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1/3)
她如实作答:“滢江水位上升,县府怕要决堤,本就已火烧眉毛;又因瘟疫之事聚集在城外的人越来越多,县府人手、医药、粮食全都告急。听说眼下县令将人手全撒了出去,连他自己都每日在城里城外两头跑。”
“你是不是很想去帮忙?”
沈竞维这话让云知意惊讶极了,倏地抬头看向他。
“看什么?问你话呢,”他不太自在地抿了抿唇,“我前几日已传讯给乐昌和王绍,他们应该很快会赶来协助防汛。别的事,你觉得你能帮上什么?”
吏部从事乐昌、工部从事王绍是此次沈竞维巡察原州的左右副使,两人巡察路线与沈竞维不同,但相隔并不远,若无意外,再三五日就能赶到。
由这二位坐镇防汛之事,就他们本身的能力与资历而言,算是杀鸡用了牛刀,但对眼下山雨欲来的集滢来说不啻于旱逢甘霖。
云知意眼眶霎时发热,却又有点想笑。
她强行按捺下心中起伏,抿唇忍了笑意,认真答道:“听说有三位县府官吏在城外看管调度聚集人群。我无官职,别的忙帮不上,倒可以去换他们中的一位。他们对集滢更熟悉,上堤坝或者回城中来能做更多事。”
“原州毕竟是你云氏祖地,你无法冷眼旁观是常理。既你如此急切,我便以个人身份陪你去盯一盯瘟疫那群人,顺便教你些事。”
沈竞维淡淡扭脸,避开她笑吟吟的注视,不太自在地咳了一声。
“记住,处置瘟疫的首要,是防止秩序混乱。一旦人群失控,再多的医药都是白搭。但要防止秩序混乱,这其中有很多易被疏忽的小细节……”
说了半晌没听到云知意的应声,他微恼瞪来,漂亮的眸中有几许狼狈火气:“教你呢,不好好听?”
“听着呢,正往心上记。多谢九哥提点。”云知意笑得见牙不见眼,没有戳穿他的恼羞成怒。
月初时这人才恶狠狠向她撂过话,宣称要“等到集滢哀鸿遍野才会出来救苦救难”,眼下还不到十天就别别扭扭自打脸。
这沈竞维,挺有意思的。
骨子里和霍奉卿算一路人,分明知世故,热血却未凉。
——
当田岳拿着云知意的佩玉出城奔赴淮南求援、沈竞维带着云知意前往城外协助督管瘟疫人群、乐昌与王绍赶来集滢帮手防汛事宜,霍奉卿那边也没闲着。
初七那日与云知意谈过之后,他便命人火速赶回邺城,让盛敬侑以州牧宣布启用“紧急事态法令”,动用州牧个人的紧急治权向顾总兵借调军尉府官兵三千人。
之后,盛敬侑点顾子璇带领这些兵马,一路分拨给沿江各城做管控秩序之用,进一步减少涌向集滢的瘟疫者。
同时,霍奉卿还草拟了一份倡议,让盛敬侑向各城官署发出。这份倡议内容不同于州丞府刘长青之前发出的官样文章,正文就只短短两句——
【兹有洪汛之患与瘟疫连发,集滢告急。恳盼诸城同僚共赴时艰。】
只是,正文之外附上了云知意在取士正考时文采答卷上的那首《少年行》最后一段:
【仗剑为平不义,挥毫以护苍生。遇国有驱使,纵舍身不问生死;闻路有哭号,虽九死无悔前志。
愿涤腥风为清明,肯化血雨成甘霖。
民无哀兮国勿殇,天不老,地无疆,青山知我,不负少年行。】
这份倡议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回响。
七月廿一清晨,率先响应州牧府倡议的顾子璇带领三百军尉府官兵赶来集滢;
当日正午时之前,各城官员共十七人也先后抵达,其中有十人正是今年才通过官考上任的年轻人。
对大火两头烧的集滢县令来说,虽医药与粮食暂时得不到补充,至少人手问题瞬间得到大幅缓解。
防汛之事有沈竞维召来的两位巡察副钦使坐镇,再加上这些毅然而来的年轻官员,之前无暇顾及的许多事终于可以做细化执行。
城外水神庙前空旷处搭起了简易的棚子。
云知意与沈竞维帮着县府两名官差,不厌其烦地挨个劝说、解释,让染症者与护送其前来的未染症亲属分开。
染症者们进棚集中,医者每日出城看诊时,便不再有人人争先恐后、厮打冲突的场面耽误时间,每日能得到看诊的人数变多了;
未染症的亲属们进水神庙,每日按次序轮流到棚外,远远看望自家染症者,陪着说说话,蔓延在染症群体中的那种绝望与躁动混乱交织的情绪渐渐趋于平缓。
顾子璇亲自带着百名官兵守在水神庙到城门之间,再将其余两百人分去帮助加固堤坝;
薛如怀等人跟着工部从事王绍、吏部从事乐昌在防汛堤坝上忙得热火朝天、不舍昼夜。
城内,霍奉卿协助集滢县令坐镇城中,调度各方,运筹帷幄。
官库库存的医药粮食终于有人来清点明晰,分配方案在经过讨论后也终于具体到了每人每餐、城内城外。
开始有官员每日定时入各家各户,安抚城中惊惶无助的十万百姓……
短短数日,城里城外多了十几个穿着官袍的陌生年轻人,并非孔武有力的模样,也不是事事都能做到滴水不漏
“你是不是很想去帮忙?”
