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食摊,郎君靠捡(美食) 第6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子够味,就值四文的一碟子菜,足足给了他四十文!”
    关鹤谣使劲点头,很同意毕二的看法。
    古人讲道义,今人没法比。
    就在捡到萧屹前几天,她路过一家脚店时忽想沽些酒来炒菜。因她没带酒器,店家居然直接以银壶相借,说之后还来便是。关鹤谣当时一身破旧衣服,惊愕地捧着那闪闪银壶,几乎小人之心地怀疑这是在碰瓷她。直到后来和吕大娘子说了,才知这是酒家的基本操作,以显示对顾客的重视和信任,而顾客也总会完璧归赵。
    要是哪家店真丢了银壶,那都算是一桩逸闻奇事,够文人们洋洋洒洒写出八十首酸诗、三十篇讽赋的。
    简单来说,食客和店家都讲究,谁也不占谁便宜。
    豁然开朗,关鹤谣连连像毕二致谢,弄得他怪不好意思的。
    亏得她自诩聪明,手艺也不错,还不是翻了船?如此困境,却被毕二这字都不识的糙汉子三两句话解决了,直接拓展了全新思路。
    果然实践出真知!
    关鹤谣暗自点头,再一次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明日起,她这百折不饶的马克.思主义战士要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有了崭新的革.命目标,她是心也不疼了,人也不丧了,照常做完收尾工作便准备回家去,却忽被毕二叫住。
    只见他似有些踌躇,从刚结给他的工钱里摸出三枚递过来,摸摸头,“东家娘子米花糖做得真好吃,我想买给家里人尝尝。”
    关鹤谣失笑,给他包了四块,只取了两枚铜板,“你是自家伙计,走内部价,只付一半就好啦。”
    这么一句承诺,直到他买得起一百文钱的月饼礼盒,直到他买得起一两银子的年货篮子,都没有变过。
    “哎哎!”此时此刻这一个——只拿的出两三文给家人买零嘴的毕二脸上笑开了米花,连声应着。他接过来本想揣到怀里,又兀自嘟囔着“可别碰碎了”,拿着轻飘飘的小纸包像拿着炸药包一样无所适从,不知往哪里放。
    还是掬月看不下去了,让他放到架车儿格子后面,“毕二哥你放心吧,我帮你想着。”
    第二日,米花糖和琥珀核桃卖得更好了。
    其中有不少是回头客,都说家人吃得开怀。回头客又吸引新客,关鹤谣便多做了一板米花糖。虽然前期准备阴米费些功夫,可这米花糖真正做起来却很快,米粒轻轻松松膨胀数倍,简直充数神器。只是家里没有了那位专业剥核桃的选手,琥珀核桃产量提不上去,不多时就卖光了。
    糖果卖得飞快,掬月居然很快就无事可做,一时怅然。她也是个闲不住的,跑去屋里帮毕二和老两口,关鹤谣则在架车儿的灶上开始做松花糕。
    她在米粮行定了十来斤红豆,请他们直接磨成红豆粉。红豆粉加水和糖下锅,翻炒成了豆沙胚。
    与洗去豆皮的澄沙不同,做松花糕就得用全豆这般做,成品才黏厚味浓,既方便成形,又和松花对味。关鹤谣将豆沙胚铲进模子,用力压实、抹平。
    说是模子,其实就是方方正正的竹木盒子,大概一寸深,一尺长宽,关鹤谣在前街木匠那里打了两个。
    这位木匠做活认真,如此低价的订单也很用心,模子平整规矩。
    关鹤谣摸着这一点毛刺也无的光滑物件,心中甚满意。
    以后拓展业务,一定要去他那里打许多漂亮可爱的糕饼模子!
    松花粉加少量水和蜜调开,倒到豆沙上,不一会儿就神奇地凝固起来,这道松花糕也就做好了。
    关鹤谣回家午休后就又早早出门,拎着这两盒松花糕径直朝北边的八仙楼走去。
    第58章 三类食铺、八仙楼 进了门,干就完事了……
    八仙楼——据毕二所说, 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北食酒楼,一些北方硬菜和面食做得极好,只是在甜食上总缺了点儿意思, 他听不少食客叹惋过。
    甚至还有过一位节奏大师, 当场摔箸引战,表示北食就是不精细,根本没有他们南食那般精细像样的点心。
    关鹤谣爆笑,是他是他,就是他!这简直是周作人大宋分人啊!
    就像先生在随笔里大声求助北京的朋友们, “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又委屈地吐槽“我在北京彷惶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为了一口好点心, 卑微又暴躁,实在有趣。
    三十多年后, 周先生终于想开了——“北方的点心是常食的性质,南方的则是闲食”,粗细自然有所不同。(1)
    在关鹤谣看来这可算是一语中的,十分有道理。
    但显然, 毕二故事中的这位食客并没有先生走南闯北的阅历,也没那个思想觉悟和总结能力, 仍是抱怨不停。
    一桌北方客人气不过, 当场和他掐起来。
    华夏人民对待美食的态度太严谨了, 太郑重了,太真情实感了。
    这南北之争自然古已有之,否则陆游也不用写那一首“南烹北馔妄相高,常笑纷纷儿女曹。未必鲈鱼芼菰菜,便胜羊酪荐樱桃。”来劝大家不要再撕了。(2)
    可惜陆大人当时不在场, 于是双方人马劈里啪啦打将起来。一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