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公主为帝_87(2/2)
用了什么手法,总之这件事情暂时被弹压了下来,在李哲回到长安城之前,大理寺、户部、刑部全都众口一词,那就是:拖。
将这起案子尽可能久地拖下去,拖到李哲回来为止。
至于发号施令的人是太平公主还是东宫太子,已经无甚紧要。
只要这件事情能够完美了结,那就是好的。
识谋断计,收服人心,这种事情太平是做熟了的。
等李哲回到长安时,他的左右庶子已经彻底对太平公主言听计从。就算最后太平将太子印鉴还给了李哲,也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在这短短十余日里,她已经架空了整个东宫。
李哲从凤州带回来的,是整整两万两新铸的库银。
分量很足,成色很新,满满当当地装在十几个大箱子里,贴着户部的封条,而且清清楚楚地刻着“铸于永淳元年”这几个小字的新库银。
他回长安的头一天就是前往户部,将银子一分不少地入了库,剩余的那些也一分不少地入了帐。太平公主说过她会斡旋此事,那肯定就会将事情完美无暇地处置干净。只不过……
“妹妹怎么知道,凤州那里有银?”李哲趴在案几前,眼巴巴地望着太平。
☆、第55章 长相忆
太平瞥他一眼,没有答话。
她面前整整齐齐地摊着十多封奏章,都是高宗命人送往东宫批复,又转到她手中的。李哲不耐烦看这些东西,便全都丢掉了太平那里。太平倒是毫无芥蒂地替他批复了,但在字迹上,却和李哲略有不同。至于旁人是否能发现这些细微的不同之处……
能在官场里混上十多二十年的,大多都是人精,断然不会出这个头。
能出头的,要么是御史台的愣头青,要么就是她入主东宫之前,必须要扫清的阻碍。
太平搁下笔,随口问道:“兄长为何这般好奇?”
李哲犹不死心:“妹妹晓得大唐素来银贵钱贱,而凤州又有这许多的银矿,愚兄想着……”
将这起案子尽可能久地拖下去,拖到李哲回来为止。
至于发号施令的人是太平公主还是东宫太子,已经无甚紧要。
只要这件事情能够完美了结,那就是好的。
识谋断计,收服人心,这种事情太平是做熟了的。
等李哲回到长安时,他的左右庶子已经彻底对太平公主言听计从。就算最后太平将太子印鉴还给了李哲,也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在这短短十余日里,她已经架空了整个东宫。
李哲从凤州带回来的,是整整两万两新铸的库银。
分量很足,成色很新,满满当当地装在十几个大箱子里,贴着户部的封条,而且清清楚楚地刻着“铸于永淳元年”这几个小字的新库银。
他回长安的头一天就是前往户部,将银子一分不少地入了库,剩余的那些也一分不少地入了帐。太平公主说过她会斡旋此事,那肯定就会将事情完美无暇地处置干净。只不过……
“妹妹怎么知道,凤州那里有银?”李哲趴在案几前,眼巴巴地望着太平。
☆、第55章 长相忆
太平瞥他一眼,没有答话。
她面前整整齐齐地摊着十多封奏章,都是高宗命人送往东宫批复,又转到她手中的。李哲不耐烦看这些东西,便全都丢掉了太平那里。太平倒是毫无芥蒂地替他批复了,但在字迹上,却和李哲略有不同。至于旁人是否能发现这些细微的不同之处……
能在官场里混上十多二十年的,大多都是人精,断然不会出这个头。
能出头的,要么是御史台的愣头青,要么就是她入主东宫之前,必须要扫清的阻碍。
太平搁下笔,随口问道:“兄长为何这般好奇?”
李哲犹不死心:“妹妹晓得大唐素来银贵钱贱,而凤州又有这许多的银矿,愚兄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