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的纨绔篡位后 第143节(2/3)
太子的鼻尖。
饿到极致的时候,没有人会拒绝到口的馅饼。
太子与菜肴对峙许久,见账内没人注意,心道:“孤就悄悄吃一点,没人会注意的。”
——由此落入陷阱之中。
既然是欲望,岂会因“一点”就能满足?
正如他口中的食物,正如蛮人的野心。
正如一代又一代,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的人。
第115章 .琐事我们一起批折子~
去寻找太子的人迟迟没有消息。
而此时,登基大典愈发近了。
有顾子墨在礼部,大典的谋划十分符合沈清容心意。他抽空问及黎云书有关登基之事,黎云书总是道:“太子生死未卜,大典最好趁早。若太子还在大邺自然最好,怕的就是他被北蛮掳去做人质。届时朝中没有皇帝坐镇,难免会被北蛮抓住把柄。”
沈清容深以为然。
战乱导致大多数百姓流离失所,他赦免了十几个城池的赋税,促进与大理的通商,尽最大力度来安抚百姓。
此外,他为了笼络旧臣心思,拼命规劝自己要和蔼待人。上朝之时,沈清容从不会做甩折子砸人、痛骂权臣、愤然离席的举措。群臣们起先对他有些忌惮,不敢直言心中所想,唯独黎云书慷慨进谏,从头到尾把他批得一无是处。
“两天前上奏的折子今天才有消息,效率如此低下,有半点明君风范吗?”
“江南道一带为何仅仅是降低赋税,而非减免?”
“朝中百官敢怒不敢言,言路不顺,乃是朝代颓败之兆——殿下难道还不去想解决的办法?”
虽然早知黎云书为人耿直,但见她说得如此不留情面,满朝文武都捏了把冷汗。
“这黎大人也太生猛了。”他们中有许多人不清楚二人的关系,听黎云书进谏时,往往会在心里为她点几柱香,“可惜可惜,怕是官位不保喽。”
出乎意料的是,沈清容一脸忍辱负重地听她说完,居然点了点头,“批阅奏折我一定尽力。江南道赋税就免除了吧,至于言路,在朝之人言明我的过错,如果说得中肯,进谏一次赏银十两,如何?”
众臣愕然地面面相觑,见沈清容没有发怒的征兆,才慌忙鞠躬,“殿下英名。”
当天,沈清容一直批折子批到天黑。
入夜后没多久,王胜忽然来报:“殿下,黎大人求见。”
“这么晚?”他想着这人在朝堂上骂自己那一通,虽然被她骂惯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不见,让她早点回去休息。”
说罢便半倚在榻上,揉着眉心痛苦看奏折。
并非他不努力,并非他不勤奋,而是......这折子实在是太多了!
就在沈清容批完一本奏折扔到一旁,决定打个盹时,入门出传来了不徐不疾的步声和王胜焦虑的低唤:“黎大人,殿下他在批折子呢,您不能......”
沈清容条件反射般坐直了身子,抓起竹笔装出正襟危坐模样。待黎云书行礼立定在自己身前,方问:“有什么事?”
黎云书扫了如山一般的奏折,“国事耽误不得,殿下批阅的完吗?”
沈清容那股子倔强上来了,正想说“没问题”,黎云书就径自坐在他身旁,吩咐王胜道:“劳烦王公公备一份纸笔来。”
“我自己的折子自己批,你去休息吧。”
他嘴上这么说,身体却很诚实地往黎云书倚靠了几分。黎云书将他的小动作看进眼里,一叹,“忙不过来记得找人。整个国家大事都堆在一个人身上,怎么可能办得完?”
他不怎么高兴地嘟囔:“你还知道体谅我啊?”
“闭嘴,干活。”
屋中只剩了二人提笔写字的沙沙声。
桌前明烛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极长。
沈清容批了一天的奏折,活像回到当年背书的时候,看字时眼前总有些花。
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他就挪开目光,偷偷瞄黎云书一眼。
她从来不喜欢花钱去买胭脂粉黛,素来都是干净整洁的模样。如今她眼中盛着烛光,脸颊被照得温暖通红,像是在冰雪中点燃了一盏灯火。
他看得怔了很久,久到这人察觉目光转回头来,才收敛坐端正。
黎云书看出他眼底的憔悴,也知他忙了这么久很难再集中精力。她试图从沈清容那边搬些折子来自己看,就被他一把摁住,“我自己看。”
他眼中隐隐能瞧见血丝,显然已是劳累多时。黎云书觉得上朝时的话太重了些,颇不是滋味地开口:“你先休息,有我在。”
“别争了,你的活不比我的简单,早点看完我们都能早点休息。”沈清容疲倦道,“你还要改律典,还要去探查民情,要废很多精力的。”
他强行将黎云书的手从折子上移开,撑着头提起笔继续批改下去。
黎云书见他倔强得很,迟疑片刻,专注做起了自己的事情。
两人批改折子批到了子时。
她的府邸离宫城不算近,沈清容细算了一下时间,试探道:“你要不在宫里留宿?”
