹拿回办公室的时候,洪诚信眼尖地看了一眼,看包裹的外观和之前季恒从那个什么编辑部寄过来的包裹是一样的,心里忍不住嘀咕:不会这个季恒还真的投稿投中了吧?
想到自己之前的出言讽刺,心里到底有点不得劲,但是又不愿意相信季恒真的有这个本事,忍不住假装无意地探听:“季恒,这回投稿中啦?又寄样书过来了?”
季恒没有马上打开包裹,只是把东西往自己桌子下面的门柜里一塞,摊开今天要整理的资料:“不是,家里寄过来的一些土特产。”心里面有些庆幸今天寄信出去的时候已经写了让周琛和以后寄东西都寄到稻乡村的地址。
季恒低调,也不想和洪诚信多扯。
洪诚信这才想起来季恒是知情下乡,不是本镇的人,顿时有些酸溜溜地调侃道:“季恒哪里人啊?不知道有什么好吃的土特产,给大家尝尝呗?”
王美兰还没说完,吴斌就站起身来:“那啥,妈,我去柱子家看看他在不,好几年没见了,不知道他小子现在咋样了?”说完后,吴斌连忙就往门外走,连给王美兰继续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吴斌走出了门外,烦躁地挠挠头:“妈的,早知道这种事这么麻烦,我就该和晓梅似的,眼睛一闭早点找个人结婚算了!”
第三十六章 :构思小说
《新论》的第一刊就开了个好头, 受到了很多好评,尤其是首版首页的《春夜》, 虽然是一个不知名作者写的,但是很多读者都对这篇文章很有好感,纷纷写信到编辑部,畅谈自己读这篇《春夜》的读后感, 想要和这位季独行作者交流一下。
毕竟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刻, 很多人都已经被压抑了太久,这篇文章温柔地抚慰了很多人的内心;而对一些敏感的有识之士来讲,这篇文章又好像预示着什么, 让他们一下子都惊醒起来。
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很多人都从这篇文章里面读到了自己,读到了对未来的期盼。
周琛和将一部分的读者来信寄给了季恒, 并且邀请他继续在《新论》上发表文章,于是很快, 季恒又一次在文化站门卫处拿到了一个厚实的包裹。
其实季恒在收到第一笔稿费的时候,已经在筹划再写一篇文章了,构思了几个思路又大量阅读了最近的时事报刊后, 季恒定稿了一篇叫做《丰收》的文章, 讲的就是一个村长带领众村民积极生产,在指挥过程中摔断腿又得到村民救助的故事,原型其实就是吴大海。这算是一则比较长的故事,行文总共五千多字,只是却一点都不累赘, 将稻乡村的风土人情、文化风貌一点点娓娓道来,讲到村长和村民的鱼水情的时候,更是描写的非常深刻,让人感觉到一阵阵的温暖。
这篇文章既是季恒发自肺腑之作,又是迎合时事之作,毕竟季恒在原来的时代里,这种逢迎媚上的八股文没少写,季恒深谙其中的弯弯绕绕,只是从来没有一次写的如此真情实感。
可以说季恒在写文章上确实有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他在上一次拿到稿酬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文章是按照字数计费的,心里头就琢磨着,能否写长一点,多拿点钱——毕竟写文章除了是他的爱好外,如今也是他能找到为数不多的养家糊口的本事之一。
是的,自从和吴晓梅互诉钟情之后,季恒就对赚钱这件事更加渴望了,虽然心中有时候仍旧觉得君子不该如此爱财,可是现在吴家的情况、自己上辈子的教训、以及对未来的规划,都需要金钱的支撑,让季恒不得不抓住任何一种能光明正大赚钱的手段。
季恒最后的底线,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以前季恒在最困苦的时候也写过一些长篇话本子,模仿着《西厢记》、《红楼梦》这些,写一些春闺佳人的话本子,卖给书局的人。这些都是市面上有钱的小姐们喜欢看的话本类型,只是他是因为生活所迫、又不喜欢写这些情情爱爱的东西,难免就是敷衍了事,写的也算不得好,每次写个个把月,也就只能拿个二两银元最多了。
来到这里后,季恒才发现原来现在话本都叫小说,而且小说的题材多种多样,根本不局限于情爱小事,这让他对此有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季恒在楚不凡的极力推荐下,看了一册叫做《射雕英雄传》的小说后,才知道世间竟有如此奇人,能将武侠世界写的如此贴近史实又充满了文人的浪漫情怀和奇幻想法。
像他季恒从小开始读史书,也对史书中的诸多传奇人物有过幻想,想知道真实的他们和史书上写的又是否有出入,小时候看三侠五义的时候也对这些游侠人生有着憧憬,只是后来忙于科考、沉迷于各种时文,慢慢就不再去想这些仿佛于实际毫无用处的东西。
而如今看到有人能融历史于虚幻,寄情怀于书中人物,才知道原来话本也能读来如此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
季恒对此有些蠢蠢欲动,冥思苦想了一些时日,尝试着写了一个开头,大约五万字左右的手稿,然后连同他写好的那篇《丰收》一起寄了出去,迫切地想得到周琛和的回复和评价。
季恒将包裹拿回办公室的时候,洪诚信眼尖地看了一眼,看包裹的外观和之前季恒从那个什么编辑部寄过来的包裹是一样的,心里忍不住嘀咕:不会这个季恒还真的投稿投中了吧?
想到自己之前的出言讽刺,心里到底有点不得劲,但是又不愿意相信季恒真的有这个本事,忍不住假装无意地探听:“季恒,这回投稿中啦?又寄样书过来了?”
季恒没有马上打开包裹,只是把东西往自己桌子下面的门柜里一塞,摊开今天要整理的资料:“不是,家里寄过来的一些土特产。”心里面有些庆幸今天寄信出去的时候已经写了让周琛和以后寄东西都寄到稻乡村的地址。
季恒低调,也不想和洪诚信多扯。
洪诚信这才想起来季恒是知情下乡,不是本镇的人,顿时有些酸溜溜地调侃道:“季恒哪里人啊?不知道有什么好吃的土特产,给大家尝尝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