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长孙皇后在追更(1/3)
楚王府附近的石家村,一帮人围在了一起,似乎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石明,你来的正好,你快给大家读一读这大唐日报上的消息,看看是不是真的跟你阿耶说的一样。”
石富看到邻居石养的儿子石明走了过来,连忙招呼他坐到了中间。
作为石家村里头少数的在观狮山书院学习的后生,石明在村子里还是有点地位的。
“大郎,大家都这么好奇,那你就再读一遍吧,看看我没有骗大家。”
石养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儿子过来了,不由得觉得脸上有光。
就连石富话里明显带着不相信自己的意思,他也无所谓了。
在农村里头,只要自己的儿子争气,当老子的干什么都能把头抬得高一点。
“你们说的肯定是讲述石良叔和石文叔的故事的那篇文章吧?报纸在哪呢?”
石明虽然才十几岁,不过已经有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坐在那里一点也不发憷。
“这,在这呢!”
石富从一旁的邻居手中拿过报纸,递给了石明。
“树挪死,人挪活。各位叔伯,我接下来读的是大唐日报最新的一版报纸当中的文章,这就是它的标题。”
石明撇了一眼报纸,开始读了起来。
“去年的时候,楚王殿下在长安城成功的试种出了一年两季的南洋水稻,陛下和朝中众位大臣立马高度重视,专门安排楚王殿下负责南洋水稻在江南道和山南道的推广工作。这一次南洋水稻的推广,朝廷花费重金,将大量的突厥人从云中都督府迁移到江南,也安排了不少关中道的百姓南迁。”
“石明,这些消息我们都知道,不过这不都是去年的事情了吗?”
石富听了一会,没有听到自己弟弟的名字,忍不住打断了石明的话。
“石富叔,莫要着急。这文章才刚刚开始呢。据我所知,这篇字数达到两千字的长文,是楚王府的王管事亲自操刀写成的,我这才刚刚念了一个开始呢。”
石富听了脸上露出一个尴尬的神色,“那……那你继续,我们听着。”
“在长安城外,有一座村子叫做石家村。早几年,石家村是长安城外有名的光棍村,许多年轻的男子都娶不到媳妇,这都是穷闹的,哪户人家愿意女儿嫁给一个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人家啊?”
“这种情况,在几年前开始变化,特别是楚王殿下推出了水稻养鱼的方法之后,石家村一跃成为长安城外有名的富裕村。但是,这个富裕是相对的。大家也只不过是过上了不再挨饿的小日子而已,要想生活继续走上一个新台阶,显然单靠这样是不够的。”
“这个时候,朝廷颁布了最新的移民令,不仅解决了移民们路上的花销问题,还承诺给每个移民发放一百亩的永业田,并且免费提供南洋水稻的种子。甚至为了怕大家不会种这新式的水稻,观狮山书院还派了不少学员跟大家一起去到移民的地方。石家村的石良和石文就是这支移民大军当中的普通成员。”
石明念到了这里,忍不住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周围大家的表情。
很显然,这文章到了这个地方,才真正吸引大家的兴趣。
上报纸呢,这是大家从来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啊。
没想到这两媳妇都讨不到的石良石文兄弟,居然能够上报纸。
这是要青史留名了吗?
好多当初没有下定决心移民的村民们,心中有了那么一丝的后悔。
“石良和石文两兄弟来到的地方是山南道襄州治下的襄阳县,这襄阳县,离长安城并不算很远,走陆路到汉中,然后乘船而下,不过是再花几日功夫就到了。鄙人有幸跟随楚王殿下巡视天下水稻的种植情况,在襄阳县外,碰到了来自石家村的这两兄弟。”
“那个时候,他们已经种植了六十多亩的南洋水稻。那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了,朝廷不是说好的要给每个人发一百亩的永业田吗?怎么这两兄弟只种了六十亩水稻呢?”
“朝廷一诺千金,自然是不会欺骗百姓的。原来,这石良兄弟是因为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所以才先种了六十亩水稻,即便是这六十亩水稻,在夏收的时候,也足足收了一万多斤的稻谷。石良兄弟立马卖掉了大部分的稻谷,然后买了一个奴仆帮忙耕地,在晚稻种植的时候,一举插下了一百一十多亩的秧苗……”
石明朗读的比较慢,足足花了一刻钟时间,才把这篇《树挪死,人挪活》的文章给读完了。
“怎么样,我没有骗你们吧?这石良和石文,现在算是发了,我当初就说移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你们好多人还不听我劝解。要不是我们家就我一个儿子,我也只有石明一个儿子,祖上三代都是单传,我就跟着一起去移民了。一百亩永业田啊,这可以让你少奋斗三十年都不止啊。”
石养看到大家听完自己儿子朗读报纸之后的反应,显得非常满意。
虽然他心里隐隐的有点羡慕石良兄弟,不过更多的是开心。
“这……这真的假的?之前石良他们让人带回来了一封书信,都没有提到购买了奴仆的事情呢。”
石富是既激动,又有点不敢相信。
“石明,你来的正好,你快给大家读一读这大唐日报上的消息,看看是不是真的跟你阿耶说的一样。”
石富看到邻居石养的儿子石明走了过来,连忙招呼他坐到了中间。
作为石家村里头少数的在观狮山书院学习的后生,石明在村子里还是有点地位的。
“大郎,大家都这么好奇,那你就再读一遍吧,看看我没有骗大家。”
石养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儿子过来了,不由得觉得脸上有光。
就连石富话里明显带着不相信自己的意思,他也无所谓了。
在农村里头,只要自己的儿子争气,当老子的干什么都能把头抬得高一点。
“你们说的肯定是讲述石良叔和石文叔的故事的那篇文章吧?报纸在哪呢?”
