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最有争议的奖项(大章,求月票)(1/5)
“房遗爱你先闭嘴,马上要公布名单了!”
大讲堂前排,房遗爱跟高阳公主在那里碎碎念一样的说着话,不过这种谈话,往往都是房遗爱在那里没事找事做。
“每年的获奖人选都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员或者教谕,顶了天就是楚王府哪个作坊的匠人能够获得格物奖,其他书院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你那么激动干什么呀。”
房遗爱被高阳扫了面子,不过也只敢这样抱怨一下。
这么多年,他们这种相处模式以及固定了下来。
“你懂什么,好好听一听二哥的讲话,看看他是怎么评价今年的获奖者,指不定里面就蕴含着商机。再说了,哪怕是为了以后去楚王府,能够跟大家有一个话题,也应该好好听一听啊。”
高阳想的东西显然比房遗爱要多很多。
虽然她跟李宽名义上也算是兄妹,但是关系却是一直都比较生疏。
每次高阳跟着房遗爱去到楚王府,都会提前想一想,到时候扯什么话题比较好。
当然,要是按照高阳往年的脾气,她肯定不会这样跟谁折节下交。
奈何楚王府的吸金能力太强了,而高阳习惯了挥金如土的生活,如果不想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自然就要给房府找一下新的收入来源。
特别是那种属于他们两夫妻的收入来源。
放眼天下,没有谁比李宽更加能挣钱了,高阳自然也是把挣钱的想法打到了李宽身上。
“你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去楚王殿下府上,有什么好想那么多的?想去的时候直接过去就行了。”
房遗爱撇了撇嘴,显然不是很认可高阳说的话。
不过,高阳已经完全不理会他了。
因为台上的李宽已经开始公布今年的获奖人选了。
“接下来,我首先要公布的是大唐皇家科技奖算学奖。算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不管是格物学还是医学,疑惑是商学和日常生活,都需要跟算学打交道。
在过去,我们对算学的印象还停留在账房上面,不觉得算学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但是,这一位获奖者,他把算学的知识活用到了气象统计之中,在包罗万象的数据里头,寻找各种各样的规律,并且创新性的发现了多条统计公式,为大唐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想大家肯定已经猜测到了他是谁,没错,他就是朱银,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的创建者。”
台上,李宽声情并茂的开始进入主题。
“气象研究所这段时间搞出来的人工降雨,倒是大大的缓解了关中干旱的情况。听说那个朱银还准备转变在《大唐日报》上面开头一个版面,介绍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及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呢。”
台下,司马才章比较客观的评价者算学奖的获得者,认为朱银拿着个奖项,还是比较容易让人服气的。
“那个朱银,从来没有参加过春闱,也没有在明算科中获得另外名次,大唐皇家科技奖算学奖颁发给他,岂不是跟算学奖的定位有所不符?”
孔颖达的观点显然跟司马才章不大一样。
在他看来,算学奖就应该颁发给专门搞算学的人,医学奖就应该专门颁发给搞医学的人。
要不然的话,就乱套了。
作为孔子的后人,他是最重视规矩,希望大家都在一个规矩之内生活。
“我曾经在《科学杂志》上面看到过一篇朱银写的关于统计学的论文,听说户部那里已经按照论文的内容开始运用在赋税统计之中了。虽然朱银不是专门搞算学的,但是只要能够真的做出来一些成果,大家还是可以信服的。”
在讨论具体的问题的时候,国子监内部的等级会变得不那么森严。
事实上,各个书院之中,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彼此都不大会考虑对方的地位。
要不然就没有办法讨论了,直接谁的职位最高,谁说的就有道理。
“等会看看他是怎么发表获奖感言的,我倒是想看看朱银自己认为自己是不是有资格获得算学奖。”
孔颖达不想跟司马才章在那里争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之中,有了神农尝百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各种庄稼,有了无数先贤们从各处探索和寻找,才有了多姿多彩的农作物和蔬菜。
棉花的出现,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记录,只是在中原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自从朝廷在朔州开始推广棉花种植以来,大唐百姓们的衣服慢慢的从麻布衣服变成了棉布衣服,冬天可以盖上暖和的棉被。
棉花的重要性,已经取得了大家的共识,它是一种对大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经济作物。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棉花的种子其实也是一直在改良,一直在进步。
有这么一个人,从观狮山书院一毕业之后,就加入到了棉花研究所,离开长安城,远赴朔州,多年都没有再回长安……”
这年头的颁奖典礼,还不像后世搞得花里胡哨。
李宽介绍完算学奖的获得者,立马就开始介绍农学奖的获得者。
