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老地方(1/2)
老实说,这件事本来没有瞒林简的必要,但是林简毕竟是凭自己实力考中的进士,如果得知了林昭作弊,多多少少会在心里觉得不舒服。
这就像一个学霸凭借自己的艰苦努力,一路清北博士毕业,转头发现一个后生,凭借一封介绍信,取得了与自己相同的成就,这种情况,只要是个人,心里就多少会觉得不得劲。
正因为这个原因,林昭为了照顾林简的感情,一直缄口不言,如果不是因为要去衡州办事,他连个口风也不会漏给林元达。
元达公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又低头翻看了一遍林昭的考卷,良久之后才摇头叹了口气:“好在三郎你这卷子写的还不错,真正应试也未必就不中,不然靠宫里取中进士,便是有辱斯文,为叔也会有些看不过眼。”
林昭坐在林简对面,咳嗽了一声之后,对着林简笑道:“七叔你要换个想法去想这件事,贡院只取贡生,进士都是圣人殿中钦点,既然大家的功名都是圣人所点,那么侄儿这个功名就与旁人的功名没有什么区别。”
说到这里,林三郎咳嗽了一声,肃然道:“圣人取士,各有其用,天下学问,非止于文章一道。”
“归根结底,还是要于国于民有用。”
如果林昭这句话在外人面前说起来,便是大逆不道,自儒道圣贤入世教化众生以来,尤其是在本朝,圣人文章就是学问,而学问也只在圣人文章之中,不承认这一点,便是离经叛道,要被天下读书人一同戳脊梁骨的。
好在林元达还算年轻,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张口欲言又止,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过了许久之后,他才长叹了一口气,低声道:“这句话若是我二十年前听到,便是不撸起袖子跟你打上一架,也非得拉着你,跟你辩出一个是非对错不可,可如今做了二十年官之后,再听三郎你这番话,竟觉得有些道理。”
林简是翰林出身,但是却不是一直待在长安的京官,他在做了几年翰林之后,曾经被外放到南阳做了几年郡守,也是在那几年时间里,他结识了伏牛山赵家。
为官二十年,林简对于“天下学问,非止于文章”这句话,感触颇深。
因为有些正统科场出身,乃至于是进士及第功名的读书人,真正做了官之后,有些人哪怕一点坏心眼没有,做出来的事情也能让人瞠目结舌,能力低下到可怕。
二十年官场,让林简渐渐明白,读书与做官是两码事,会做官不一定会读书,二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甚至可以这么说,那些真正读书读到极处的大文人,大诗人,甚少有会做官的。
元达公感叹了一番之后,抬头看了看林昭,低声问道:“既然情形如此,为叔只当是不知道这件事就是,你以后也不要跟别人说起此事,这种事情,宫里……是绝不会认的,说出去只会给你自己招麻烦。”
“这个侄儿当然明白。”
林昭笑着说道:“我也就是在七叔面前说说而已,如果七叔不问起,我连您都不准备说。”
林简点了点头,开口问道:“既然这样,你身上的功名就算十拿九稳了,我且问一问你,有了功名之后,准备做什么?”
“这个哪里是侄儿说了算的?”
林三郎连连摇头,有些无奈的说道:“本来按着侄儿的想法,在长安取得功名之后,便想法子补个地方知县的缺,然后回越州接着母亲去当地方官去,正好也避开长安城的风风雨雨,但是……”
说到这里,他苦笑道:“但是侄儿身上的这个功名,人家也不是白给的,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一段时间侄儿还是要留在长安城里…”
话说到这里,林昭便没有继续说下去了,一旁的林简沉默了一番,然后叹了口气:“长安是个是非之地,为叔已经泥足深陷,不得自拔,早知道当初应该把你送到石鼓书院去,这样你也不用在这个年纪,就硬生生掺和进来。”
林昭坐在自己的七叔对面,微笑道:“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如今朝廷这个局面,侄儿只要想出头,就不可避免的会掺和进来。”
“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而已。”
…………
叔侄两个人在书房里,足足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林昭才从书房离开,吃了点夜宵之后,回到自己房间里睡觉,第二天一早上,他才刚刚醒过来,就有林府的下人给他送来一个条子。
条子是齐宣写的,上面只寥寥几个字。
“辰时正,老地方见。”
林昭抬头看了看天色,这会儿差不多已经辰时初了,也就是说还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至于老地方……
他再熟悉不过了。
林三郎起身,认真洗漱了一番,又换上了一身新衣裳,与林家人打了声招呼之后,便迈步出了林家,很快走出了平康坊,一路来到了安仁坊,很是熟练的坐在了崔氏面皮的面皮摊上坐了下来。
在太学读了一饭堂之外,年的书,除了国子监这家油泼面皮的摊子是他与齐宣最常来的地方,他们两个人的老地方自然就是这家面摊了。
