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人工降雨(1/3)
观狮山书院如今是稳稳的坐上了大唐第一书院的宝座,没有哪家书院可以给他们带来压力了。
自从研究生院设立以来,书院里头有了越来越多的各种研究所,也算是观狮山书院的一个特色了。
像是气象研究所这些毕竟早成立的研究所,基本上就是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权威了。
“朱银、朱铜,听李淳风说你们认为未来三个月,长安城都不会有什么大雨,可以给本王介绍一些你们的判断逻辑吗?”
当李宽来到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的时候,没有绕弯子,直接跟朱银、朱铜两兄弟询问了起来。
“楚王殿下,自从气象研究所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地把气象学从随意的观察资料收集和偶然的投机预测转变成严谨的一门科学;并且,我们一直都并致力于提高天气预报和长期天气类型预测的精确度。
我跟二哥的愿望是把气象学转变成一门权威学科,能够跟格物学和算学一样,有着自己的计算公式和计算逻辑,让人看完之后一目了然。”
李宽一年也不会来气象研究所一次,借着这个机会,朱铜自然要好好的给李宽介绍一下情况。
这可是关系到以后气象研究所的预算呢,
后世,李宽身边就看过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
区里面有一家经营的还算不错的民营企业,想要去银行贷款的话,人家话里话外都是你们还需要努力啊,或者是哪怕给你贷款,也还有各种各样的抵押、审核,利息还不低。
但是,有一年,一把手去视察了。
好了,区里面的领导立马就表示,你们还没有自己的总部吗?
这怎么行呢,给你们划一块地,你们修建一个自己的总部吧。
之前接洽的银行呢,也立马表示这样有潜力的民营企业,我们是大力支持的,你们有贷款需求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想到我们。
然后,银行给了人家很高限额的授信,基本上就是信用贷,你想要多少钱都行,利息还不高。
这前后的对比差异,让旁边一些熟悉情况的人目瞪口呆。
朱铜虽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例子,但是这种过个一千多年也不会过时的经验,他还是非常懂的,看到李宽过来,立马就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
“嗯,本王倒也听说了一些你们的事情,按照你们给出的气象判断方法,东海渔业这几年避开了好几场飓风,你们气象研究所的贡献也算是非常巨大了。”
朱铜和朱银两兄弟牵头搞气象研究所,李宽当初是大力支持的。
这些年,也算是为大唐培养了一批新式的专业气象人才。
让大唐的气象观察,开始摆脱了太史局那种夜观天象,很多时候靠坑蒙拐骗的那种状态。
当然,受限于气象观察设备和理念,这个时候的气象预测,肯定跟后世的没有办法比。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后世,气象预测也仍然是个大难题。
当大家紧张兮兮的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手机上叮叮叮的收到各种提醒短信的时候,往往却是风平浪静,虚惊一场。
但是明明有狂风暴雨,甚至是几十年一遇的暴雨的时候,气象台却是并没有明显的预警,只是认为有雨而已。
结果,损失惨重!
这样的事情,可谓是每年都有,每个国家都有。
由此可见,准确的气象预测,是多么复杂的一件事情。
“这几年,我们气象研究所跟格物学院和算学院有许多的合作,制作出了专门用来监测风力的设备,也形成了系统的统计降雨量的一套理论;我们在长安城设置了四个观察台,记录每天各个时刻的气象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到一些规律,为气象预测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动物的表现跟气象的变化密切相关。比如说春天有燕子的时候,我们通过观察燕子的表现,发现闷热天气的时候,燕子普遍都是贴着地面飞行,这是大风大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结合我们的气象数据,我们发现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的翅膀潮湿,所以飞的不高,为了捕捉虫子,燕子才低飞觅食。
还有泥鳅,我觉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晴雨表,我们每个气象观察站都有养殖泥鳅。如果泥鳅烦躁不安,上下翻腾,水面冒出许多气泡,那么就预示不久将下雨,或者刮偏北的大风;反之,泥鳅安静地栖息水底,则预示天气晴朗。这里面的逻辑,我们也还在分析之中。
除了燕子之外,蜜蜂的行为也跟气象情况密切相关。当蜜蜂去采蜜时,它早出晚归,预示着第二天必定是晴天;而假如它迟迟不离巢,或者离去晚,早早回归则,那么则是可以预报不久将是阴雨天;倘若细雨时它去采蜜,又预示天将放晴。里面的这些发现,让人非常的意外,许多逻辑都还在推测之中。”
朱铜越说越激动,恨不得把气象研究所这几年的研究成果都一股脑的跟李宽进行汇报。
不过李宽现在显然没有那么多的心情去听。
此时此刻,李宽就想确认一下他们为何断定未来三个月都不会有大雨。
“嗯,你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这么多的规律,说明
自从研究生院设立以来,书院里头有了越来越多的各种研究所,也算是观狮山书院的一个特色了。
像是气象研究所这些毕竟早成立的研究所,基本上就是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权威了。
“朱银、朱铜,听李淳风说你们认为未来三个月,长安城都不会有什么大雨,可以给本王介绍一些你们的判断逻辑吗?”