“太麻烦了。”
“那我送你回去。”
饿到极致的时候,没有人会拒绝到口的馅饼。
太子与菜肴对峙许久,见账内没人注意,心道:“孤就悄悄吃一点,没人会注意的。”
——由此落入陷阱之中。
既然是欲望,岂会因“一点”就能满足?
正如他口中的食物,正如蛮人的野心。
正如一代又一代,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的人。
第115章 .琐事我们一起批折子~
去寻找太子的人迟迟没有消息。
而此时,登基大典愈发近了。
有顾子墨在礼部,大典的谋划十分符合沈清容心意。他抽空问及黎云书有关登基之事,黎云书总是道:“太子生死未卜,大典最好趁早。若太子还在大邺自然最好,怕的就是他被北蛮掳去做人质。届时朝中没有皇帝坐镇,难免会被北蛮抓住把柄。”
沈清容深以为然。
战乱导致大多数百姓流离失所,他赦免了十几个城池的赋税,促进与大理的通商,尽最大力度来安抚百姓。
此外,他为了笼络旧臣心思,拼命规劝自己要和蔼待人。上朝之时,沈清容从不会做甩折子砸人、痛骂权臣、愤然离席的举措。群臣们起先对他有些忌惮,不敢直言心中所想,唯独黎云书慷慨进谏,从头到尾把他批得一无是处。
“两天前上奏的折子今天才有消息,效率如此低下,有半点明君风范吗?”
“江南道一带为何仅仅是降低赋税,而非减免?”
“朝中百官敢怒不敢言,言路不顺,乃是朝代颓败之兆——殿下难道还不去想解决的办法?”
虽然早知黎云书为人耿直,但见她说得如此不留情面,满朝文武都捏了把冷汗。
“这黎大人也太生猛了。”他们中有许多人不清楚二人的关系,听黎云书进谏时,往往会在心里为她点几柱香,“可惜可惜,怕是官位不保喽。”
出乎意料的是,沈清容一脸忍辱负重地听她说完,居然点了点头,“批阅奏折我一定尽力。江南道赋税就免除了吧,至于言路,在朝之人言明我的过错,如果说得中肯,进谏一次赏银十两,如何?”
众臣愕然地面面相觑,见沈清容没有发怒的征兆,才慌忙鞠躬,“殿下英名。”
当天,沈清容一直批折子批到天黑。
入夜后没多久,王胜忽然来报:“殿下,黎大人求见。”
“这么晚?”他想着这人在朝堂上骂自己那一通,虽然被她骂惯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不见,让她早点回去休息。”
说罢便半倚在榻上,揉着眉心痛苦看奏折。
并非他不努力,并非他不勤奋,而是......这折子实在是太多了!
就在沈清容批完一本奏折扔到一旁,决定打个盹时,入门出传来了不徐不疾的步声和王胜焦虑的低唤:“黎大人,殿下他在批折子呢,您不能......”
沈清容条件反射般坐直了身子,抓起竹笔装出正襟危坐模样。待黎云书行礼立定在自己身前,方问:“有什么事?”
黎云书扫了如山一般的奏折,“国事耽误不得,殿下批阅的完吗?”
沈清容那股子倔强上来了,正想说“没问题”,黎云书就径自坐在他身旁,吩咐王胜道:“劳烦王公公备一份纸笔来。”
“我自己的折子自己批,你去休息吧。”
他嘴上这么说,身体却很诚实地往黎云书倚靠了几分。黎云书将他的小动作看进眼里,一叹,“忙不过来记得找人。整个国家大事都堆在一个人身上,怎么可能办得完?”
他不怎么高兴地嘟囔:“你还知道体谅我啊?”
“闭嘴,干活。”
屋中只剩了二人提笔写字的沙沙声。
桌前明烛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极长。
沈清容批了一天的奏折,活像回到当年背书的时候,看字时眼前总有些花。
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他就挪开目光,偷偷瞄黎云书一眼。
她从来不喜欢花钱去买胭脂粉黛,素来都是干净整洁的模样。如今她眼中盛着烛光,脸颊被照得温暖通红,像是在冰雪中点燃了一盏灯火。
他看得怔了很久,久到这人察觉目光转回头来,才收敛坐端正。
黎云书看出他眼底的憔悴,也知他忙了这么久很难再集中精力。她试图从沈清容那边搬些折子来自己看,就被他一把摁住,“我自己看。”
他眼中隐隐能瞧见血丝,显然已是劳累多时。黎云书觉得上朝时的话太重了些,颇不是滋味地开口:“你先休息,有我在。”
“别争了,你的活不比我的简单,早点看完我们都能早点休息。”沈清容疲倦道,“你还要改律典,还要去探查民情,要废很多精力的。”
他强行将黎云书的手从折子上移开,撑着头提起笔继续批改下去。
黎云书见他倔强得很,迟疑片刻,专注做起了自己的事情。
两人批改折子批到了子时。
她的府邸离宫城不算近,沈清容细算了一下时间,试探道:“你要不在宫里留宿?”
“太麻烦了。”
“那我送你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