沈竞维这话让云知意惊讶极了,倏地抬头看向他。
“看什么?问你话呢,”他不太自在地抿了抿唇,“我前几日已传讯给乐昌和王绍,他们应该很快会赶来协助防汛。别的事,你觉得你能帮上什么?”
吏部从事乐昌、工部从事王绍是此次沈竞维巡察原州的左右副使,两人巡察路线与沈竞维不同,但相隔并不远,若无意外,再三五日就能赶到。
由这二位坐镇防汛之事,就他们本身的能力与资历而言,算是杀鸡用了牛刀,但对眼下山雨欲来的集滢来说不啻于旱逢甘霖。
云知意眼眶霎时发热,却又有点想笑。
她强行按捺下心中起伏,抿唇忍了笑意,认真答道:“听说有三位县府官吏在城外看管调度聚集人群。我无官职,别的忙帮不上,倒可以去换他们中的一位。他们对集滢更熟悉,上堤坝或者回城中来能做更多事。”
“原州毕竟是你云氏祖地,你无法冷眼旁观是常理。既你如此急切,我便以个人身份陪你去盯一盯瘟疫那群人,顺便教你些事。”
沈竞维淡淡扭脸,避开她笑吟吟的注视,不太自在地咳了一声。
“记住,处置瘟疫的首要,是防止秩序混乱。一旦人群失控,再多的医药都是白搭。但要防止秩序混乱,这其中有很多易被疏忽的小细节……”
说了半晌没听到云知意的应声,他微恼瞪来,漂亮的眸中有几许狼狈火气:“教你呢,不好好听?”
“听着呢,正往心上记。多谢九哥提点。”云知意笑得见牙不见眼,没有戳穿他的恼羞成怒。
月初时这人才恶狠狠向她撂过话,宣称要“等到集滢哀鸿遍野才会出来救苦救难”,眼下还不到十天就别别扭扭自打脸。
这沈竞维,挺有意思的。
骨子里和霍奉卿算一路人,分明知世故,热血却未凉。
——
当田岳拿着云知意的佩玉出城奔赴淮南求援、沈竞维带着云知意前往城外协助督管瘟疫人群、乐昌与王绍赶来集滢帮手防汛事宜,霍奉卿那边也没闲着。
初七那日与云知意谈过之后,他便命人火速赶回邺城,让盛敬侑以州牧宣布启用“紧急事态法令”,动用州牧个人的紧急治权向顾总兵借调军尉府官兵三千人。
之后,盛敬侑点顾子璇带领这些兵马,一路分拨给沿江各城做管控秩序之用,进一步减少涌向集滢的瘟疫者。
同时,霍奉卿还草拟了一份倡议,让盛敬侑向各城官署发出。这份倡议内容不同于州丞府刘长青之前发出的官样文章,正文就只短短两句——
【兹有洪汛之患与瘟疫连发,集滢告急。恳盼诸城同僚共赴时艰。】
只是,正文之外附上了云知意在取士正考时文采答卷上的那首《少年行》最后一段:
【仗剑为平不义,挥毫以护苍生。遇国有驱使,纵舍身不问生死;闻路有哭号,虽九死无悔前志。
愿涤腥风为清明,肯化血雨成甘霖。
民无哀兮国勿殇,天不老,地无疆,青山知我,不负少年行。】
这份倡议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回响。
七月廿一清晨,率先响应州牧府倡议的顾子璇带领三百军尉府官兵赶来集滢;
当日正午时之前,各城官员共十七人也先后抵达,其中有十人正是今年才通过官考上任的年轻人。
对大火两头烧的集滢县令来说,虽医药与粮食暂时得不到补充,至少人手问题瞬间得到大幅缓解。
防汛之事有沈竞维召来的两位巡察副钦使坐镇,再加上这些毅然而来的年轻官员,之前无暇顾及的许多事终于可以做细化执行。
城外水神庙前空旷处搭起了简易的棚子。
云知意与沈竞维帮着县府两名官差,不厌其烦地挨个劝说、解释,让染症者与护送其前来的未染症亲属分开。
染症者们进棚集中,医者每日出城看诊时,便不再有人人争先恐后、厮打冲突的场面耽误时间,每日能得到看诊的人数变多了;
未染症的亲属们进水神庙,每日按次序轮流到棚外,远远看望自家染症者,陪着说说话,蔓延在染症群体中的那种绝望与躁动混乱交织的情绪渐渐趋于平缓。
顾子璇亲自带着百名官兵守在水神庙到城门之间,再将其余两百人分去帮助加固堤坝;
薛如怀等人跟着工部从事王绍、吏部从事乐昌在防汛堤坝上忙得热火朝天、不舍昼夜。
城内,霍奉卿协助集滢县令坐镇城中,调度各方,运筹帷幄。
官库库存的医药粮食终于有人来清点明晰,分配方案在经过讨论后也终于具体到了每人每餐、城内城外。
开始有官员每日定时入各家各户,安抚城中惊惶无助的十万百姓……
短短数日,城里城外多了十几个穿着官袍的陌生年轻人,并非孔武有力的模样,也不是事事都能做到滴水不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