当李宽来到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的时候,没有绕弯子,直接跟朱银、朱铜两兄弟询问了起来。
“楚王殿下,自从气象研究所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地把气象学从随意的观察资料收集和偶然的投机预测转变成严谨的一门科学;并且,我们一直都并致力于提高天气预报和长期天气类型预测的精确度。
我跟二哥的愿望是把气象学转变成一门权威学科,能够跟格物学和算学一样,有着自己的计算公式和计算逻辑,让人看完之后一目了然。”
李宽一年也不会来气象研究所一次,借着这个机会,朱铜自然要好好的给李宽介绍一下情况。
这可是关系到以后气象研究所的预算呢,
后世,李宽身边就看过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
区里面有一家经营的还算不错的民营企业,想要去银行贷款的话,人家话里话外都是你们还需要努力啊,或者是哪怕给你贷款,也还有各种各样的抵押、审核,利息还不低。
但是,有一年,一把手去视察了。
好了,区里面的领导立马就表示,你们还没有自己的总部吗?
这怎么行呢,给你们划一块地,你们修建一个自己的总部吧。
之前接洽的银行呢,也立马表示这样有潜力的民营企业,我们是大力支持的,你们有贷款需求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想到我们。
然后,银行给了人家很高限额的授信,基本上就是信用贷,你想要多少钱都行,利息还不高。
这前后的对比差异,让旁边一些熟悉情况的人目瞪口呆。
朱铜虽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例子,但是这种过个一千多年也不会过时的经验,他还是非常懂的,看到李宽过来,立马就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
“嗯,本王倒也听说了一些你们的事情,按照你们给出的气象判断方法,东海渔业这几年避开了好几场飓风,你们气象研究所的贡献也算是非常巨大了。”
朱铜和朱银两兄弟牵头搞气象研究所,李宽当初是大力支持的。
这些年,也算是为大唐培养了一批新式的专业气象人才。
让大唐的气象观察,开始摆脱了太史局那种夜观天象,很多时候靠坑蒙拐骗的那种状态。
当然,受限于气象观察设备和理念,这个时候的气象预测,肯定跟后世的没有办法比。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后世,气象预测也仍然是个大难题。
当大家紧张兮兮的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手机上叮叮叮的收到各种提醒短信的时候,往往却是风平浪静,虚惊一场。
但是明明有狂风暴雨,甚至是几十年一遇的暴雨的时候,气象台却是并没有明显的预警,只是认为有雨而已。
结果,损失惨重!
这样的事情,可谓是每年都有,每个国家都有。
由此可见,准确的气象预测,是多么复杂的一件事情。
“这几年,我们气象研究所跟格物学院和算学院有许多的合作,制作出了专门用来监测风力的设备,也形成了系统的统计降雨量的一套理论;我们在长安城设置了四个观察台,记录每天各个时刻的气象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到一些规律,为气象预测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动物的表现跟气象的变化密切相关。比如说春天有燕子的时候,我们通过观察燕子的表现,发现闷热天气的时候,燕子普遍都是贴着地面飞行,这是大风大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结合我们的气象数据,我们发现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的翅膀潮湿,所以飞的不高,为了捕捉虫子,燕子才低飞觅食。
还有泥鳅,我觉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晴雨表,我们每个气象观察站都有养殖泥鳅。如果泥鳅烦躁不安,上下翻腾,水面冒出许多气泡,那么就预示不久将下雨,或者刮偏北的大风;反之,泥鳅安静地栖息水底,则预示天气晴朗。这里面的逻辑,我们也还在分析之中。
除了燕子之外,蜜蜂的行为也跟气象情况密切相关。当蜜蜂去采蜜时,它早出晚归,预示着第二天必定是晴天;而假如它迟迟不离巢,或者离去晚,早早回归则,那么则是可以预报不久将是阴雨天;倘若细雨时它去采蜜,又预示天将放晴。里面的这些发现,让人非常的意外,许多逻辑都还在推测之中。”
朱铜越说越激动,恨不得把气象研究所这几年的研究成果都一股脑的跟李宽进行汇报。
不过李宽现在显然没有那么多的心情去听。
此时此刻,李宽就想确认一下他们为何断定未来三个月都不会有大雨。
“嗯,你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这么多的规律,说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