这个在安仁坊摆了十几年摊的老崔,笑呵呵的走了过来,对着林昭开口道:“林公子今日
这就像一个学霸凭借自己的艰苦努力,一路清北博士毕业,转头发现一个后生,凭借一封介绍信,取得了与自己相同的成就,这种情况,只要是个人,心里就多少会觉得不得劲。
正因为这个原因,林昭为了照顾林简的感情,一直缄口不言,如果不是因为要去衡州办事,他连个口风也不会漏给林元达。
元达公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又低头翻看了一遍林昭的考卷,良久之后才摇头叹了口气:“好在三郎你这卷子写的还不错,真正应试也未必就不中,不然靠宫里取中进士,便是有辱斯文,为叔也会有些看不过眼。”
林昭坐在林简对面,咳嗽了一声之后,对着林简笑道:“七叔你要换个想法去想这件事,贡院只取贡生,进士都是圣人殿中钦点,既然大家的功名都是圣人所点,那么侄儿这个功名就与旁人的功名没有什么区别。”
说到这里,林三郎咳嗽了一声,肃然道:“圣人取士,各有其用,天下学问,非止于文章一道。”
“归根结底,还是要于国于民有用。”
如果林昭这句话在外人面前说起来,便是大逆不道,自儒道圣贤入世教化众生以来,尤其是在本朝,圣人文章就是学问,而学问也只在圣人文章之中,不承认这一点,便是离经叛道,要被天下读书人一同戳脊梁骨的。
好在林元达还算年轻,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张口欲言又止,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过了许久之后,他才长叹了一口气,低声道:“这句话若是我二十年前听到,便是不撸起袖子跟你打上一架,也非得拉着你,跟你辩出一个是非对错不可,可如今做了二十年官之后,再听三郎你这番话,竟觉得有些道理。”
林简是翰林出身,但是却不是一直待在长安的京官,他在做了几年翰林之后,曾经被外放到南阳做了几年郡守,也是在那几年时间里,他结识了伏牛山赵家。
为官二十年,林简对于“天下学问,非止于文章”这句话,感触颇深。
因为有些正统科场出身,乃至于是进士及第功名的读书人,真正做了官之后,有些人哪怕一点坏心眼没有,做出来的事情也能让人瞠目结舌,能力低下到可怕。
二十年官场,让林简渐渐明白,读书与做官是两码事,会做官不一定会读书,二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甚至可以这么说,那些真正读书读到极处的大文人,大诗人,甚少有会做官的。
元达公感叹了一番之后,抬头看了看林昭,低声问道:“既然情形如此,为叔只当是不知道这件事就是,你以后也不要跟别人说起此事,这种事情,宫里……是绝不会认的,说出去只会给你自己招麻烦。”
“这个侄儿当然明白。”
林昭笑着说道:“我也就是在七叔面前说说而已,如果七叔不问起,我连您都不准备说。”
林简点了点头,开口问道:“既然这样,你身上的功名就算十拿九稳了,我且问一问你,有了功名之后,准备做什么?”
“这个哪里是侄儿说了算的?”
林三郎连连摇头,有些无奈的说道:“本来按着侄儿的想法,在长安取得功名之后,便想法子补个地方知县的缺,然后回越州接着母亲去当地方官去,正好也避开长安城的风风雨雨,但是……”
说到这里,他苦笑道:“但是侄儿身上的这个功名,人家也不是白给的,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一段时间侄儿还是要留在长安城里…”
话说到这里,林昭便没有继续说下去了,一旁的林简沉默了一番,然后叹了口气:“长安是个是非之地,为叔已经泥足深陷,不得自拔,早知道当初应该把你送到石鼓书院去,这样你也不用在这个年纪,就硬生生掺和进来。”
林昭坐在自己的七叔对面,微笑道:“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如今朝廷这个局面,侄儿只要想出头,就不可避免的会掺和进来。”
“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而已。”
…………
叔侄两个人在书房里,足足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林昭才从书房离开,吃了点夜宵之后,回到自己房间里睡觉,第二天一早上,他才刚刚醒过来,就有林府的下人给他送来一个条子。
条子是齐宣写的,上面只寥寥几个字。
“辰时正,老地方见。”
林昭抬头看了看天色,这会儿差不多已经辰时初了,也就是说还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至于老地方……
他再熟悉不过了。
林三郎起身,认真洗漱了一番,又换上了一身新衣裳,与林家人打了声招呼之后,便迈步出了林家,很快走出了平康坊,一路来到了安仁坊,很是熟练的坐在了崔氏面皮的面皮摊上坐了下来。
在太学读了一饭堂之外,年的书,除了国子监这家油泼面皮的摊子是他与齐宣最常来的地方,他们两个人的老地方自然就是这家面摊了。
这个在安仁坊摆了十几年摊的老崔,笑呵呵的走了过来,对着林昭开口道:“林公子今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