到时候全部奖项都公布完毕之后,再由李世民上台给大家颁奖。
“
大讲堂前排,房遗爱跟高阳公主在那里碎碎念一样的说着话,不过这种谈话,往往都是房遗爱在那里没事找事做。
“每年的获奖人选都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员或者教谕,顶了天就是楚王府哪个作坊的匠人能够获得格物奖,其他书院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你那么激动干什么呀。”
房遗爱被高阳扫了面子,不过也只敢这样抱怨一下。
这么多年,他们这种相处模式以及固定了下来。
“你懂什么,好好听一听二哥的讲话,看看他是怎么评价今年的获奖者,指不定里面就蕴含着商机。再说了,哪怕是为了以后去楚王府,能够跟大家有一个话题,也应该好好听一听啊。”
高阳想的东西显然比房遗爱要多很多。
虽然她跟李宽名义上也算是兄妹,但是关系却是一直都比较生疏。
每次高阳跟着房遗爱去到楚王府,都会提前想一想,到时候扯什么话题比较好。
当然,要是按照高阳往年的脾气,她肯定不会这样跟谁折节下交。
奈何楚王府的吸金能力太强了,而高阳习惯了挥金如土的生活,如果不想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自然就要给房府找一下新的收入来源。
特别是那种属于他们两夫妻的收入来源。
放眼天下,没有谁比李宽更加能挣钱了,高阳自然也是把挣钱的想法打到了李宽身上。
“你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去楚王殿下府上,有什么好想那么多的?想去的时候直接过去就行了。”
房遗爱撇了撇嘴,显然不是很认可高阳说的话。
不过,高阳已经完全不理会他了。
因为台上的李宽已经开始公布今年的获奖人选了。
“接下来,我首先要公布的是大唐皇家科技奖算学奖。算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不管是格物学还是医学,疑惑是商学和日常生活,都需要跟算学打交道。
在过去,我们对算学的印象还停留在账房上面,不觉得算学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但是,这一位获奖者,他把算学的知识活用到了气象统计之中,在包罗万象的数据里头,寻找各种各样的规律,并且创新性的发现了多条统计公式,为大唐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想大家肯定已经猜测到了他是谁,没错,他就是朱银,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的创建者。”
台上,李宽声情并茂的开始进入主题。
“气象研究所这段时间搞出来的人工降雨,倒是大大的缓解了关中干旱的情况。听说那个朱银还准备转变在《大唐日报》上面开头一个版面,介绍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及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呢。”
台下,司马才章比较客观的评价者算学奖的获得者,认为朱银拿着个奖项,还是比较容易让人服气的。
“那个朱银,从来没有参加过春闱,也没有在明算科中获得另外名次,大唐皇家科技奖算学奖颁发给他,岂不是跟算学奖的定位有所不符?”
孔颖达的观点显然跟司马才章不大一样。
在他看来,算学奖就应该颁发给专门搞算学的人,医学奖就应该专门颁发给搞医学的人。
要不然的话,就乱套了。
作为孔子的后人,他是最重视规矩,希望大家都在一个规矩之内生活。
“我曾经在《科学杂志》上面看到过一篇朱银写的关于统计学的论文,听说户部那里已经按照论文的内容开始运用在赋税统计之中了。虽然朱银不是专门搞算学的,但是只要能够真的做出来一些成果,大家还是可以信服的。”
在讨论具体的问题的时候,国子监内部的等级会变得不那么森严。
事实上,各个书院之中,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彼此都不大会考虑对方的地位。
要不然就没有办法讨论了,直接谁的职位最高,谁说的就有道理。
“等会看看他是怎么发表获奖感言的,我倒是想看看朱银自己认为自己是不是有资格获得算学奖。”
孔颖达不想跟司马才章在那里争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之中,有了神农尝百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各种庄稼,有了无数先贤们从各处探索和寻找,才有了多姿多彩的农作物和蔬菜。
棉花的出现,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记录,只是在中原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自从朝廷在朔州开始推广棉花种植以来,大唐百姓们的衣服慢慢的从麻布衣服变成了棉布衣服,冬天可以盖上暖和的棉被。
棉花的重要性,已经取得了大家的共识,它是一种对大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经济作物。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棉花的种子其实也是一直在改良,一直在进步。
有这么一个人,从观狮山书院一毕业之后,就加入到了棉花研究所,离开长安城,远赴朔州,多年都没有再回长安……”
这年头的颁奖典礼,还不像后世搞得花里胡哨。
李宽介绍完算学奖的获得者,立马就开始介绍农学奖的获得者。
到时候全部奖项都公布完毕之后,再由李世民上台给大家颁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