石明虽然才十几岁,不过已经有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坐在那里一点也不发憷。
“这,在这呢!”
石富从一旁的邻居手中拿过报纸,递给了石明。
“树挪死,人挪活。各位叔伯,我接下来读的是大唐日报最新的一版报纸当中的文章,这就是它的标题。”
石明撇了一眼报纸,开始读了起来。
“去年的时候,楚王殿下在长安城成功的试种出了一年两季的南洋水稻,陛下和朝中众位大臣立马高度重视,专门安排楚王殿下负责南洋水稻在江南道和山南道的推广工作。这一次南洋水稻的推广,朝廷花费重金,将大量的突厥人从云中都督府迁移到江南,也安排了不少关中道的百姓南迁。”
“石明,这些消息我们都知道,不过这不都是去年的事情了吗?”
石富听了一会,没有听到自己弟弟的名字,忍不住打断了石明的话。
“石富叔,莫要着急。这文章才刚刚开始呢。据我所知,这篇字数达到两千字的长文,是楚王府的王管事亲自操刀写成的,我这才刚刚念了一个开始呢。”
石富听了脸上露出一个尴尬的神色,“那……那你继续,我们听着。”
“在长安城外,有一座村子叫做石家村。早几年,石家村是长安城外有名的光棍村,许多年轻的男子都娶不到媳妇,这都是穷闹的,哪户人家愿意女儿嫁给一个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人家啊?”
“这种情况,在几年前开始变化,特别是楚王殿下推出了水稻养鱼的方法之后,石家村一跃成为长安城外有名的富裕村。但是,这个富裕是相对的。大家也只不过是过上了不再挨饿的小日子而已,要想生活继续走上一个新台阶,显然单靠这样是不够的。”
“这个时候,朝廷颁布了最新的移民令,不仅解决了移民们路上的花销问题,还承诺给每个移民发放一百亩的永业田,并且免费提供南洋水稻的种子。甚至为了怕大家不会种这新式的水稻,观狮山书院还派了不少学员跟大家一起去到移民的地方。石家村的石良和石文就是这支移民大军当中的普通成员。”
石明念到了这里,忍不住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周围大家的表情。
很显然,这文章到了这个地方,才真正吸引大家的兴趣。
上报纸呢,这是大家从来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啊。
没想到这两媳妇都讨不到的石良石文兄弟,居然能够上报纸。
这是要青史留名了吗?
好多当初没有下定决心移民的村民们,心中有了那么一丝的后悔。
“石良和石文两兄弟来到的地方是山南道襄州治下的襄阳县,这襄阳县,离长安城并不算很远,走陆路到汉中,然后乘船而下,不过是再花几日功夫就到了。鄙人有幸跟随楚王殿下巡视天下水稻的种植情况,在襄阳县外,碰到了来自石家村的这两兄弟。”
“那个时候,他们已经种植了六十多亩的南洋水稻。那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了,朝廷不是说好的要给每个人发一百亩的永业田吗?怎么这两兄弟只种了六十亩水稻呢?”
“朝廷一诺千金,自然是不会欺骗百姓的。原来,这石良兄弟是因为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所以才先种了六十亩水稻,即便是这六十亩水稻,在夏收的时候,也足足收了一万多斤的稻谷。石良兄弟立马卖掉了大部分的稻谷,然后买了一个奴仆帮忙耕地,在晚稻种植的时候,一举插下了一百一十多亩的秧苗……”
石明朗读的比较慢,足足花了一刻钟时间,才把这篇《树挪死,人挪活》的文章给读完了。
“怎么样,我没有骗你们吧?这石良和石文,现在算是发了,我当初就说移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你们好多人还不听我劝解。要不是我们家就我一个儿子,我也只有石明一个儿子,祖上三代都是单传,我就跟着一起去移民了。一百亩永业田啊,这可以让你少奋斗三十年都不止啊。”
石养看到大家听完自己儿子朗读报纸之后的反应,显得非常满意。
虽然他心里隐隐的有点羡慕石良兄弟,不过更多的是开心。
“这……这真的假的?之前石良他们让人带回来了一封书信,都没有提到购买了奴仆的事情呢。”
石富是既激动,又有点不敢相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